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4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江三角洲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1999年5月至2000年10月, 在长江三角洲区域设置6个观测站, 连续监测地表大气中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浓度, 得到NO, NOx, SO2, CO和O3的每分钟浓度平均值. 数据的总有效率超过80%. 监测数据可以代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整体状况. 6个观测点的NO, NOx, SO2, CO浓度的平均值远高于环境背景值, 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 冬季出现全年最高值, 表明该区域已经被人为活动排放源污染. 发现该区域全年臭氧浓度高值出现在5~ 6月份; 9月份也有臭氧高值事件.  相似文献   
2.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火焰离子检测器(Online-GC-MS/FID)对2017年冬季山东德州大气中99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测量,研究了VOCs浓度和组分特征、日变化趋势、来源及其对臭氧(O3)、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德州大气VOCs平均体积分数为(47.74±33.11)×10-9,烷烃占比最大,为40.66%.总VOCs及其组分表现出早晚体积分数高、中午体积分数低的日变化规律.德州大气中丙烷、丙烯、苯及甲苯和二氯甲烷分别受到液化石油气挥发、生物质燃烧、机动车排放和溶剂使用等人为源的影响.反向轨迹模型分析发现,北方内陆气团对德州VOCs体积分数具有一定贡献.烷烃、烯烃、芳香烃的臭氧生成潜势分别为(34.87±33.60)、(120.48±118.76)和(59.77±94.14)μg/m3,乙烯、丙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的贡献较大.芳香烃氧化主导了SOA生成,其贡献率为93.7%,甲苯、间/对二甲苯、苯对SOA生成的贡献最大.为解决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实现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德州应重点控制甲苯、间/对二甲苯等芳香烃的排放.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大气细粒子的质量浓度特征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大气能见度的降低是当今国际上比较突出的城市环境问题。北京近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大气中通过消光作用使大气能见度下降的气溶胶细粒子的污染程度呈现上升趋势。从 2 0 0 1年对北京市气溶胶细粒子 (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 2 .5μm的粒子 ) 4个季节的采样监测结果分析 (有效采样天数为 50d)得出 ,北京市细粒子质量浓度年平均值已超过美国国家标准的 7倍以上。研究发现细粒子的质量浓度不仅与环境条件有关 ,而且与气象条件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中以细粒子的观测数据为基础 ,结合当时的气象条件进行细粒子浓度与气象条件定量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2015年夏季,在重庆开展了针对臭氧污染形成机制的多站点空气质量联合观测实验,使用局地臭氧化学收支分析、相对增量反应活性和经验动力学模型等多种方法对重庆臭氧的来源、局地光化学产生速率和控制因素、关键VOCs物种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具有较高的局地光化学臭氧污染潜势,污染日城区上风向南泉站、城区市超级站和城区下风向山区背景站缙云山站的局地臭氧化学生成速率均较快,平均值约为30×10~(-9)V/Vh~(-1)左右,日间化学积累可达180×10~(-9)V/V以上,臭氧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下风向郊区和重庆市上空,多数站点监控区域的局地臭氧化学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其中VOCs的活性以芳香烃与烯烃为主;结合VOCs的来源解析,发现局地臭氧产生主要受机动车和溶剂使用源排放的VOCs控制.此外,西北部郊区站点表征区域属于NO_x控制区,污染过程中郊区站点臭氧化学生成速率提升显著,臭氧增量对NO_x敏感性强.综合而言,重庆现阶段臭氧污染控制应以VOCs控制为主,但重污染过程中区域NO_x削减对于降低重庆臭氧峰值浓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Concentration and source rate of precursor vapors participating in particle formation and subsequent growth were investigated during the Pearl River Delta intensive campaign (PRD2004, October 2004) in southeastern China. Four new particle formation event days and a typical non-event day were selected for our analysis. Atmospheric sulphuric acid, the important precursor vapor in nucleation and growth, were simulated with a pseudo steady-state model based on the measurements of SO2, NOx, 03, CO, non-methane hydrocarbon (NMHC) and ambient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as well as modeled photolysis frequencies obtained from measurements. The maximum midday sulph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vary from 4.53 × 10^7 to 2.17 × 10^8 molecules cm^-3, the corresponding source rate via reaction of OH and SO2 range between 2.37 × 10^6 and 1.16 × 10^7 molecules cm^-3 s^-1. Nucleation mode growth rate was derived from size spectral evolution during the events to be 6.8-13.8 nm h^-1. Based on the growth rate, concentration of the vapors participating in subsequent growth were estimated to vary from 1.32 × 10^8 to 2.80 × 10^8 molecules cm^-3 with corresponding source rate between 7.26 × 10^6 and 1.64 × 10^7 molecules cm^-3 s^-1. Our results show the degree of pollution is larger in PRD. Sulph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are fairly high and have a close correlation with new particle formation events. Budget analysis shows that sulphuric acid alone is not enough for required growth; other nonvolatile vapors are needed. However, sulphuric aci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growth; the contribution of sulphuric acid to growth in PRD is 12.4%-65.2%.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影响因子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通过对广州市2004年10月1日~11月5日污染性气体NO2、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以及粒子化学成分组成等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到了影响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因子的贡献比例:大气气溶胶散射bsa为75.26%、大气气溶胶吸收baa为12.89%、水汽bsw为5.78%、气体吸收bag为3.68%、大气分子散射bsg为2.38%;给出了不同粒径段气溶胶对散射的贡献比例;然后采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了大气干气溶胶散射系数与PM2.5、PM10及化学成分的经验关系式;并给出了广州市区气溶胶的质量散射系数。  相似文献   
7.
Characteristics of observed trace gaseous pollutants in the Yangtze Delta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Th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air qual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such as land and forest, have taken place in Yangtze Delta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resulting from rapidl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region. The Yangtze Delta contains many cities and towns…  相似文献   
8.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和大气颗粒物的重要前体物,本研究利用在线气相色谱-质谱仪(Online-GC-MS)于2018年5—6月对江苏省泰州市大气中98种VOCs进行监测,依据监测结果对泰州市大气VOCs的组成特征、日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对醛酮类VOCs数据进行参数化拟合探究其一次二次贡献,并采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PMF)对VOCs数据进行来源分析,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计算臭氧生成潜势(OFP).研究结果表明:泰州市大气VOCs中烷烃占比最高,其次为醛酮;烷烃、烯烃、卤代烃和芳香烃浓度日变化趋势明显,特征相近;参数化方法表明醛类物质主要来自于二次生成,而酮类物质主要来自一次排放;PMF模型结果表明泰州市VOCs的主要贡献源分别为机动车排放、油气溶剂挥发、生物质燃烧、其他工业和天然源;OFP的主要贡献物种为烯烃类,占比34.18%.研究结果表明,控制工业排放和溶剂使用是泰州市大气污染物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区大气气溶胶散射系数亲水增长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自制的"进样气流湿度调节"装置,2005年12月7-22日在中国气象局科技大楼测点(记为CAMS)对北京市区冬季气溶胶散射系数随湿度的变化关系进行了观测试验,结果显示,观测期间北京市区气溶胶散射系数亲水增长因子f(U)(定义为一定湿度下的气溶胶散射系数与"干"气溶胶散射系数的比值)在湿度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中,主要表现出"平滑连续"的增长特点.总体上,当相对湿度(U)从小于40%增大到93%左右时,平均气溶胶散射系数亲水增长因子可达2.10,而平均散射系数亲水增长因子f(U=80%±1%)为1.26±0.15.按照污染情况把观测期间划分为"相对污染"时段和"清洁"时段,则在"相对污染"情况时,北京市区CAMS测点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增长因子f(U=80%)大约为1.48,而在"清洁"时段约为1.2.与国外有关观测相比,北京冬季"清洁"时段气溶胶的散射系数亲水增长因子f(U=80%)在数值上与生物质燃烧型和扬尘类型气溶胶的亲水增长相似.反映了在不同天气背景下北京市区的气溶胶类型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桩基静载试验与高应变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立民 《山西地震》2004,(3):7-11,28
桩基承载力对桩基抗震性能有很大影响。通过对大量的桩基静载荷试验和同一根桩上的高应变的对比研究,总结了高应变测试极限承载力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分析了引起高应变测试结果误差的原因,提出了消除高应变测试误差的一些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