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地震时常伴随有地热辐射增强现象,这些异常信息隐藏于遥感卫星NOAA所捕获的地球射出长波辐射(OLR)数据中,目前多数研究还停留在对源数据的解读,缺乏有效的信息处理技术,致使大部分的OLR数据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鞅理论的概率统计方法来识别异常特征算法,从有噪声的非结构化的源数据中提取出震前OLR数据异常变化特征序列,从时间序列和地域范围进行震前异常分析。本算法实验是以尼泊尔的在2014年9月至2015年7月期间(包括2015年4月25日Ms7.8大地震)发生的3次地震的OLR数据为例,实验结果显示震中区域的OLR数据在震前的2~3个月开始有显著的异常数据变化,通过分析发现数据显示数据异常在震前出现的时间长短与地震的大小相关,异常的发生区域与震区周围的地貌特征相关。这说明基于鞅理论的算法所提取的OLR数据异常点序列的确与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是有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分布在天津市宝坻区和廊坊市永清县的2个观测台站在2021-04-16河北滦州MS4.3地震前均观测到大气电场异常。宝坻站监测到过境云与地质活动混合型电场异常信号;永清站监测到湾型持续电场异常信号,属于典型的临震前小时尺度先兆信号,其幅度和持续时间均明显高于宝坻站的异常电场信号。对比电场异常期间2个台站的气象活动和空间天气活动发现,虽然2台站电场异常信号的表现方式不同,但背景变化中均隐含大型地质活动信号。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可通过分析多源活动导致的空间静电演变过程,形成有效的识别方法,在一定的气象活动范围内,从大气静电监测数据中提取中等以上强度地震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3.
李鹏  刘波  叶茂  刘剑剑  郝朋  熊攀  张鹏飞 《中国地质》2022,49(2):542-557
【研究目的】巴音戈壁盆地中新生代主要经历了早白垩世断陷、断坳转折以及晚白垩世坳陷发育阶段,多期次构造改造对铀成矿的制约尚不清晰,影响下一步的找矿预测工作。【研究方法】本文选择盆地中南部凹陷带为研究区,综合以往成果认识与地质剖面对比研究,系统研究了凹陷构造样式、构造演化对沉积充填的影响。【研究结果】在早白垩世中晚期、晚白垩世晚期—古近纪以及新近纪,盆地内构造-沉积演化一方面利于形成剥蚀天窗,进而发育大规模层间氧化以及多期次的后生叠加作用,控制着成矿流体以及层间氧化带由凹陷边缘向凹陷中心发育,在氧化还原障附近形成铀矿化;另一方面致使盆地南部地下水由径流—弱径流转为滞水,利于水岩作用下成矿流体中铀元素分解、析出、富集成矿。【结论】巴音戈壁盆地中南部铀成矿在有利的构造背景下,主要受沉积相控制与层间氧化带制约。  相似文献   
4.
利用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提供的30年(1979-2008)的长波辐射数据产品(OLR),对中国大陆地区长波辐射背景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长波辐射值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地域性,青藏高原块体在四季中都呈现低值,中国西北部和华东地区的长波辐射值相对青藏高原块体高,这些区域在春秋两季长波辐射变化剧烈,夏冬两季变化相对缓慢.熟悉这些特征将有利于识别地震异常与非震异常,可以为为进一步开展长波辐射的地震异常信息提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建立的中国川滇地区长波辐射背景场,分析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前的长波辐射数据,发现震前一个月长波辐射异常显著,并且异常的分布受活动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推进HJ-1B星IRS4热红外数据在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动态监测中的应用,基于常用的海表温度反演算法,利用数值微分手段,从理论上对影响温度反演误差的大气总水汽含量、卫星观测角度以及地物比辐射率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以单窗算法为温度反演模型的基础,利用2011年12月18日和22日大亚湾核电站地区的HJ-1B星IRS4数据以及与卫星过境时段对应的CE312实测红外辐射温度和气象观测数据,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方法,对反演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得出单窗算法修正值a=1 163.4,b=-4.013 4。最后,基于反演模型,利用2010和2011年HJ-1B星IRS4单通道数据开展了大亚湾核电站温排水研究。  相似文献   
6.
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与地震有关的活动断裂带红外辐射变化信息,以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Ms7.1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热红外波段遥感数据研究了地震前后发震构造甘孜—玉树断裂带的亮温演化特征,分析了地震发生当月每10 d亮温变化情况,并与2011年同期该断裂带的亮温特征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震前一个月内,断裂带附近亮温值偏高,亮温变化最为显著的区域出现在断裂带北端,与野外考察获得的本次地震地表破裂带位置相吻合;震后7~16d,断裂带附近出现了明显的亮温增高现象,结合地震发生时水汽及CO变化情况,认为这一亮温增高现象与震后地下气体的大量释放有关;2011年5月断裂带附近的亮温高值可能与同年6月发生的Ms5.3级囊谦地震有关.因此认为,断裂带亮温的显著变化对断裂活动有一定指示作用,利用热红外遥感数据研究主要断裂带红外辐射特征,对地震构造带活动性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翟笃林  张学民  熊攀  宋锐 《地震》2019,39(2):46-62
提出一种基于Facebook 开源的Prophet预测模型进行电离层TEC异常识别的新方法。 首先, 对比分析了该方法与传统时间序列预测方法(ARIMA模型等)预测电离层TEC建模背景值的精度, 以及与经典电离层TEC异常识别方法(滑动四分位法)提取前面对应一致的电离层TEC背景值的精度。 结果表明, Prophet预测模型预测建模背景值的精度要明显优于其他方法, 且预测的建模精度比ARIMA模型等方法高2.55倍左右, 比滑动四分位法高10.74倍左右。 同时, 在最佳预测建模区间时, 其精度值大小比较依次为RMSEIQR=10.5841>RMSEARIMA=3.2780>RMSEProphet=0.8469, 说明传统探测法预测建模背景值时具有较大的不足。 随后, 以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为例, 利用该方法分析了电离层TEC异常扰动情况, 并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 在震前第10 d和第2 d电离层TEC发生较为明显的负异常, 第7 d电离层TEC发生较为明显的正异常。 对比实验表明, Prophet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滑动四分位法。  相似文献   
8.
小波方法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数据挖掘方法已经应用于地震科学的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如何利用小波极大值法提取长波辐射值中的地震异常信息,即利用连续小波变换方法计算小波极大值,依据长波辐射在时间、空间上的连续性得出研究区的小波极大值分布,通过分析图中小波极大值的分布形态来识别地震异常,并以汶川地震为例介绍了如何利用小波极大值法提取长波辐射中的地震异常.  相似文献   
9.
GNSS遥感研究与应用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遥感(GNSS remote sensing)属卫星导航应用与遥感的一个交叉学科范畴。GNSS系统除传统的导航、定位、授时等功能外,可免费提供全球覆盖、高时间分辨率的L波段(1—2 GHz)微波信号用于遥感探测。继GNSS折射信号被率先用于地震、大气水汽等的探测以来,利用GNSS反射信号进行海洋、陆表参数估算,近年来成为国际GNSS应用研究前沿热点。随着中国自主北斗导航系统的蓬勃发展,将会为GNSS遥感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和空间。本文从GNSS遥感的两个重要学科分支,即GNSS折射信号遥感(GNSS refractometry)和GNSS反射信号遥感GNSS-R(GNSS Reflectometry),回顾在这一交叉学科领域近几十年的发展,并简要分析GNSS遥感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周煜林  张学民  刘静  熊攀  欧阳新艳 《地震》2021,41(3):157-170
使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和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的GPS TEC数据,通过滑动四分位法,对2019年8月2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南部海域6.8级地震进行分析,研究印度尼西亚地震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的关联性.基于对四川及周边地区以及全球TEC的监测,我们发现在2019年7月25日(震前一周),印度尼西亚地震震源区及其北半球的磁共轭区域曾发生不同程度的TEC异常扰动现象.结合2011-2019年四川及周边地区GPS TEC数据与印尼6.0级以上地震目录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印尼6.0级以上地震会在四川及周边地区出现TEC异常扰动现象.在时间上,异常集中在震前10 d至震后4 d的范围内,主要发生在地方时6:00-11:00,在7:00(LT)和10:00(LT)两个时刻形成两个峰值,而在夜间出现相关的异常最少;在空间上,在四川地区存在TEC异常的印尼强震集中在印尼西侧,印尼西侧与四川地区TEC异常表现出良好的关联性,且TEC异常扰动现象面积约为32×104 km2,异常面积巨大,易于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四川及周边地区TEC异常与印尼6.0级以上强震具有很好的时空关联性,结合全球TEC异常分布可以对印尼地区地震监测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