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19篇
综合类   13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波尔近似,借助于波动积分方程,近似求解半无限弹性空间中平面SH波由圆形空腔和刚性包体所散射的问题。获得了空腔表面上的散射位移、作用于被包体上的剪应力、半空间表面形变以及远场位移的近似公式。在数值计算中,ka(k=波数,a=空腔或被包体的半径)取为1.0,γ(SH波的入射角,从垂向方向起算)取为π/4。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M.A.Biot关于二相介质的基本运动方程为基础,利用Laplace和Fourier变换方法;推导出了在瞬态源作用下,饱水孔隙弹性空间中所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理论计算公式。瞬态源考虑了如下两种形式:(1)δ函数形式的脉冲源。(2)Heaviside函数形式的阶跃源。数值计算表明,在第二纵波到来之前,饱水孔隙弹性空间中位移和应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比不饱水弹性空间中的复杂,在第二纵波到来以后则渐趋一致;无论对于饱水弹性空间或不饱水弹性空间,在Heaviside函数形式的阶跃源作用下,当时间趋于无限大的情况下,对于位移,存在着对数奇异性;对于动孔隙水压力,随着两种纵波的到达,均迅速衰减。这些结果表明,在研究水库地震和海底地震的震源机制肘,必须考虑孔隙水的影响。同时,在分析水库地震和海底地震的地震记录时,不应忽视第二纵波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中南地区烈度资料为例,用卡方正交回归烈度和震级的联合椭圆衰减模型,研究了烈度和震级相互转换的一致性问题,给出适合该地区的“一致”地震动衰减关系,并与常规方法得到的最小二乘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较为合理。该方法也可用于预测不同地区其它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Biot耦联固结理论[1],推导出二维饱水弹性岩石介质的应力-孔压耦联微分方程,并用有限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分别对其进行了空间和时间的离散化。  相似文献   
5.
应用“固结问题和布辛涅斯克问题解”,计算了丹江水库水位在130m和157m两种情况下,库区基岩体深度分别为1、3、5、7、9、11、13和15km时的水压应力场、变形场和超孔隙水压力场。结果表明,σ_1、σ_3和τ_(max)在库中心位置最大,库岸边较小;同时σ_1和σ_3在库中心均显压性,而在库岸边σ_3显张性;垂直位移在库中心最大(7cm),而水平位移在库岸边最大(0.5cm);超孔隙水压力一般在库中心深水区库基下3—9km处最大,库岸边和浅水区较小;体应变一般在库中心位置形成压缩区,而在库岸边则形成拉伸应变区并同时向四周扩展,与诱发地震震中分布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上讨论了地震发生时间研究中心常见的指数分布、Gammaw分布和Weibull分布模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特征。同时,对工程地震和地震预报中常见的危险函数所反映的地震特征作了分析。指出了指数分布、Gammaw分布所反映的地震序列的内涵及统计时应注意的问题。利用华北地区历史地震资料(M>4.7)进行了分时段齐次统计的示范实例化分析,结果表明:对地震序列分时段齐次化统计能表述地震发生的不均匀现象,且处理简便。  相似文献   
7.
将新版《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直接给出经验系数确定不同地震动下的峰值加速度方法、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烈度转换方法、极值Ⅱ型分布拟合方法进行比较;并基于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给出的京沪高铁沿线十一个城市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将该三种方法转换得到的结果,与安评报告中的数值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对于抗震设计中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的取值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把地球考虑为在径向上由n层具有不同物理—力学性质的物质所组成的球体,由此出发,推导了计算地壳中由地球自重、匀速自转、天体引力、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所产生的位移场和应力场的公式。对由地壳和地幔以下物质所组成的二层体情形进行了详细推演,数值计算表明:作为诱震因素,天体引力特别是月亮对地球的引力似乎比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所起的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9.
对利用一维波动理论计算土层地震反应时,将基岩假定为具有自由边界的半无限空间,输入地震记录、计算传递函数,进而计算土层地表的地震反应这一方法步骤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理论推演表明,从基岩面输入地震记录和计算传递函数时,应当考虑基岩和上覆土层的相互作用影响。数值算例表明,考虑与不考虑基岩和上覆土层相互作用的影响,算得的土层地面地震反应,无论加速度时程、峰值和反应谱,均存在不可忽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利用脉动测振方法对荆江大堤堤面沿线土层进行了实测研究,并对实测记录进行了傅氏谱分析。结果表明,沿堤土层绝大部分属于二类土地基,但有若干堤段土层属于由松散的粉、细砂所构成的三类土地基,且饱和程度非常高,有产生管涌和地震动液化的可能,应予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