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篇
天文学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利用连续小波分析和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对我国北方地区(33°~41°N,108°~115°E)1470 ~2002年每年夏季降水量指数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成分分析,探索全球气候变暖下的该地区降水量的多尺度变化特征.小波分析表明,降水量指数的可能周期有2.57a,4.83a,10.65a,23.25a,48.56a,68.30a和105.90a的周期,在95%置信水平有统计意义的周期是2.57a和23.25a的周期.这些周期和自然因素导致的周期相联系,不仅包含了气候系统内部(平流层准2a振荡和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非线性作用,还包含了气候系统外(主要是太阳活动)受强迫的周期变化,且二者在原始降水量中所在比重相当,共同反映了原始降水量的绝大部分变化.降水量不只是在百年尺度上受太阳活动的驱动,在数十年尺度上也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夏季降水量指数和夏季温度指数同相位反相关,全球增温并没有明显地改变二者之间的反相关关系.近百年来全球变暖期间,夏季降水量出现明显的新特征:短周期成分(小于30a的周期)的振幅比以往要显著大,而长周期成分的振幅比以往要显著小,同时呈现降水量逐年减少的长期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太阳活动周期及其数学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和分析了太阳活动周期的研究进展,太阳活动呈现非常复杂的周期性,其周期性范围从几天至上百年,11年周期意义比较大,也比较明显;几天至几个月的周期性可能发生在太阳活动高峰期,155天或更短的周期存在,对中期预报有帮助;几年左右的周期对气象学的研究有作用;"蒙德极小期"是否存在至今还没有定论.对太阳活动11年周期的数学描述虽然很多,从效果上看,一般情况下,参数较多的函数计算量很大,误差相对较小;参数少的函数相比参数多的函数误差大,但计算量小;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函数.能够对每个活动周都能很好的描述且误差很小.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第12周至第22周的太阳黑子月平均面积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应的太阳黑子月平均数相比较,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月平均面积数活动周与太阳黑子月平均数活动周有一定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太阳黑子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与太阳黑子面积数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上不一致;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数活动周上升期与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面积数上升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相同;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数活动周平均效果的瓦德迈尔效应(Waldmeiereffect)一般要比太阳黑子平滑平均面积数的活动周明显;文中还对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面积数活动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1952-2011年鄱阳湖枯水变化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1,他引:6  
闵骞  占腊生 《湖泊科学》2012,24(5):675-678
利用鄱阳湖区1952-2011年水文监测资料,分析鄱阳湖近60 a来枯水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从流域降水、五河来水、长江上中游来水、湖盆形态等方面的变化,探讨鄱阳湖枯水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的近11 a鄱阳湖枯水程度显著加剧,尤其是近5 a来最低水位不断被刷新;造成鄱阳湖枯水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流域降水和五河来水的相应变化,其次是长江上中游来水变化,湖盆形态变化对于近10 a来枯水加剧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三峡大坝蓄水以后,长江上中游来水变化对鄱阳湖枯水变化的控制作用呈现逐渐加强态势.  相似文献   
5.
太阳活动周期的小波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小波技术对太阳射电流量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周期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 (1)这3个系列的数据显示最显著的周期是10.69年,其他周期并不明显.(2)小波功率谱给出了全部时间-周期范围的功率谱变化,它显示了在某个周期处于某个时段的局部功率的变化,小波功率谱分析表明,小于1年的周期仅仅在太阳活动最大期附近比较明显.(3)太阳射电2800 MHz,太阳黑子数和太阳黑子面积数的几个周期(10.69年,5.11年, 155.5天)的小波功率谱比较相似,出现峰值的时间相同;曲线的起伏相似,周期越小,曲线起伏的频率越大.  相似文献   
6.
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1年3月7日在太阳东北边缘产生了一个爆发日珥。它产生在没有耀斑、暗条、黑子等其它太阳活动现象的一个相对宁静的日面区域。日珥抛射的最大高度为6.97×104km,最大长度为11.6×104km,从形态的大小来看它属于中等偏小的爆发日珥。抛射的时间过程,上升阶段非常快,而下降阶段则较缓慢,有类似于耀斑爆发的时间过程。日珥爆发后的绝大部分物质基本上在磁场作用下沿磁力线作抛物线运动形成拱桥形状,并保持到消失。日珥下降前后,顶端有少部分物质被抛射脱离日珥主体部分,扩散到行星际空间。  相似文献   
7.
利用已知的22个完整太阳活动周平滑月平均黑子数的记录,对正在进行的太阳周发展趋势给出了预测方法,并应用于第23周,同时与其他预报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空间天气短期预报和警报所研究的内容和与之相对应的研究方法。同时,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空间天气短期预报和警报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目前国内外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主要机构或组织的概况。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第12周至第22周的太阳黑子月平均面积数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应的太阳黑子月平均数相比较,结果表明太阳黑子月平均面积数活动周与太阳黑子月平均数活动周有一定的关系。在多数情况下,太阳黑子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与太阳黑子面积数出现最大值的时间上不一致;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数活动周上升期与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面积数上升期在大多数情况下不相同;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数活动周平均效果的瓦德迈尔效应(Waldmeier effect)一般要比太阳黑子平滑平均面积数的活动周明显;文中还对太阳黑子平滑月平均面积数活动周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1991年3月7日太阳东北边缘一个拱桥状爆发日珥上升、下降和半径膨胀的运动情况。该日珥的上升阶段和下降的开始阶段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比较迅速,而且基本是线性的变化,但在下降的结束阶段则比较缓慢,也基本是线性的变化。它的下降运动不仅受到重力作用自由下落,而且还受到不均匀的大气阻力,磁场等力的共同作用而下落。而速度,喷射出以后总的在逐渐减弱,上升阶段减弱较快。下降阶段初期有一次跳跃式的变化,先迅速减弱,然后又很快增加,在下降后期速度减弱较慢。日珥到达最大高度的时间比日珥半径膨胀到达最大尺度的时间早4min左右。上升下降速度最大时半径膨胀速度最小,而上升下降速度最小时半径膨胀的速度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