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
3.
枯水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枯水和洪水是水文学中极值范畴,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大规模地开展河流枯水研究工作,但枯水研究的深度远远低于洪水。总结前人研究的成果可以发现,人类对枯水研究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3点:①对不同区域影响枯水的主要因素进行识别;②枯水频率分析以及有关枯水资料的处理方法;③分析枯水径流的计算方法及系统预测。从研究方法来看,过去,对于枯水研究中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以概率统计学和时间序列分析等为主的传统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法纷纷地应用于枯水研究,如"3S"技术(RS、GIS、GPS)。通过枯水研究综述,对我国进一步开展枯水研究以及合理利用枯水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我国开展系统综合分析应用研究,特别是对西部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深远的科学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喀斯特流域是由独特的地貌、水系结构及水文动态过程组成的地域综合体.因此,影响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的因素复杂多样,除气候等条件外,流域的植被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岩组类型、地貌类型等也是影响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了19个典型喀斯特流域为研究对象,以1991至1995年水文数据和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制定基于GIS和RS为基础的喀斯特流域枯水资源影响因素信息提取方法,提取各个喀斯特流域单元中枯水水资源影响因素,通过关联度分析,得出不同的自然因素对枯水资源的贡献率,即岩组类型因素>土地利用类型因素>地貌类型因素>植被类型因素.在各自然因素中,白云岩、半喀斯特低中山、草地与枯水资源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6.
7.
明确提出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基于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及其分类系统,并以贵阳市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1)用水类型由温饱型过渡到初步富裕型,枯水资源对各种用水对象承载力总体呈下降的趋势;(2)目前贵阳市应采取"总体小康型"的用水类型,以能更好地发展贵阳市的经济;(3)从整个区域上看,修文县是最大的缺载区域,具有很大的枯水资源经济发展空间,人水关系呈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云岩区是最大的超载区域,枯水资源已经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经济发展,人水关系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喀斯特地区水文运动规律特殊,生态环境脆弱,其水资源承载力也不同于非喀斯特地区。本文从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入手,选取了供水模数、需水模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人均供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耕地灌溉率、生态环境用水率等评价指标,并用多目标灰色关联投影法对贵州省各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状态进行了合理排序。最后对人口、GDP、水资源量和喀斯特面积与评价结果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出以上四因素与喀斯特地区的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关系,其关联程度大小顺序为:水资源量>人口>GDP>喀斯特分布面积;喀斯特分布面积对其水资源承载力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喀斯特地区经济发展的落后导致其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关系不明显;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喀斯特分布面积对水资源承载力的影响将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通过对喀斯特流域性质的分析,提出了流域水量不平衡系数的概念;然后对喀斯特流域不同的时空尺度和地貌类型在空间配置差异所引起的洪峰效应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喀斯特流域水文模型的建立应充分考虑流域不同水文地貌单元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借助于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路南石林巴江流域的地貌演化阶段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表明,巴江喀斯特流域在经历了晚第三纪的夷平作用后,地形变得相对平坦,起伏较小,属典型的老年期地貌;在第四纪,由于构造抬升,使得流域中下游出现地貌回春,向壮年期逆向演化。此外,研究还表明,在计算流域地貌发育阶段的S值(某一高程以上的高程的面积积分)时,采用表面积和采用平面投影面积计算出的结果差别微小,不足以对最终的结论产生影响。因此,借助于GIS来揭示流域地貌发育问题,不但操作简单、精度高,而且速度快、效率高,结果也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