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TOPKAPI模型的改进及其在淮河流域洪水模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TOPKAPI模型是一个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模型。对TOPKAPI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植物截留、降水下渗、土壤水深层渗漏、地下径流、河川径流等计算模块,并对壤中流计算模块作了相应的调整,将TOPKAPI模型改进成为一个较完整的分布式流域水模型。采用因特网(Internet)上免费提供的数字高程、土壤和植被类型等网格资料,选用流域面积约为10000km^2的中国淮河息县以上流域,应用改进后的TOPKAPI模型进行了洪水模拟,模型成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中国水文情报预报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地处东亚季风区,是世界上最严重的气候脆弱地区之一。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决定了水旱灾害频繁, 已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水文情报预报是防灾减灾最重要的非工程性措施,是防汛抗旱工作的尖兵、耳目和参谋。在我国历年的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工程运行管理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杌、通信、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水文情报预报领域的推广应用,以及水文预报理论和方法的不断发展,我国水情报汛站网、水情信息采集与数据传输、水文预报模型、水文情报预报业务系统开发等都有了较大的进展。展望我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的未来,作者建议完善水情报汛站网的规划和建设,加强水文预报基础理论研究,推进洪水预报系统标准化建设,开展重点防汛地区的洪水演进仿真模型研究,强化作业预报管理制度建设,拓宽水文预报服务内容,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ArcTOP:TOPKAPI与GIS紧密连接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已成为当前水文科学发展的前沿,地理信息建模系统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目前实现通用GIS空间分析功能与水文模型的集成主要有四种途径:水文模型嵌入CIS平台.GIS功能嵌入水文模型.水文模型和GIS的松散连接以及水文模型和CIS的紧密连接。本文提出的ArcTOP分布式水文模型系统,运用ArcViewGIS提供的宏语言,将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TOPKAPI和CIS紧密连接,实现分布式水文模型和GIS的完全集成。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下水是人类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重要水源。地下水含水层的补给及其开发利用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浅层地下水的补给主要受制于气候变异与变化。气候变化影响研究从地表水扩展至地下水不仅有利于正确地评估可利用的淡水资源,而且对于改进气候模型,更完整的描写水文循环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自21世纪以来,欧美等国开始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地下水补给的定量估算方法,并在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研究中,考虑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无论对地下水观测资料的诊断分析,或对地下水补给模型的研制都尚属空白或起步阶段。本文对当前国际上研究地下水补给以及地下水对气候变化敏感性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目的是为了推动我国关于气候变化对水资源影响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长江上游水资源时空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分析了长江流域内154个气象站降水量和26个干支流水文站流量在1950~2000年期间的变化趋势。为定量分析长江上游地区降水量时空变化对水资源量的影响,构建了基于物理机理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再现了天然河道条件下的水文过程。有别于传统的河道径流性水资源评价方法,本文尝试用径流深的空间变化来探讨水资源分布及演变态势。并以渠江罗渡溪水文站为个案,剖析了90年代秋季流量大幅减少的主要缘由。结果表明:受降水在时空分布上存在变异的影响,长江上游局部地区夏季径流深比率呈增加趋势,而秋季则相反;导致嘉陵江渠江水系秋季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降雨,其次才是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6.
黄淮海平原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是陆地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受气候条件和植被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是气候变化影响研究的前沿和热点之一,对于水资源管理及其相关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陆面水文模型VIC驱动统计模型RTFN开展气候变化的敏感性试验,探讨黄淮海平原地区浅层地下水埋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表明,地下水埋深对降水变化的敏感程度远大于温度变化,埋深较浅区比埋深较深区敏感.在温度变化2~5℃,降水变化±15%的情景下.黄淮海平原区平均地下水埋深变化范围大致为-81~96mm.由于地下水具有自记忆性,导致埋深对降水盈余响应滞后.该地区最大的埋深变化出现在8月. 相似文献
7.
城市暴雨径流变化成因分析及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镇化是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城市防洪是今后防洪的重点,城市水文将被摆到重要位置.本文介绍了城市暴雨洪水的特性,并以北京为例分析了城市暴雨径流发生的变化及其成因,初步探讨了城市暴雨洪水监测、预测、预警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