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青藏高原西南部当惹雍错地区的中新世超钾质粗面岩及共存的富钠质方沸石(霞石)响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研究,揭示出两套岩石具有不同的矿物学特征.钠质方沸石(霞石)响岩中橄榄石斑晶的熔体包裹体与钾质火山岩的成分相当,应属于早期残余的钾质岩浆,表明了钠质方沸石(霞石)响岩的形成晚于超钾质粗面岩.两类岩石的全岩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2.
在拉萨地块中部米巴勒地区产出的中新世钠质方沸石(霞石)响岩中的单斜辉石发育大量环带结构,环带结构包括正环带、反环带和韵律环带。其中正环带结构从核部到边部Mg#、MgO、Cr2O3呈逐渐降低趋势,而FeO、Na2O、Al2O3、TiO2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它反映了岩浆正常结晶的历史。反环带结构中Mg#、MgO、Cr2O3从核部到边部呈升高的趋势,FeO、Na2O、Al2O3的含量总体上呈降低趋势,本文认为响岩中单斜辉石的这种环带结构是受到了和它共存的钾质-超钾质火山岩岩浆混合或混染所致,两种岩石应是各自独立的母岩浆的结晶产物。具韵律环带结构的单斜辉石从核部到边部出现成分规律性波动,Na2O、Al2O3、TiO2、Cr2O3含量的变化在正反环带的范围内,Mg#值的变化范围较小,在正环带斑晶和基质的范围内,它是岩浆多次混合作用的结果。该地区钠质过碱性岩的出现可能指示青藏高原在这套火山岩喷发时(13~12Ma),构造体制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进入到一个典型的陆内伸展阶段。  相似文献   
3.
于丽芳  赵文霞  陈建林  郭倩  王保弟 《岩石学报》2011,27(12):3666-3674
在青藏高原拉萨地块中南部的米巴勒、麦嘎乡、赛利普地区分布有新生代的超钾质火山岩,这些火山岩的斑晶中广泛发育单斜辉石正环带,其记录了超钾质岩浆的早期结晶历史.这些单斜辉石的正环带核部到边部Mg*和镁、铬的氧化物含量降低,而铁、钠、铝、钛的氧化物含量升高,它反映了岩浆正常结晶的顺序.米巴勒地区超钾质岩中的单斜辉石还出现反环带和少量的韵律环带,可能与该地区所发现的共生钠质过碱性火山岩有关,韵律环带揭示了其可能是相同成分的超钾质母岩浆从岩浆源区多次补给形成,而反环带则可能是与钠质过碱性火山岩岩浆存在一定程度的混合造成的.尽管三个地区超钾质火山岩的喷发时间稍不同,但是三地区的单斜辉石正环带核部成分基本相同,它们具有相似的Al-Ti值,指示出超钾质岩形成在相同的构造环境并具有相同的岩浆成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