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管丽倩    戴君武    杨永强    许德峰   《世界地震工程》2022,38(3):212-220
大地震后强余震活跃,震后快速判断最大余震震级和强余震发生可能性对提高应急救援效率有重大意义。针对震后应急救援,本文根据救援存活率将震后救援期分为8个时段:震后12 h、震后24 h、震后48 h、震后72 h、震后96 h、震后120 h、震后144 h和震后168 h。对我国大陆地区1966年以来6级及以上地震强余震资料进行分时段统计,分别拟合出8个时段的最大余震震级和主震震级的经验公式;并提出震后强余震发生可能性的经验判断方法,通过本文提出的可能性指数a,依据主震震级,震后可以快速判定强余震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偏心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建立了基于结构状态方程和偏心结构体系的层剪力-扭矩等效屈服EYST面概念的求解平扭耦联非线性地震反应的分离-予估-修正递推算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通过与三个单层偏心结构模型的破坏性地震模拟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小变形阶段平-扭耦联地震反应算法的实用性和可靠性。算例表明,该程序数据处理量小,运算快捷,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3.
Dynamic responses under the excitation of pulse sequences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This paper studies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SDOF system under pulse-dominant excita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prepare for scrutiny of some near-field pulse-dominant ground motions and their potential to cause structural damage. Extending the single pulse dynamics, we consider the effect of pulse sequences. This kind of excitation was particularly obvious in some of previous earthquakes such as Northridge (1994) and Chi-Chi (1995). Based on the duration,peak and rise and decay era of the main pulse as well as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predecessor and successor pulses, we propose a classification for the pulse sequences. Consequent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acceleration, velocity and displacement response spectra of the main pulse with either a predecessor or a successor pulse. The analysis also includes general response behaviors in different fundamental period segments and special aspects of response at certain points (e.g., the corresponding peak points).  相似文献   
4.
温度作用是结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有效控制温度作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近些年,随着建筑和结构的发展,出现越来越多的超长结构和隔震结构。对于超长结构的温度效应有许多学者做过相关的研究,但超长隔震结构的温度效应还研究甚少,温度作用下的结构变形和内力特点还不甚明晰。对超长剪力墙隔震结构的温度效应进行了探讨,利用有限元软件ETABS建立了结构的隔震模型和非隔震模型。通过对比2种模型在季节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共同作用下的结构变形特点、构件内力和应力大小,分析隔震支座变形量与所在位置关系,发现超长隔震结构较超长非隔震结构,隔震层以上结构由于约束释放在温度作用下接近自由变形。而结构构件的内力和应力大大减小,得出隔震支座能充分消除结构因温度效应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保护结构和构件的结论,对超长隔震结构的温度效应控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HHT的结构强震记录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HHT(Hilbert-HUang Transform)研究了结构强震记录的时频特性及结构动力特性。介绍了一座7层钢混框架结构及其强震观测台阵概况以及经历的地震情况,选择了在3次有代表性地震中的强震记录,利用一种新的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HHT对记录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得到了该结构强震记录的时频幅值三维分布以及边际谱,并将边际谱与傅里叶谱进行了对比,识别了结构的自振频率。研究表明,对结构强震记录这种强非平稳信号,可以利用HHT分析得到能量集中分布的频段与时间范围。HHT边际谱与傅里叶谱相比,在低频部分幅值要大于傅里叶谱,而在高频部分,幅值要小于傅里叶谱。利用结构强震记录识别的自振频率比环境振动测试结果要小。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2007年6月3日发生的云南省宁洱6.4级地震现场调查结果,简要分析了此次地震记录到的强震加速度记录及其与工程结构震害的关系,简要描述并总结分析了调查获得的各类城市工程结构、非结构附属物及设备等的部分震害状况及原因,并针对性的给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的建议,探讨提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古建筑木结构的动力特性以及抗震性能,获取建筑自身以及内部文物保护的参考依据,以故宫雨花阁为分析对象,进行环境微振动测试,并利用软件SAP2000建立结构有限元模型。经现场测试以及模态分析,得到了雨花阁的主要频率和振型;并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加速度峰值0.4g),获得了典型节点的地震响应曲线和各层动力放大系数。结果表明:雨花阁的一阶和二阶频率为1.34Hz和1.44Hz,振动形式为两个水平方向平动,与场地的卓越周期1.5Hz较为接近;在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产生的地震响应较剧烈;顶层南北向的动力放大系数平均可达到2.7,因此内部文物须采取更高标准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8.
戴君武  王艳茹 《地震研究》2012,35(2):282-287
采用统计拟合的方法,详细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的分布特点,依据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与烈度、人口、GDP和损失的拟合关系,提出了基于人口、地震灾害损失、GDP等因素的3个震后恢复重建工程资金快速评估模型,并利用宁洱地震数据验证经验公式的可行性。震后恢复工程资金分布特点及资金评估经验公式对未来地震进行恢复重建规划有良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行的地震现场灾害损失评估中,基础设施工程损失是通过逐项调查并会同政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评定得到的,而基础设施工程包含多个系统,如供电系统、供水系统、通讯系统、交通系统、供气系统和水利工程等,因此,在一次地震中,要准确地估计基础设施工程结构的损失比建筑物损失的估计要更为复杂.为了快速地评估基础设施工程的地震直接经济损失,通过收集1993年到2005年震例中的基础设施工程损失,以建筑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为基础,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得到基础设施工程直接经济损失值,为灾区整个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和灾后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北京时间2月13日22时07分(当地时间2月13日23时07分)在日本福岛县东部海域发生了MW7.1级地震,震源深度50 km,震中位于北纬37.75度,东经141.75度。此次地震发生在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约10周年之际,震中位置亦非常接近。根据搜集到的资料,部分房屋受损,发生严重结构性破坏的结构相对较少。建筑内部的水管泄漏和柜体倾覆,建筑外部的装饰面板和玻璃等非结构构件的破坏是此次地震的主要建筑震害特征。此外,此次地震没有人员死亡或失踪,仅造成了约180人受伤。非结构的破坏,如柜子倾倒和玻璃破碎是造成人员受伤的重要原因。建筑抗震设防标准高以及居民防灾意识强是此次地震震害轻和人员伤亡少的主要原因。与此同时,尽管在日本抗震设计规范中已充分注意建筑非结构部件的抗震要求,但仍主要针对与人员生命安全、重大次生灾害直接相关的建筑非结构部件进行抗震计算设计,对大量与财产安全及功能运行相关的部件仅作一般构造性要求,在地震中仍难以避免因非结构部件破坏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建筑功能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