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用 P波波形分析方法对1976年 8月 22日松潘6.7级地震的破裂机制作了研究,给出了该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表明,该地震的断层面走向为北西33°,是以倾向滑动为主带走滑成分的左旋逆掩错动,与1976年8月16日和23日松潘的两次7.2级地震的断层面参数基本相同,这说明该地震与这两次大震受同一断层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地震震型判断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在构造应力作用下,在地壳或上地幔某些部位逐渐积累起应变和应变能。当这种应变在某处达到岩石破裂的临界应变值或当应力达到岩石的破裂强度时,岩石就破裂而发生地震,释放了应变能。所积累起的应变能不是通过一个地震而是通过一系列地震释放完毕。这一系列地震在时间上是很靠近的,在地点上同处于一个震源体内,称为一个地震序列。  相似文献   
3.
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近年来我国39个较大地震的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主震应力降、主震后波速比负异常的关系。提出了以震后波速比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将余震活动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的看法,并阐述了不同阶段余震的不同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近年来我国39个较大地震的余震序列的持续时间的一般特征及其与主震应力降、主震后波速比负异常的关系。提出了以震后波速比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将余震活动分为早期和晚期两个阶段的看法,并阐述了不同阶段余震的不同活动规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