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77篇
大气科学   58篇
地球物理   29篇
地质学   185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中亚地区的强生态脆弱性、高敏感性特征,有必要开展广域、长期的植被覆盖监测以匹配“绿色丝绸之路”的可持续发展目标。鉴于此,联合Landsat 5和Landsat 8卫星数据集,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地理空间数据云计算平台,估算了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共12期的植被覆盖度。结果表明:(1)中亚地区植被覆盖总体水平较低,但也具有较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2)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多数区域植被覆盖趋势较为稳定,哈萨克斯坦丘陵、费尔干纳盆地等区域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趋势,乌拉尔河流域和锡尔河流域等区域植被覆盖趋势为负。(3)植被覆盖度时序特征上,中亚地区1993—2018年间总体植被覆盖度累积增加3%,其中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植被覆盖分别增加3.96%和5.86%。(4)裸土区呈退缩趋势,面积总计减少25.9×104 km2,低植被覆盖区、中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范围在呈现出的振荡式增加。研究结合遥感大数据和地理云计算对中亚地区进行区域尺度的植被覆盖动态监测,能对中亚地区生态评估和演替分析提供技术支持和定量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GEE平台和1990—2019年巴宜区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像元二分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巴宜区植被覆盖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①1990—2019年巴宜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稳中有增的趋势,其中,河谷区域增加明显,而高海拔区域相对稳定;②1990—2019年巴宜区气温呈显著升高,降水略有下降,总体呈“暖干化”,气温较降水量对植被覆盖变化更明显,但气候变化对植被覆盖变化影响总体不明显;③1990—2019年巴宜区植被覆盖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很好的相关性,其中,低、中低、中、中高植被覆盖区域,呈显著的负相关,而高植被覆盖区域呈正相关。本文基于遥感大数据和地理云计算的植被覆盖监测动态监测和定量分析方法,能对高山峡谷区生态评估和演替分析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3.
4.
葛莹  朱国慧  王华辰  赵慧慧 《地理科学》2014,(11):1361-1368
以Ripley′s K函数为核心,通过城市区位与规模联立估计、地理权重引入、全局函数分解等手段,研究2001~2010年浙江省已有县级及以上城市空间分布的总体及局部估计问题,探讨城市空间格局与特征,以期揭示边界效应和市场潜力对浙江城市空间格局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浙江省城市区位与规模的空间格局不一致,即前者是分散分布而后者是集聚分布,且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其分散或集聚程度逐步加强。2无论是行政边界还是海岸线,对浙江省城市区位与规模的空间分布演化有一定的负向作用。空间尺度越大,边界负效应越强。3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浙江形成了3个各具产业特色的块状组团式城市聚集区,但边界负效应会抑制它们的发展,此时杭州、宁波将承担起服务全省经济的重要职责。4浙江城市规模因受市场潜力因素的影响会出现空间分布不均衡性。城市规模与市场潜力显著正相关,其程度却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5.
蔡佳  王华  崔敏 《海洋地质前沿》2014,30(4):14-19,27
在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各个层位沉降史进行了回剥分析。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系沉降中心不断迁移,沉积中心不断扩大,沉降速率随构造活动程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琼东南盆地的12个凹陷可分为2个沉降梯队,西北及东南部总体上为非沉降区。通过选取各个凹陷中的典型点(最深位置)做出单点上的回剥模拟结果可知,琼东南盆地断陷期的3幕表现明显,构造沉降所占的比例逐渐减少,整体上琼东南盆地中央凹陷带东南区的沉降大于西北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GIS的广东省香蕉寒害风险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璟  杜尧东  王华 《广东气象》2015,37(3):48-50
根据广东省86个气象观测站1980—2013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日最低气温≤5.0℃的有害积寒作为区划指标,通过GIS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地理信息的有害积寒小网格空间推算模型,对广东省香蕉寒害风险进行了区域划分。结果表明,香蕉寒害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粤北的韶关、清远北部以及海拔较高的山区;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在粤北韶关、清远、河源、梅州的南部地区,以及中南部的云浮、肇庆、佛山、广州、惠州等地;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深圳、东莞、中山、珠海、江门、阳江、茂名和湛江等。  相似文献   
7.
以北部湾盆地区域构造分析为基础, 在福山凹陷构造活动性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福山凹陷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分析了凹陷东部地区古近系地层中双层结构的形成机制问题.研究认为: 福山凹陷在平面上受红河断裂的左行走滑和海南隆起顺时针旋转的双重作用, 流三段沉积期凹陷在旋转-拉分作用下发生强烈的水平伸展, 为东部地区下构造层中的反向断层提供动力源, 海南隆起的快速隆升作用形成了上构造层中的重力滑动生长断层, 渐新统早期在流二段泥岩中发育的火成岩侵入体在凹陷的东部地区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最终形成双层结构.结果表明, 双层结构形成过程可划分为裂陷雏形期、下构造层伸展断裂期、中部塑性层发育期、上构造层形成期以及双层结构定形期5个主要阶段.   相似文献   
8.
快速城镇化进程带来城市地表覆盖类型及其空间组合关系的剧烈变化,由此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诸多问题。景观格局分析与优化方法对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至关重要,而地理国情普查为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选取景观斑块水平和景观类型水平指数,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对佛山市三水区地表覆盖景观类型特征和景观格局特征进行量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水区水域和林地构成景观基质,山水城市特征明显;城乡人文景观优势度相对较高,城市开发对生态景观破碎化作用显著;三水区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固体聚合膜电解浓集法是浓缩氚含量较低(1 Bq/m~3)的天然水样的常用方法,但因水样自身含有杂质离子或电解装置聚合膜带入杂质进入浓集液,使浓集液偏酸性,在测量过程中易产生化学淬灭效应,导致氚的测量值偏低。本文研究了水样自身存在的杂质离子和聚合膜上残留的杂质离子、样品溶液的pH值及其电导率所产生的化学淬灭效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为减少化学淬灭效应,提高测量低含量氚的准确性,需保证水样溶液呈中性,电导率≤1μS/cm,同时避免杂质沉积在聚合膜上。如果水样溶液的pH值偏酸性、电导率大于1μS/cm,可采用酸碱混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样中自身的杂质;对于聚合膜引入的杂质,可在电解后的水样中加入微量氨水将其pH值调节至中性。  相似文献   
10.
王华 《岩土力学》2011,32(7):2034-2038
结合某大桥桥基岸坡地质条件,采用相似原理为基础的底摩擦试验方法,定性模拟分析了在天然状态和加载条件下岸坡岩体的变形破坏过程和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在天然状态下,左右岸岸坡岩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加载条件下,左岸岸坡岩体稳定,右岸发育的错落体失稳,而导致整个岸坡不稳定,建议对其进行预加固或改变桥墩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