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通过对东海大陆架海底浅表层土样的静力触探参数进行统计分析,得到该区域细砂、粘土、淤泥质土和淤泥的静力触探统计值,建立了研究海区基于静力触探参数的土类判别图,可用于快速判定土的类别.根据静力触探参数,并应用经验公式估算了海底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和灵敏度,对估算公式经验系数选择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在研究海区应用经验公式进行粘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工作实例阐述了海域使用论证中关于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作用以及分析项目利益相关者的一些要点.通过这些论述有助于明确并重视"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在整个论证工作中的职责,理清"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论证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3.
管道工程的实施以海底土体为依托,预先查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其稳定性是管道设计、施工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影响着管道的安全.利用东海气田群海底管道路由区所获取的振动样品、钻孔样品和室内测试资料及原位海洋静力触探(CPT)资料,分析了浅层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定量估判了地震作用下土体液化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工程地质评价要...  相似文献   
4.
浅谈海域使用论证中项目用海风险分析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域使用论证是指通过科学的调查、调研、计算、分析和预测,对项目用海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给出相应的书面材料的方法与制度。项目用海风险是指项目用海因人为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突发、意外事故,对海域功能或相邻开发利用活动可能造成损害、破坏乃至毁灭性事件的发生概率及其损害的程度。文章根据工作实例阐述了海域使用论证中关于项目用海风险分析的一些心得体会,探讨项目用海风险分析在海域使用论证中的作用以及项目用海风险分析的一些工作要点和思路。通过这些论述有助于明确并重视"项目用海风险分析"的撰写在整个论证工作中的职责,理清"项目用海风险分析"论证思路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与美国、欧盟的标准战略、标准化组织机构、标准体系和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具体的制订现状,综合比较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异,建议借鉴以民间自由竞争为特点的美国标准模式和以高度国际化的标准体系为特点的欧洲标准模式,同时充分发挥国际标准化组织海洋技术分委会(ISO/TC8/SC13)主席和秘书处落户中国这一平台优势的桥梁作用,探索我国海洋调查技术标准国际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6.
杭州湾浅层粘性土物理力学指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2年在杭州湾内的潮流槽脊系和湾口浅滩上进行钻探取得的样品,对杭州湾浅层粘性土的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浅层粘性土是一种含水率较高、孔隙比较大、高压缩性、低强度的粘性土,其物理指标和力学指标变异性差别大,特定指标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力学指标和物理指标间有一定的回归性,回归方程形式一致。  相似文献   
7.
海洋粉质粘土共振柱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RNEVICH LONG-TOR型共振柱仪研究杭州湾浅层粉质粘土的动力学性质,阐述动模量和阻尼比随应变增加的变化趋势,分析动模量衰减规律。最大动模量主要与围压Pc、土的固结密度、动应变和初始孔隙比等因素有关;杭州湾粉质粘土动模量随应变的变化规律符合土的非线性、滞后性和变形累积三方面的一般规律;杭州湾粉质粘土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归一化应力应变曲线相似,而动阻尼比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8.
海洋粉质土因沉积环境的差异,在动应力作用下的液化特性与陆上粉土略有不同。以杭州湾原状粉质土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别设计的动三轴液化试验,研究粉质土液化后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表明:杭州湾粉质土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相似,应变与砂性土的变化规律相似,可分为低强度段和强度恢复段两阶段,振动频率、围压和前期最大轴向应变对液化后应力-应变都有影响。提出粉质土液化后二阶段本构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粉质土液化后的应力-应变关系。  相似文献   
9.
当河口三角洲逐渐向海洋伸展时,必定会对河口附近的海洋进行改造,从而改变口外海滨某些海洋要素,据此可作为河海界线的判断标准,即在常态状况下,某些要素的改变,是否已经改变了口外海滨本来的属性,如果已经改变,应界定为河流,如仍以海洋属性(包括动力、海水理化性质、沉积、地形等)为主,则仍界定为海洋.河口是河流和海洋相互连接的枢纽地带,在这里主要动力有径流(河流属性)、潮汐、海流和波浪(海洋属性)等.在它们的作用下,通过泥沙运移,塑造各种地貌形态,反过来,地貌形态又改变了水动力的属性.从河口地貌学的角度,河口可以分为3部分,即近口段、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近口段是在原来的口外海滨或河口段,经历三角洲外伸,沙洲并岸,河槽束狭,河槽成型、加深等阶段,逐渐形成的.从近口段的演化过程看出,该段属于河流.口外海滨段虽然受到河流影响,但是其仍然表现为海洋属性,因此,属于海洋无可置疑.河口段介于近口段和口外海滨段之间,该区段受径流和潮流的共同作用而造成自然要素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表现在河口形态,底床形态,潮汐特征,水团(盐度、絮凝体)、浊度及沉积物特性等方面.河口形态的变化比较直观.潮波从外海传入河口口门后,因受到地形的影响而改变,包括潮汐性质、潮差,甚至变形破碎形成涌潮.所以在河海界线上,潮波变形造成的最大潮差、最大流速、乃至潮波破碎形成涌潮的位置具有一定意义.河口段存在最大浊度带,其内界与最大絮凝体位置相当.根据我国现行定义的海陆界线为平均大潮高潮位线,从平面上看河海界线时,沉积相是一个重要指标,即只有出现三角洲平原相时,才说明河口对海洋改造已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0.
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区作业渔场的捕捞方式、作业范围等的分析,结合已建海底光缆故障的调查结果,探讨了渔业活动对东海海域海底光缆路由调查和已建海底光缆安全的影响。结果表明,东海海域海底光缆主要穿越了长江口、江外、舟山、舟外、鱼外等5大主要作业渔场,各渔场的渔业活动频繁,拖网、张网和流刺网等不同捕捞作业方式集中,对海底光缆的安全带来严重威胁。同时,捕捞渔船船只的数量逐年增多、触底深度的不断增加、作业时间的不断延长,使海底光缆路由调查时所获得调查资料的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船只、渔具的日益大型化以及拖网、张网、围网等捕捞活动范围的持续扩大,更使得海底光缆的故障频繁发生。为保护海缆的安全,在目前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建议选择休渔期时进行路由调查,在捕捞活动的频繁区,选择双层铠装型(DA)的海底光缆,并适当加大埋设深度,以降低渔业活动对海底光缆工程的影响。实践表明,将海底光缆埋设深度增加至3.0 m以上,可有效地保护海底光缆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