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3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利用Snoke方法求解和收集得到的77次中小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采用Gephart应力张量反演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为80°,最小主压应力方位角为172°,最大、中等和最小主压应力倾角分别为15°、65°和19°,反映了研究区处于近EW向水平作用和近NS向的水平拉张作用环境下。根据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及震源机制解差异,我们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分5个区段开展研究,结果显示:5个分区应力场存在局部差异,最大主压应力方位角处于63°~88°之间,从北往南总体方向成顺时针偏转的趋势。跨郯庐断裂带两侧的应力场研究结果显示,从西到东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有一个逆时针偏转的趋势,西侧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更接近EW向,东侧更接近NE向,郯庐断裂带内处于两侧的过渡地段。  相似文献   
2.
在地震学研究中,震源机制解是研究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基础的资料和常用的方法.应用小震断层面解反演平均应力场不仅能给出一个地区的平均应力场,还能给出中等主压应力相对大小及错动断层面等信息.20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已经发展了多种采用多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区域构造应力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地整理研究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36次小震群活动,总结了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探讨了震群活动与大震的关系,分析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定指标.江苏地区震群活动分布集中,强度以ML2.0~3.9地震为主,震群序列总频次在30次以下居多,持续时间在15天以内的震群占总数的55%;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的最大震级之间不成正比;研究区78%震群发生后对应M4.6以上中强地震,其中500km范围内时间间隔在1年内的占对应地震总数的57%,具有一定的中短期地震预测指示意义;震群与未来中强地震的距离较为离散,但尚无在原地发生大地震的震例.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震群频次的多少与其后发生地震的对应率高低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采用U-p组合或者全组合判定震群类型的效果相对较好,检验正确率约占总数的50%,但总体而言效果并不十分有效,需要参考其它方法和手段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4.
基于构造的测震学参数在鲁东-黄海地块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基于构造的测震学参数分析为思路,利用地震构造分区和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结果,检验了基于活动边界带的测震学参数方法的可行性;将活动地块内部(地质构造复杂且地震活动频繁)构造单元与测震学参数相结合,研究中强震前震源区所在的构造单元测震学参数的变化特征,提取具有中期预测意义的震兆标志,为中强震的预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中强地震前,郯庐断裂带(鲁东-黄海地块西边界带)及扬子地块(鲁东-黄海地块内部构造单元)D、C值异常过程明显,且各有特点,证明了基于活动地块内部构造单元的测震学参数方法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上海台阵对常熟2001年2002年震群的精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上海台阵正式运行,上海台阵的建立提高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地震监测能力.本文着重在定位方法和震相判读上,充分利用上海台阵整体观测系统的优势和台阵独特的数据处理方法,对常熟2001年和2002年二次小地震序列进行了精确定位.对精确定位的结果进行了对比与分析,并以此为基础,对常熟地区及周边的地质构造等进行了解释与推断.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地震安全问题已越来越突显。我国领海和邻海是强地震多发区,海洋地震灾害主要体现在对沿海陆地的破坏和海域本身的破坏两个方面。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在沿海,沿海人口也比较集中,领海和邻海一旦发生大的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将非常巨大。而我国海洋地震防震减灾工作的现状是“底数不清,关注不够,能力很弱,隐患很多,任务繁重。”提出了加强海洋区域防震减灾工作的具体建议,即:中国地震局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制定我国海洋区域防震减灾规划;制定海洋区域防震减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建立监测海洋地震的台网;开展重点地区和重大项目的地震区划及安全性评价;开展大陆架探测;设立海洋地震科学专项基金,加强海洋地震科学研究;建立海啸预警系统;中国地震学会设立海洋地震专业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以岩石蠕变实验为基础, 利用同一地震的余震序列和震后形变的资料来估算震源附近的地壳黏度. 首先进行了3类岩石9块样品在恒定压力下的蠕变实验, 直接得到了岩石的蠕变曲线. 反演结果认为用标准线性体模型来表示地球介质的黏弹性较好, 它在短时间内, 表现出明显的弹性性质;而在较长时间内, 表现出明显的的流变特性. 然后计算和分析了标准线性体模型的元件模量μ2与整体模量以及μ2与真实地球介质模量μ的数值关系. 在得出μ2=25 μ的基础上, 处理了青海共和地震后的余震序列, 得到累计应变释放与时间的关系曲线, 结合实验结果来估算该区的地壳介质黏度. 对同一地震之后测量得到的垂直形变资料, 也结合实验结果分别用开尔文模型反演、形变差值和黏弹位错理论等三种方法进行了计算, 也得出了弛豫时间和地球介质的黏度, 不同的资料和计算方法一致得出青海共和地区在震源深度32 km附近的地壳介质黏度为1019 Pa∙s, 与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结果为同一量级.  相似文献   
8.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国家地震局组织的实用化攻关研究的基础上,按日常预报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分析研究了江苏及邻近地区几次地震前缺震曲线、波速比变化、b值时间扫描、累计无震单元数、尾波参数特征和地震活动性时间分维6个指标的短临异常信息,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一些测震学指标在中强震发生之前三个月左右出现前兆变化;(2)短临前兆异常的幅度与震级大小的关系不明显;(3)在预测检验过程中,对于多数指标R约为0.5—0.6左右。  相似文献   
10.
黄耘  郑建华 《地震学刊》1995,(3):40-43,39
选取了目前地震预报中较常用的方法和指标,结合江苏地区的特点,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我省现有的中强震震例作了外推评判检验,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作出判断。同时还对地震的发展时间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