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华贞  张强  顾西辉  史培军 《湖泊科学》2018,30(4):1138-1151
根据黄河流域1960—2005年5个水文站逐日流量、77个气象站1959—2013年逐日降水数据,结合流域内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及大型水库资料,全面探讨气候与农业面积变化及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黄河流域所有流量分位数总体呈下降趋势,并于1980s中后期到1990s中期发生突变.降水变化是黄河流域径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在考虑不同流量分位数情况下,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不同分位数径流变化的影响也有差异性.花园口站农作物种植面积变化对径流量量级和可变性均有显著影响;其余4站各项气候变化与农作物种植指标参数较大,虽均未达到10%的显著性水平,但仍会对径流的量级变化产生影响.对唐乃亥站,农作物耕作面积的下降减少了灌溉用水,在0.5流量分位数时有高达60%增加径流量的间接作用.对于头道拐站,农作物耕作面积的增加使得流域总蒸发量增加,灌溉用水增加,在0.3流量分位数时有高达40%减少径流量的间接作用.该研究为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影响下黄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以及高潮位和风暴潮引起的极值水位导致的海岸洪水对沿海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已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论文梳理了广义和狭义海岸洪水的定义和要素,重点阐述了狭义海岸洪水的组成部分,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以及风险评估方法与模型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相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的主要进展,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透视了未来拟加强的研究方向。建议加强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研究,包括全球气候变化下多致灾因子耦合危险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沿海关键地区和关键暴露(关键基础设施)的风险评估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风险适应与减缓性措施的成本效益评价研究,提高沿海地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风险的韧性研究,以及建立多学科间的基础数据共享机制,采用交叉学科手段以便更综合、系统、动态研究海岸带问题,保障沿海地区开展全球气候变化下风险评估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的GPS高程转换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将最小二乘估计引入到支持向量机中,给出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回归(LS-SVR)算法,该算法用等式约束代替传统支持向量机回归中的不等式约束,使得求解过程更为简单。将构建的LS-SVR模型应用到GPS高程转换中,提出该回归模型的实现步骤。实例表明,在有限样本情况下,LS-SVR完全可以达到与传统GPS高程拟合方法相同的精度,但实现起来更简单,而且在泛化性能方面具有理论上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生态环境安全响应与调控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实施了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政策,巨大的境外投资、有偿转让使用与土地联产承包政策在广大城乡的推行,引致了快速的城市化与经济增长过程,城市化水平增长15%,GDP平均每年增长超过9%,城市化土地面积增长2%。与此相应,严重的生态环境灾害相继发生,1994年淮河特大污染事件;1997年黄河断流227天;1998年发生长江、嫩江流域特大水灾;2000年发生严重影响中国首都北京及韩国、日本的12次沙尘暴;2004年,淮河流域再次发生严重污染事件。综合分析表明,土地利用/覆盖格局的巨大变化、城市化过程的加速、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成为其主因。一些案例研究表明,重建生态环境安全条件下的中国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制定与生态环境安全水平友好的国家土地利用政策,不仅有利于改善中国生态环境安全水平,还将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亚洲及世界生态环境的改良。  相似文献   
5.
综合自上而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和自下而上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从宏观用地总量需求和微观土地供给相平衡的角度, 充分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在情景模拟和宏观驱动因素反映上的优势与元胞自动机模型在微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反映上的优势, 发展了土地利用情景变化动力学LUSD (Land Use Scenarios Dynamics model)模型. 利用该模型对中国北方13省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模拟结果表明, 由于LUSD模型充分利用了系统动力学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的特点和优势, 同时考虑了土地利用系统宏观驱动因素复杂性和微观格局演化复杂性的特征, 因而提高了当前土地利用情景模型的可靠性,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为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复杂驱动行为, 评估脆弱生态区土地系统变化的潜在生态效应提供帮助. 同时, LUSD模型的情景模拟结果也表明, 农牧交错带地区是中国北方未来20年土地利用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 而耕地和城镇用地则是该区域内变化最为显著的两种用地类型.  相似文献   
6.
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着重论述了如何建立多尺度生态资产遥感综合测量的技术体系,具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①如何建立一整套生态资产遥感监测、野外抽样调查以及监测结果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与规范;②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生态资产遥感测量的技术规程、主要研究内容以及野外抽样调查与检验方案;③通过建立生态资产遥感测量和野外抽样测量与检验的集成系统,实现系统的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7.
后记     
约从20世纪扣年代开始,第四纪地质研究有了一个飞跃。从研究“可见地质”现象(visuageology)进入到研究不直接可见的地质现象。如泡粉谱说明植被变迁,氧同位素曲线说明洋底、冰芯中的气候波动,黄土中磁化率曲线说明季风的消长。第四纪研究已深入到“解读地质”的内在密秘阶段。与此同时,从可见地质研究,在对地观测信息技术体系中,以航空和航天遥感对地观测技术(R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瞩PS)为核心(简称“3S”技术)也进入一个“综合解读地质”阶段。本期孙枢院士等就数字地球技术和思想在第四纪环…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总被引:562,自引:23,他引:539  
史培军  陈晋  潘耀忠 《地理学报》2000,55(2):151-160
利用1980、1988、1994年的遥感影像,通过应用最大似然法和概率松弛法对深圳市土地利用进行了测量。在此基础上,运用分类结果求得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转移矩阵,据此分析了深圳上15年来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过程。结果表明:深圳市土地利用纺要表现为原有农田、果园用地显著减少,城镇用地沿海岸和主要公路干线迅速增加。这一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主要是深圳经济特区的开放政策、城镇人口迅速增长、外资大量涌入和以房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84,自引:13,他引:84  
在长时间序列高分辨率Landsat TM/MSS数据的支持下,对北京地区1975-1997年城市化基本过程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基本结论如下;(1)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主要表现为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的面状城市化,中心大区和边缘次级中心区之间沿交通干线的线状城市化以及中心大区与边缘次级中心区之间的点状城市化3种基本模式,其中,中心大区、在城市边缘区的面状成都市化过程在区域内居于优势地位。(2)北京地区城市化过程和城市格局的形成是地形,交通等内在适应性因素和经济因素,政府行为,文化传统,突发事件等外在驱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城市规划,产业发展政策等政府行为和3000年城市发展形成的旧有城市格局和古都风貌从根本上决定了现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本过程。  相似文献   
10.
Sahel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 Sahel地区气候及环境变化的研究 ,对理解和加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许多相关问题有较好的借鉴意义。Sahel地区的干旱化持续了近 30年 ,虽然 1 999年降水出现了自 1 968年以来的最高值 ,但整个 90年代降水仍然偏低。造成 Sahel降水波动的因素包括大西洋海表温度、陆面反馈、全球变暖等。其中海洋的影响起重要作用 ,在某些年份里土壤水分可能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 ,而大气内部的动力作用则可能没有明显影响 ,从大尺度看人类活动对此地区整体环境和气候的变化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