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篇
综合类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主要是利用水准复测资料来阐述某地区的现代升降运动。文中将复、初测高程进行比较,作出了现代地壳运动幅度图,图中看出东都上升幅度小,速度梯度变化也小;西部上升幅度大,速度梯度变化也大。在整个剖面中更可以看出,在较短距离内出现大幅度的隆起,隆起中又有相对凹陷。由实际资料得出,本区现代地壳运动有继承性,并出现三种类型的上升运动:(1)平稳的上升运动;(2)掀斜的上升运动;(3)强烈隆起。  相似文献   
2.
许多观测资料说明,大震前几天至几小时,有不少临震前兆现象出现。1968年至1969年,我们在河北束鹿南贤邱开展定点水准观测,以预报邢台地震的余震。当时在相距150米的土层上设东、西、南、北四个固定桩,在中央放置Ni 004型水准仪进行观测,每小时读数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半小时读数一次)。在观测中曾多次发现临震前地壳大幅度倾斜及波动的现象。由于资料缺失,未能系统整理,这里仅举一例说明。1968年4月7日4时30分,在百尺口发生的3.8级地震前,南贤邱台水准观测的南北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震前京、津、唐地区多期复测水准资料的分析,揭示出唐山大震前、后地壳形变的演化过程,并进而讨论了一个大地震在孕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三个地形变标志  相似文献   
4.
从测量资料的研究得知北京平原地区的现代构造形态与第三纪形成的京西北隆起、北京凹陷、大兴隆起等不相符合。由于出现一个北西向的下降带,使原来“两隆夹一凹”的构造形态可能解体。同时,应变场也起了变化,认为该地区目前处在南东方向的拉伸应力场中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利用复测水准、基线资料研究本区活动断裂的现代活动性。计算出近20条断裂的垂直运动量及少数断裂的水平运动量。根据断裂活动垂直运动年速率的水平将该区断裂分为两类,第一类1—10毫米,第二类小于1毫米。结合地震、地质资料讨论了本区活动断裂的现代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利用短水准观测资料,分析沂沭断裂带的现代活动性质。根据11条跨断裂的短水准测线,1970—1977年的观测资料,计算出各测线处断裂活动的速率,幅度及速度梯度。结果表明活动幅度较大的测线有两处(崔家庄、西溪沂)。该两测线高差变化幅度为千毫米左右,其余大部份测线表现为趋势性微弱活动。 文章最后归纳出三点看法:1.沂沭断裂带处于微弱的近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场内。2.北西向的一组断裂现今活动程度强于沂沭断裂带。3。北西向断裂带与沂沭断裂带的交汇处是沂沭带的现今活动部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