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调查阳泉地区30个乡镇10 032户农村房屋的基础上,分析了阳泉地区农村房屋建筑的种类分布、结构特征、农村房屋的震害机制和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的现状,指出了农村房屋建筑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提高农村房屋建筑抗震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综合目前各地震成因假说而提出了地震立体网络多因复成学说,该学说包括两个基本点:地震时空分布具有立体网络性;地震是显、隐性立体网络力能结构上的一个纽结。显性网络力能主要是以应力形式作用的力能,主要来源于地球自身的运转、地壳整体收缩和地幔活动因素,表现为局部性挤压和拉伸,结果往往形成断裂、断裂带、系或其他地球物理薄弱地带。隐性网络力能主要是以连续性(区域)场和瞬间冲击、扰动形式作用的力能,主要来源于太阳、月亮及太阳系各行星因素以及宇宙膨胀复原力能、宇宙高能粒子流或慧星与地球相遇引发的流星雨,表现为区域性引拉和斥推,以及瞬间冲击力、干扰力。隐性网络力对蕴震体物质和能量进行“加载”或“卸载”,结果是广泛沟通蕴震体内部及与外部的联系、调节控制蕴震体振动方式和运动方式及其能量积累和释放、促进或诱发蕴震体发震。显、隐性网络力能叠加于蕴震体,当蕴震体自由振动被叠加振动剧烈加强即蕴震体发生共振时,引起蕴震体加速运动而处于临界态,出现降维、减熵的有序特征,在临界态蕴震体受瞬间冲击或扰动,或者与环境出现解耦,而出现突变、混沌、发生地震。基于地震立体网络多因复成学说认识提出了DZW333预测模式,预测模式包括地震成因物理模型、典型地震发生机制和地震三级预测程序3部分主要内容。DZW即地震网络学说,333即由3类显性物质单元组成,即发震地壳体、球内地幔活动体、球外天体;由3部分力能因素组成,即地壳体自动力能、地幔热压体浮沉力能、星际引斥扰动力能;有3级预测程序,即时空网络预测、形态特征预测、精确信息预测。前两级预测也属于以研究对象中的共性为基础的统计预测,应确定概率值。后一级的信息预测则是以研究对象中的特性为基础的确定性预测,不涉及概率。以唐山大地震为例作了解析。  相似文献   
3.
研究地震灾害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类.人类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这个系统即生态系统.截止目前地震灾害的研究还局限在直观的人员伤亡和建筑物破坏,尚未涉及地震对生态系统的灾害影响,从而也未注意地震给人类带来的间接、众多、较长期的灾害影响.要真正保护人类免受地震灾害,就需要研究认识生态系统地震灾害.以人类为核心,按照构成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环境因子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由内向外、逐层包容地划分成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类型.  相似文献   
4.
<正> 张城堡泉位于山西省孟县上社镇张城堡村东北200米处,涌水量5升/秒,水温14℃,出露标高950米,水化学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水,含铁0.229毫克/升、二氧化硅13.6毫克/升、偏硅酸17.7毫克/升、锶0.21毫克/升,矿化度359.49毫克/升。泉周围广泛出露的仅是地槽期的建造太古代结晶变质岩,而没有地台期、地洼期的建造,这使人们一直误认为泉周围自显生宙  相似文献   
5.
用3个月时间调查了山西省阳泉地区30个乡镇10 032农户的房屋.阳泉地区农村房屋分瓦房、平房、窑洞、楼房4个种类,瓦房在全区占60 %,窑洞占25 %,平房占10 %,楼房占5 %.  相似文献   
6.
综合目前各地震成因假说而提出了地震立体网络多因复成学说,其包括2个基本点:地震时空分布具有立体网络性,地震是显隐立体网络力能结构上的一个纽结.  相似文献   
7.
2004年7月14日9时33分33秒在山西省盂县南娄镇(φN38°02′,λE113°25′)发生ML3.4地震,震源深度7 km.这次地震震感强烈,有感范围较大,东起盂县清城村,西到盂县王子台村,北起盂县县城,南到寿阳县温家庄村.地震发生后,阳泉市地震局的单台测震仪记录到这次地震.震后对震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在大约235 km2的范围内,完成了23个村的调查,调查建筑物28栋.  相似文献   
8.
生态系统地震灾害及其深层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所有地震时空、强度对人及人类破坏的复杂性可以贯穿到各个层次的生态系统中体现出来,这样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空间和时间的全面灾害即可用生态系统地震灾害来进行描述。以人类为核心,按照构成生态系统的主体和环境因子的不同,可将生态系统由内向外、逐层包容地划分成社会生态系统、环境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类型。在社会生态系统震害中,人类的能动作用居于主导的地位,在环境生态系统震害中,人类的能动作用居于协调的位置,在自然生态系统震害中,人类的能动作用处于服从的地位。整体上来看,生态系统震害具有四个一般特征,即连发性、群发性、长程关联性和影响长期性。蕴震体及地球岩石部分本身就具有自组织、自适应和自相似即自复制类生命体特征,因而具有网络性。因而从生态系统角度研究可以发现,地震灾害与多种灾害之间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联系,这就是生态系统震害的深层机制,称之为网络性机制。地震灾害的宏观过程是地震作用于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天然生态环境和人工生态环境)从而危及人与社会并形成灾害,震害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的要素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西部生态系统特征突出,也是地震多发区和强烈区。西部生态系统承受震害能力很弱,地震灾害与多种灾害之间构成了一个整体的联系,具有系统性或网络性特征。网络性表现为连发性、群发性、影响长期性和长程关联性。提出了西部生态系统震害防御的九条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