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基InSAR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基于地基SAR (GB-SAR)获取地表形变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辨率高、可实时监测,实现毫米级形变监测精度,为近距离滑坡实时监测与预警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本文首先以澜沧江某滑坡体为研究对象,在滑坡体对岸设立固定站点,按固定频率进行GB-SAR数据采集;然后通过先后两景影像形成干涉对,利用相干阈值方法提取相干点目标;最后利用形变模型提取滑坡体形变结果。研究表明,地基SAR可获得整个滑体形变边界、形变大小空间分布及时间变化历程,对滑坡体灾害实时监测非常有效,可为滑坡灾害监测及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无人机摄影测量在水体污染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人机摄影测量是一种快捷、准确的测量技术,在测绘与空间信息行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水库库区的水体污染现状,探讨利用小型无人机进行摄影测量,并采用多视图几何理论与光束平差方法,以及空三解算模型进行影像处理,从而测量评估水体中的特定污染物分布情况,并以广东省梅州市青溪库区水浮莲污染调查为例进行污染分布的研究,为水库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4.
5.
6.
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和构造分析表明,南翼山背斜两翼发育两组与背斜轴向近平行的左行压扭性断裂带(走向约310°),断裂带剖面形态为正花状构造,背斜发育三组次级断裂,可分别与走滑里德尔剪切模型中的R、R'、X面很好地匹配,特征次级断裂性质与南翼山边界左旋走滑断裂带属性相符。晚新生代以来,柴西南地区受控于阿尔金断裂和昆北断裂系,整体处于压扭性环境之中,形成了一系列以南翼山为代表的压扭性背斜构造,不存在大规模逆冲构造。南翼山左行花状压扭性断裂带活动导致的背斜隆起及其派生的张性次级断裂是控制南翼山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因素,花状压扭性断裂带和背斜隆起形成了构造圈闭,而次级断裂沟通了烃源岩与储层,形成了油气向上运移的通道和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7.
8.
近场数字强震仪记录误差分析与零线校正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数字强震仪记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对国家强震动台网入网的5种型号数字强震仪系统作了振动台对比试验,分析了该系统加速度记录积分后速度和位移时程零线漂移的原因.本文提出了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漂移校正方法和校正准则.为了印证零线校正方法的可靠性,对振动台试验中强震仪记录到的加速度两次积分得出位移时程与试验时记录到的绝对位移进行比较,计算位移和振动台绝对位移完全一致;对2008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和1999年台湾9.21集集7.6级地震现场加速度记录两次积分后得出永久位移与两次大地震的GPS同震位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大地震近场仪器墩会发生倾斜或产生永久位移时加速度记录的零线校正有明显效果,可以给出加速度积分后的速度和位移并符合校正准则.本文方法解决了对大地震近场地面运动的研究停留在对峰值加速度和反应谱的研究阶段的困惑,满足了结构抗震对地面永久位移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实施战略的引导下,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技术水平快速提高,基础设施的建设速度快速提高,规模迅速扩大,把握与维持这些重大设施与工程的安全成为一项紧迫而又重要的任务。形变监测是这项任务的典型技术手段。本文针对形变模拟分析中常用的自回归模型(AR)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了基于相关性深化分析的自适应AR模型阶数控制方法,通过模拟结果的残差相关分析,补偿改进AR模型的有效阶数,使之更客观地反映变形序列的变化规律,扩展了序列分析与形变模拟的有效性,并且以某高楼的形变研究为例,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和应用实例验证了改进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北斗导航系统正在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并将逐步实现全球覆盖,未来将在测绘、交通、监测等众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探讨BD/GPS双模高精度定位,并以广东省清远市飞来峡大坝为例,设计形变监测网,集成Zigbee无线传感网,形成自动化形变监测系统,对比分析BD/GPS双模和GPS单模两种定位模式下监测网的可发现最小形变位移的能力,结果表明:BD/GPS双模定位更有利于提高监测网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