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6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九江地震台地下流体水化学监测用水、地震氡观测仪器检测平台检测用水和日常生活用水需求,结合九江二井流量、水质和水温等现状设计一套综合井口供水系统。该供水系统在保证地下流体水化学监测用水和其他用水无流体力学干扰的前提下,可较好满足台站监测、检测和生活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2.
粤闽赣交界区波速比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台和达法,利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数字地震观测记录对粤闽赣交界区及邻区波速比特征进行研究,获取了具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粤闽赣交界地区沿海一侧明显比内陆地区波速比要高;约在北纬24°,东经114°处,处走向北东方向上是波速变化比较明显的分界线,该分界线可能是由于地下两侧的岩石岩性不同造成的,或与该地区介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存在变异关有,也可能与此地区地震应力场变化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记录,采用HYPODD方法精确定位了2011年9月10日瑞昌—阳新地震序列的震源位置,采用CAP方法反演得到了4.6级主震的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解,并结合区域深度震相sPg、PmP和sPmP对主震震源深度进行了进一步确定,随后探讨了这次地震的震源破裂特征和所在区域的强震危险性.结果显示:瑞昌—阳新4.6级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5±2 km,震源机制解为节面Ⅰ走向30°,倾角86°,滑动角-169°,节面Ⅱ走向299°,倾角79°,滑动角-4°,发震构造为郯城—庐江断裂带往震区延伸隐伏的瑞昌—武穴断裂;本次地震发生在长江中下游断块东部,所在区域的5.5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成组活动特征,近期显著地震集中发生在郯城—庐江断裂带南段及其分支断裂上,地震能量有加速释放的趋势,未来十年左右该区域存在发生6级左右强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九江1井水温动态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九江1井水温观测资料为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10—2015年观测数据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发现:九江1井水温日变稳定。多年趋势向上,初步判断为观测仪器零漂。水温年动态与同井水位年动态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补给有关。水温对远大地震有同震响应,响应特征为突降后逐渐恢复正常,主要原因为井水震荡,上层冷水混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ArcGIS Server和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基于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的地震人口热力图快速出图程序。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口位置大数据和ArcGIS API for JavaScript的符号渲染、图形绘制、查询分析、自动打印等功能,实现Web端震中周边不同范围人口的秒级热力渲染、统计展示和自动出图,在河北永清4.3级等地震事件中通过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及时产出,取得较好的应急实效。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地震氡观测仪校准和检定周期内的核查需要,结合氡衰变规律和测量原理,研制便携式微型氡室校准测氡仪。该仪器可有效解决标准镭源的监管等问题,实现地震测氡仪的质量控制。根据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校准效能测试,结果表明,微型氡室能够应用于测氡仪的标定和响应实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九江二井测汞仪老化、观测效率下降的现象,引进新型高精度ATG-6138M测汞仪并对井口装置进行改进,数字化汞观测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通过对九江二井汞观测系统改进过程的介绍及改进前后汞观测数据的对比分析,认为井口装置与观测仪器良好耦合是取得连续、稳定汞观测资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黄仁桂  赵影  李雨泽  汪世先  罗齐彬  肖健 《地震》2019,39(2):183-190
根据氡观测仪的氡室校准和氡气固体源校准两种校准方式的实验结果, 讨论了使用标准仪器校准氡观测仪器的可靠性问题。 用国际公认的计量传递仪器AlphaGUARD P2000Pro或AlphaGUARD P2000F测氡仪作为氡气溯源仪器, 对九江地震台FD-125氡钍分析器的三个闪烁室进行了氡室校准、 氡气固体源校准和仪器校准三种方法实验, 得到标准仪器校准、 氡气固体源校准得出K值相对氡室校准结果偏差均小于6%, 结果表明, 三种方法的校准结果均符合目前氡观测计量溯源技术要求, 能达到与国家氡计量刻度相统一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