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厄尔尼诺与全球趋暖灾害骤增对农业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近 1 2 0年来全球大气温度的记录 ,进行了每 1 0年平均气温的分析 ,可以明显地划分为 3个时期即温度偏低期 (1 880~ 1 91 9年 ,至少 40年 ) ,过渡期 (温度变化起伏不大 ,1 92 0~ 1 979年 ,约 60年 )和升温期。再参照有关小冰期 (1 4 50或 1 4 90年开始至 1 850或 1 880年止 ,约 40 0年 )的文献资料 ,小冰期的气温比 1 880~ 1 91 9年时期更低些 ,因此推论温度偏低期持续了约 450年。由此可见 ,近 450年全球大气温度的变化 ,大体上是一个单向渐变过程。根据本世纪厄尔尼诺出现的情况 ,也可划分为三个明显不同的时期 :从1 90 0年有记录开始至 1 940年为厄尔尼诺偶见期 ,在此时期尚未看出全球变暖 ;1 940~1 980年为厄尔尼诺中等发生期 ,全球出现微弱或中等程度的升温 ;1 980~ 1 998年为厄尔尼诺频繁出现期 ,此时全球明显升温。由此认为 1 0 0年来厄尔尼诺的出现情况 ,类似上述全球大气升温的单向渐变过程。本文考虑到海洋的热惯性 ,提出应关注温室效应和厄尔尼诺的叠加效应的新观点 ,提出今后几十年或更长时间内 ,厄尔尼诺仍将频繁出现 ,全球温度将保持偏暖状态。与此伴同发生的是各类自然灾害如洪涝、干旱、生物灾害等的频繁出现并加剧。应做好防灾减灾工作 ,维护农业持续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光热资源和农作物的光热生产潜力——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于沪宁  赵丰收 《气象学报》1982,40(3):327-334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作物光合生产过程可分三个阶段分析其效率和限制因素,以确定各项参数建立计算方案,进行温度订正。并以河北省栾城县为例,计算了小麦、玉米、水稻和不同熟制的光热生产潜力。最后,对提高光热利用效率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田N_2O通量测定方法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俊  于沪宁  于强  谢贤群 《地学前缘》2002,9(2):377-385
采用空气动力学方法、波文比 /能量平衡法及密闭箱法结合气相色谱分析对农田N2 O通量进行了测定。在夏天和秋天观测前的 1~ 2周 ,148和 10 9kgNhm-2 肥料被分别施入夏玉米田和冬小麦田。实验表明 :空气动力学法与波文比 /能量平衡法测定的N2 O通量在冬小麦田较为接近 ,在夏玉米田则相差较大。夏玉米冠层上方温湿梯度的细微变化可导致能量平衡法计算的N2 O通量发生较大离散 ,从而与空气动力学法的计算结果产生较大偏差。观测期间 ,微气象法和密闭箱法测定的农田N2 O日平均通量在夏玉米田分别为 18± 37和 8± 5ngNm-2 ·s-1;在冬小麦田分别为 43± 2 1和 6± 1ngNm-2 ·s-1。微气象法测定的农田N2 O通量高于密闭箱法的观测值 ,由此推测作物冠层可释放N2O ,其机制可能是土壤中生成的N2 O被作物的蒸腾液流输送到大气中。微气象法和密闭箱法测定的N2 O通量间的差异在冬小麦田大于夏玉米田 ,表明冬小麦释放N2 O的量大于夏玉米。这可能是冬小麦根系分布较夏玉米深的缘故。采用密闭箱法观测时 ,箱内气温发生变化 ,半小时内最高可增加10℃ ,因地温变化小 ,其对土壤中N2 O的生成并无显著影响。由于密闭箱法观测忽略或低估了植物释放的N2 O ,且箱内的边界层阻力可能高于箱外 ,其测定的地表N2 O通量偏小。  相似文献   
4.
试论地理科学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二十世纪以前传统地理学漫长的发展过程,并论及研究内涵、领域的演化。本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地理学不仅扩展了研究领域,且在理论、方法和技术上都取得了长足之进展。现代地理学逐渐成为一个分支众多的学科体系,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正经历着横向扩展与纵向深化的新的过程,这种既有学科综合,又有学科分化的趋势,适应了现代科学发展的潮流。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提高了地理学的系统分析与系统综合能力,从而相应地提高了地理科学体系的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21世纪无疑地将为地理学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地理环境的持续发展将成为研究重心。在第三次科学大综合浪潮推动下,改革传统的地理学结构,构建地理科学的新体系与方法论,对其科学价值与功能进行新审视,在理论和应用领域不断进取与开拓,才能释放这门学科所蕴蓄的科学力量。  相似文献   
5.
论述全球性生态问题与森林气候生态效益及其价值。研讨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概略地论述了黄秉维先生开拓以水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研究的学术思想,理论渊源和方法论特征;追忆其为懈追求付诸实施的实践活动。在华北平原建立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开展以水为中心的农业生态研究,为获取可靠数据,实验力求严谨精确,具有原创性和综合性;试验性质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基础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在北京和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开展了下列研究:微气象学方法研究农田物质能量交换;农田净辐射与热量平衡;水分传输及其驱动力机制;气孔行为与环境因素联系;作物生态模拟和模型;瞬态作物群体光能利用率与水分利用率;水势、冠层温度与气孔活动判别土壤水分亏缺,作物水分胁迫机制及其确定与利用等,在一系列重要方面均作了尝试并取得显著进展,为中国北方农业节水及发展节水农业、旱作农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7.
冬小麦能量平衡及蒸散分配的季节变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华北平原冬小麦生态系统辐射收支、热量平衡以及蒸散在冠层蒸腾和土壤蒸发之间的分配特征。结果发现,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系统截获的太阳短波辐射随小麦的生长而变,它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初期为0.8左右,尔后随叶面积的增加而逐渐下降,在孕穗期最小,约为0.75,之后,随叶片枯黄、麦穗的成长又上升,最后可达0.86。净辐射占太阳总辐射的比例,可分成如下3个阶段:拔节期比值较低,约为0.45;孕穗抽穗期约为0.5;灌浆期比值最大,约0.57。随着叶面积指数(LAI)的增加,土壤热通量与净辐射之比,由返青初期的0.13迅速下降,直至较为稳定的0.06。潜热通量消耗净辐射的大部分,且随LAI的增加而增大。从返青到乳熟的58天内(4月1日~5月28日),麦田总蒸散量约为250mm,其中土壤蒸发量约为50mm,冠层蒸腾约为200mm,分别占总蒸散量的20%和80%。  相似文献   
8.
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及其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李俊  于沪宁 《地理学报》1997,52(6):551-560
1996年4月~6月在华北平原采用波文比-能量平衡法测定冬小麦田蒸散和CO2通量,求取冬小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土壤湿度较低时,冬小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呈L型或U型日变化,其变化范围在-0.0194~0.6414;日较差范围在0.1138~0.6321。瞬时水分利用效率早晨最高且变化迅速,白天较低且变化平缓。土壤湿度较高时,瞬时水分利用效率范围在-0.0157~0.1381;日较差范围在0.0616~0.1537,其日变化不明显。从冬小麦拔节期到灌浆期,水分利用效率白天平均值变化较大,其范围在0.0110~0.0532,日较差变化范围在0.0616~0.6321,二者均于5月中旬达到最高,之后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白天平均值和日较差的季节变化明显受土壤水分影响。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白天平均值与0cm~60cm的有效土壤水分呈负相关,达到0.05显著水平;与0cm~20cm和0cm~100cm土层土壤有效水分无明显相关关系。冬小麦瞬时水分利用效率与饱和差呈极显著负相关,达到0.01显著水平。土壤湿度较低时二者呈幂相关关系;土壤湿度较高时二者呈线性相关,且相关系数比土壤湿度低时高。在低土壤含水量下,冬  相似文献   
9.
著名中年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邢嘉明先生,为地理科学研究事业长期艰苦拼搏,积劳成疾,药石罔效,不幸于1990年3月18日与世长辞,享年仅55岁。噩耗传来,曾震惊了地理学界。值此周年忌辰之际,著文表示沉痛的悼念。 邢嘉明先生祖藉河北省大名县,1934年11月5日出生于天津市。由于父亲谋职于铁路局,致常年奔波在外,母亲带着他和妹妹相依为命,在国事维艰,战火烽起的岁月里度过了艰辛的童年。初中至高中就读于上海圣约翰教会学校,因而从小就开始接受较严格的英语训练。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态系统的水热耗散过程与节水调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华北平原广大的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区 ,水资源形势严峻 ,威胁农业持续发展。本文从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理论出发 ,论述了 SPAC过程与生态过程的联系与区分 ;在两个过程的联结点上衍生出水分利用率概念。讨论了界面的梯度驱动力 ,分析了水势驱动及其阻力 ,作物水分胁迫及反冲机制的诱导和增益 ,界面过程的高度非线性及其耦合。在此基础上提出水热传输界面调控与生态过程的机制调控相结合的理论与措施 ,以缓解水资源匮乏 ,提高持续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益 ;为实现农业持续发展 ,提供理论依据的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