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1986年7月8日M=6的北棕榈泉(North Palm Springs)地震前后,在KNW台观测到了剪切波分裂变化。KNW台是南加州圣哈辛托断层上监视安扎(Anza)地震空区的安扎地震台网中的一个台站。Peacock等(1988)报道的过去3年中,KNW台的分裂剪切波之间延迟的逐渐增加在1986年6月结束。这里所分析的另外两年的观测资料表明,在KNW台以北33km的北棕榈泉地震前后,这种延迟特性突然发生了变化。Peacock等证明,这种延迟增加可以通过增大沿应力排列的充有流体的包体的纵横比来进行模拟,并推测这种增加可能是临震前应力积累的结果。新的资料似乎证实了这种推测,尽管他们依然认为剪切波分裂的这些变化是由遍布岩体的充有流体的包体因地震诱发的应力变化所产生,但随时间的变化还需要一个更为复杂的解释。在剪切波分裂中,我们对于随时间变化解释的中心点是基于这样的存在,即至少在地壳上部10到20km,普遍存在着充有流体的小裂纹、微裂纹和孔隙。这种包体的存在引入了一个与坚硬地壳岩石不同的易变形性质。虽然这些包体包括各种形状,但因为许多地震性质可用细平行裂纹分布来模拟,所以我们的把这种包体分布称为大范围膨胀各向异性或EDA,单个包体称为EDA裂纹。  相似文献   
2.
永登5.8级地震和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S波分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和1996年6月1日天祝-古浪5.4级地震前台剪切波分裂的特征。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NW向,地震后剪切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因此,可以认为,此次地震前S波分裂方向的前兆特征是明显的。对于天祝-古浪5.4级地震,  相似文献   
3.
应用1990年至1995年CDSN台网兰州数字台的记录和中法合作建立的朗索数字台的记录,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前后剪切波分裂的特征,利用最大特征值法,波形识别算子法和最大似然法定量确定了剪切波分裂的快慢波时间延迟及快波偏振方向,结果表明,在永登地震前大约1年的时间内剪切波分裂延迟增大,快剪切波偏振方向也从NE向转为NW向,地震后剪切除波分裂时间延迟和偏振方向很快恢复,其时间  相似文献   
4.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初步研究了工人工神经网络地震信号及震相进行识别的能力。为了进行识别,将三分向地震资料的矢量模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  相似文献   
5.
介质的弹性常数为三维四阶张量的分量,共有81个,由于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的对称性及能量密度是应变的二次函数,一般各向异常性介质的独立弹性常数可减为21个,如果介质具有较高的对称性,独立弹性常数的数目会更少。 对于地壳和上地幔,具有5个独立弹性常数的横向各向同性介质是一个非常好的近似,本研究中横向各向同性介质的对称轴方向可以是任意的(即对称轴可以不平等于铅直方向),在此情况下,需要进行坐标变换,如果已知介质在某一坐标系(其坐标轴平行或垂直于介质的对称轴)中的弹性常数,我们能够容易地利用变换公式得到变换后新坐标系中的弹性常数。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案,利用伪谱法既能模拟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的平面波,也能模拟点源激发的波场。在勘探地球物理和地震学中,模拟横向各向同性介拮中传播的平面波及区域源产生的波是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在一般各向异性介质中,很难或不可能确定弹性波的相速度和偏振方向,但在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则可以通过坐标变换来实现,这里我们所提出的方法可以用于横向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的模拟。  相似文献   
6.
用最大似然法进行波场分解和震相识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介质中弹性波场的传播特征和多元统计分析为基础,从数学上进行严格的推导,得到了模型与资料拟合的最大似然判据,以检验地震波列中是否存在某种特殊波型的能量。利用概率滤波可得分解后的地震图,从图中可以直接得到震相到时。用此方法处理P波资料,效果较好。对于剪切波资料,有时处理结果不十分理想。这可能是由于径向分量和横向分量之间的线性相关性造成的。对于因介质各向异性而形成的分裂剪切波,用此方法得到的S波到时为快S波到时。此方法对于单台三分向记录资料的处理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岩石的破裂过程,认为地震是非线性系统失稳的结果,加卸载响应比反映了岩体趋近应力峰值的程度,其异常仅标志着某地区具有发生地震的危险性,指出临震预报的困难在于地震往往发生在应力峰值之后,同时还讨论了临震预报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