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9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省华蓥市赵子秀山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子秀山变形体位于华蓥市西北部,变形体一旦失稳将直接对华蓥市造成威胁。本文从斜坡地质结构、变形破裂特征、地貌演化及人类工程活动(采煤)入手,结合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变形体的变形机制。研究表明变形体的形成是下部含煤层的中倾角反向层状结构斜坡在河谷下切过程中发生倾倒-拉裂变形所致,同时,后期的采煤活动对拉裂变形的发展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陵凹陷底辟构造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工程地质学的分析方法,从盆地演化过程着手,建立底辟构造形成机制概念模型。研究表明,江陵凹陷底辟构造是在早第三纪末期喜山运动第二幕的影响下,凹陷内重力场调整过程中产生的,它是浅生时效构造的一种特殊类型。  相似文献   
3.
滑坡钻孔倾斜量测及数据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简述钻孔测斜仪的测试原理、测斜管的埋设及钻孔倾斜量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钻孔倾斜量测数据评价、处理方法及量测深度修正的计算公式。对岩土工程深部位移监测和工程滑坡优化治理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位移监测在滑坡时空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时空运动特征是滑坡地质体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自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地质过程。滑坡位移监测是研究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动态规律及预测预报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滑坡深部位移监测,又为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结合几个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实践,综合分析位移监测信息,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特征及发展趋势,为滑坡时空运动系统研究及稳定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测氡在滑坡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氡是一种放射性地球物理方法,利用滑坡体与其周边岩土体的结构差异,应用测氡可对滑坡进行勘探,对滑坡的结构特征进行研究,达到节约投资,缩短勘探时间的目的,并可与地质分析相互验证,为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和平沟泥石流特征研究与治理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口和平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和平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方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提出了治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合沟泥石流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它的研究尤其是泥石流规律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却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论文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大渡河支流官料河上某水电站下闸址区的斯合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文中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大渡河次级支流斯台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该泥石流的形成演化过程及其机制模型(初期是堰塞式沟谷型泥石流,后期逐渐转向汇聚式沟谷型泥石流)。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体积(未来泥石流形成将主要是在面蚀和沟蚀作用下的坡面泥石流。泥石流规模较小,且由于沟谷中下游坡降的进一步减缓,形成的泥石流物质一般将沿途停积.实际进入官料河内的体积很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泥石流作为地质环境较差的山区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对于泥石流的研究思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将对山区的工程建设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工程地质研究思路的角度出发,对位于川藏公路二郎山隧道西口和平沟泥石流进行了研究。采用工程地质分析的方法对和平沟泥石流的形成环境(地层岩性条件、构造条件、地貌条 件、气象条件、植被发育及人类活动)、基本特征(泥石流沟的基本特征、泥石流的堆积特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泥石流沟沿岸的岸坡稳定性(可能泥石流的物源)等进行了评价分析。对泥石流的活动趋势以及可能泥石流的方量做出了较为科学的评价预测。经过这样的系统分析对工程建设中的泥石流防治提出了治理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四川岷江上游叠溪发育有一套厚度超过200 m、保存较为完整的湖相沉积,被定名为叠溪古堰塞湖相沉积,其形成于距今30 ka前,存活了约15 ka,因此记录了青藏高原东缘晚更新世—全新世(包括末次冰期)的重大地质与环境事件。现有研究初步揭示了古堰塞的沉积特征,但对叠溪古滑坡及古堰塞湖形成与演化的系统研究还十分不足。本文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结合现代遥感测绘技术(无人机载LiDAR),构建叠溪古滑坡的三维地质模型,研究了其地质与地貌特征。同时,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ERT,在滑坡体上布设2条长870 m和990 m的测线,探明了滑坡体内部结构特征。通过古堰塞湖相沉积露头和钻孔的调查,结合激光粒度测试,重建了古堰塞湖的范围、规模与沉积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古湖相沉积坡面上多级阶地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古堰塞湖的消亡及其对下游史前古聚落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叠溪古滑坡不仅完全堵塞岷江而且还堵塞了对岸支沟,堆积体方量达到(1 400~2 000)×106 m3。古堰塞湖在滑坡坝后向上游延伸26 km,所形成的最大湖面覆盖面积约21.4 km2,库容蓄水量约1 670×106 m3。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岷江上游形成了陡峭的河道裂点(Knickpoint),对山区河道与地貌演化具有长期影响。  相似文献   
10.
链子崖危岩体变形破坏机制及整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是目前国家治理长江航道的重点工程。本文通过对危岩体变形破坏力学机制的研究,论证了其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