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于注水开发多年,尤其是多次采取增产增注措施后的油藏,如何准确地判定低渗透非均质储集层渗流特征及其演化规律,难度比较大。针对火烧山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根据不稳定试井曲线识别储层模型,分析了不同开发阶段储层渗流系统的演化规律。由于火烧山油田天然裂缝发育,而且多数井采用压裂方式进行投产,开发初期储层模型主要表现为人工裂缝或双孔模型。开发过程中,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及调剖堵水措施的实施,油井渗流特征往单孔模型转变、注水井渗流系统向径向复合模型转变;渗流系统的演化改变了储层的有效渗透率,使其整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储层初期有效渗透率场与油井水窜特征基本吻合,有效渗透率的逐步下降与油藏含水上升速度的下降基本吻合,从而为油藏下一步开发调整可行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基岩电阻率较高的硬地层中,除去泥质、孔隙和其他矿物等因素的影响后,地层电阻率与致密围岩电阻率的差异就被认为是裂缝以及地层孔隙中储存的流体性质引起的。选择相同岩性含气储层与致密围岩层的电阻率值,利用数值反演的方法确定出计算含气层段消除裂缝以及孔隙中流体性质影响以后的地层真电阻率公式,定义地层真电阻率和深侧向电阻率的差值与地层深侧向电阻率的比值为构造电阻率差比值,该参数主要反映裂缝以及孔隙中的流体性质对电阻率降低幅度的影响。因此,利用差比值法可以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的流体性质,进而制作油层、气层和水层的判别图版,并结合其他测井曲线、油藏动态资料以及气测信息综合识别火山岩裂缝地层天然气层。该方法在准噶尔盆地研究区火山岩天然气层的识别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3.
基于聚类分析方法的砾岩油藏储层类型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砾岩油藏由于近物源、多水系和快速多变的沉积环境导致储层岩性复杂多变以及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储层类型的精细划分成为该类油藏二次调整开发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砾岩油藏为研究对象,选取密闭取心井岩心分析的物性参数、压汞驱替参数以及微观孔隙结构参数共计12项作为砾岩油藏储层类型划分的参数组合,对比研究了基于划分、基于层次、基于模型和基于密度的4种聚类算法建立的储层划分标准,结果表明基于划分的k-means算法建立的聚类标准最符合实际油藏的地质特征和储层类型的划分精度,内部度量的紧凑性、有效性和分辨性都优于其他三种算法,并且分析了Ⅴ类储层与岩性的对应关系,发现砾岩油藏储层类型受岩性控制的机制非常复杂,岩性相同的储层类型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物性和渗流性,而岩性不同的储层类型又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物性和渗流性,其根本原因是储层非均质性造成的.储层类型与砾岩岩性的有效结合为该区精细开发方案的设计和水淹层的定量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密闭取心井油水饱和度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闭取心井的油水饱和度分析资料是评价储层含油性的重要数据,而室内岩心分析测量的油水饱和度常常偏离原始地层条件下的真实情况,需要校正后才能使用.以克拉玛依油田一中区克下组油藏为例,首先基于油水饱和度的理论模型,依据油水剩余率的概念分析了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水饱和度与实验室测量的油水饱和度之间的联系,进而确定了岩心分析的油水饱和度与油水剩余率的线性关系,基于该线性关系的斜率和截距,利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处理的方法建立了油水饱和度损失总量中油、水各自的损失百分比,最终依据损失百分比可以有效地对饱和度资料进行校正.此方法在克下组油藏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正后的饱和度资料使岩心含油性与储层电性之间的相关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校正数据可以更好地反映原始地层的含油情况,为饱和度公式的确定以及剩余油的评价提供准确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建立柴达木盆地七个泉地区高分辨率层序格架时,提出了整体上以Vail的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和概念术语为基础,对于该理论体系中分析较薄弱的更高级别的层序,用Cross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方法加以研究。这样既克服了Vail理论体系中对高级别层序划分的薄弱环节,又发挥了Cross的高分辨层序划分在中短期基准面旋回及其地层响应和成因划分对比研究上的优势,形成了一套集各家之所长的综合层序地层学划分方法。  相似文献   
6.
天然气的测井识别方法是天然气勘探中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简单分析气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五彩湾凹陷为例,分别对以碎屑岩为主的浅层气和火山岩为主的中深层气的测井识别方法原理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根据研究工区实际的储层特征,给出了部分识别方法的改进思路,并对特殊测井技术的机理以及在气层识别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与基于常规测井信息的识别方法进行有效结合.最后对现有方法的不足和提高天然气勘探成功率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受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动力体系的联合和复合作用,自中生代以来,华北能源盆地由周缘开始逐渐向盆内发育了复杂的盆-山耦合演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变形和耦合演化特征。自西向东构造变形依次为西部稳定弱变形亚区、中部过渡变形亚区以及东部伸展变形亚区。同时,由西向东,构造变形由弱挤压至伸展,构造活动性由微弱到显著,且华北陆块东西两侧构造演化特征各不相同。华北能源盆地盆-山展布、耦合演化及其盆-山演化的动力学过程直接控制着盆地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盆地类型及其演化,进而总体制约着能源矿产的赋存规律及成藏机制。  相似文献   
8.
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盆地研究成果,在盆地分析的基础上,从岩石圈板块作用、岩石圈深部作用和岩石圈表生作用3个方面,兼顾系统性、科学性和应用性,确立了盆地新的分类原则,由此深入研究了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类型,并进一步阐述了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盆地分类中,首先主要根据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如岩石圈板块作用环境、深部作用环境以及表生作用环境来划分大类;再根据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各种地质作用及其动力学过程如构造作用(伸展、挤压或剪切过程)、热力作用及重力作用进行主要类型划分;再根据盆地的基底性质和地壳类型(如陆壳、洋壳或过渡壳)以及盆地的沉积充填史和构造古地理等(如海相盆地、陆相盆地或过渡相盆地)细分亚类。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动力学类型主要包括:单一构造或热体制下盆地演化时的原型盆地类型、单一重力体制下盆地演化的原型盆地类型、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盆地演化的叠合盆地类型以及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盆地演化的残留盆地类型。在单一构造或热体制下,从板块作用或壳幔作用角度原型盆地动力学类型主要划分为:伸展盆地(陆内伸展盆地、陆间伸展盆地、大洋伸展盆地和弧后伸展盆地),挠曲盆地(弧后挠曲盆地、周缘挠曲盆地、陆内挠曲盆地),走滑盆地(走滑伸展盆地、走滑挠曲盆地)以及克拉通盆地(克拉通退缩盆地、克拉通扩展盆地和克拉通迁移盆地);单一重力体制下原型盆地动力学类型有负载盆地和撞击盆地;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的叠合盆地动力学类型有叠加盆地和复合盆地;多种构造-热体制下盆地演化的残留盆地动力学类型有伸展隆起下局部沉降引起的残留盆地、推覆褶皱隆起引起的残留盆地、俯冲至局部碰撞引起的残留盆地及周边抬升隆起引起的残留盆地。关于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地球动力学机制包括:岩石圈的板块作用机制,岩石圈的深部作用机制以及岩石圈的表生作用机制。岩石圈的板块作用机制包括板块伸展、挤压和剪切作用;岩石圈的深部作用机制包括软流圈与超级地幔柱对岩石圈的作用,尤其是壳幔作用;岩石圈的表生作用机制也很重要,包括盆地的重力作用、大气作用、海洋作用和生物作用。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研究整个岩石圈演化、壳幔作用、地球动力学过程以及成藏成矿机制奠定重要理论基础;同时,对于沉积盆地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资源勘探和开发,以及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数据挖掘算法的高效性、工具智能性与所获取知识无效性之间的矛盾,同时使所获取知识能有效地解决地层评价领域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提出任务驱动数据挖掘方法。结合数据挖掘的概念和技术,阐述了任务驱动数据挖掘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分为建立数据仓库、数据预处理、选择特征子集、形成模型、模型评估、模型修正和模型发布等7个部分,是一个循环迭代的过程,直到构建能有效解决目标任务的预测模型为止。并以低阻油层的识别为例,详述整个分析处理过程,结合决策树形成的白盒模型和支持向量机构建的黑盒模型综合识别目标区的低阻油层,获得了准确率大于90%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