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1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的中新生代盆地。依据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孢粉组合,确定下白垩统自下而上的地层层序为兴安岭群、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研究区主要发育4个方向的构造带,其中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南北向断层带形成较早且长期活动,控制了盆地的形成;北西向断层带形成较晚,对上述3个方向构造主要起改造作用。研究区的构造主要是在早白垩世经历了4个变形阶段形成的,不仅控制了油气运移、成藏和分布,而且晚期构造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主要起破坏或改造作用。研究区的不整合面是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良好的储集空间。乌尔逊-贝尔凹陷的4个方向构造带和不整合面是研究区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相似文献   
2.
松辽盆地中生代沉积基准面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地质资料研究来恢复沉积基准面变化。首先根据沉积物的分布规律、沉积构造、古生物组合及古生态、自生矿物和波基面等特征来获得古水深,然后利用对地层做脱水压实校正获得沉积物原始厚度。对湖盆地区古水深和沉积物原始厚度累加起来就可得到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沉积基准面变化曲线为在松辽盆地中进行地层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松科1井南孔选址、岩心剖面特征与特殊岩性层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松科1井南孔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两个钻孔中的一个,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敖南鼻状构造的翼部。通过对松科1井南孔嫩二段底部到泉三段顶部连续取心资料的详细描述,建立松科1井南孔岩心剖面,识别出5种常见岩性(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和细砂岩)和8种特殊岩性(白云岩、火山灰、油页岩、灰质泥岩、泥灰岩、重结晶灰岩、介形虫碎屑灰岩和介形虫灰岩)。特殊岩性出现的总层数为172层,总厚度为14.516m,分布在青一段,青二、三段,姚二、三段,嫩一段和嫩二段地层中。对松科1井的精细岩心描述和对特殊岩性的识别是后续研究工作开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依据松辽盆地西南部新站地区嫩江组三段孢粉和藻类化石百分含量纵向变化特征,自下而上划分7个能识别水体盐度变化的孢粉和藻类组合:Cyathidites-Pinus pollenites-Dinog ymnio psis组合,指示缩小的微咸水湖相沉积环境;Dinogymniopsis-Leiosphaeridia-Pinus pollenites组合,代表水域扩大的微咸水湖相沉积环境;Cicatricosis porites-Pinus pollenites-Botryococcus组合,代表水域缩小的淡水-微咸水湖相沉积环境;Dinog ymnio psis-Chlamydophorella-Taxodiaceaepollenites组合,反映淡水与微咸水频繁交互变化的浅湖相沉积环境;Cicatric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Pediastrum组合,代表水域缩小的淡水湖相沉积环境;Nenj iangella-Balmula-Cyathidites组合,代表水域范围较大的淡水湖相沉积环境;Cyathidites-Trilobosporites-Botryococcus组合,指示水域缩小的微咸水湖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凝灰质泥岩中发育大量凝灰质泥岩角砾。岩芯及透射光显微镜观察发现,这是一种水力破裂体系中流体和岩石作用的产物一水压碎屑岩。水压碎屑岩的岩石学特征表现为:角砾之间具有可拼合性、岩芯横切面上发育大量“T”型垂直裂缝、微细纤维状铁白云石脉对壁生长。水力破裂作用的成因主要与布达特群岩性组合特征、构造-流体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松科1井北孔选址、岩心剖面特征与特殊岩性层的分布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松科1井北孔是松辽盆地白垩系科学钻探工程的两个钻孔之一,位于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古龙凹陷他拉哈向斜上。通过对松科1井北孔泰康组到嫩一段顶部连续取心资料的详细描述,建立松科1井北孔岩心剖面。识别出白云岩、火山灰、油页岩、灰质泥岩、泥灰岩5种特殊岩性,特殊岩性出现的总层数为73层,总厚度为7.08m,分布在嫩二段、嫩三段、嫩四段、嫩五段和明二段中。对松科1井的精细岩心描述和对特殊岩性的识别是开展后续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段湖相泥岩中识别出橄榄粗安岩夹层,高精度40Ar/39Ar坪年龄tp=88.0±0.3Ma,属晚白垩世Coniacian阶。岩石具玻基少斑斑状结构,斑晶为橄榄石、辉石和斜长石。岩石富钠、富铝、富轻稀土(∑LREE/∑HREE=8.0~9.7)和U、Th、Pb、Rb、Sr、Ba等不相容的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比高、Sm/Nd比低,δEu =0.95~1.36,高镁(Mg#=0.61~0.64),高氧化度(Oxo=0.62~0.68),低分异指数(MDI=3.4~5.3)。MgO/Al2O3和标准矿物压力计算得到岩浆源区深度大于60km。岩浆源于富集型地幔,属板内火山岩,是成盆过程中裂谷作用发育到最大深切割期的产物。火山活动热效应及其高区域地温场有利于成烃,造成局部类礁相环境形成的大量生物灰岩沉积是重要烃源岩,火山岩之下的牵引构造、之上的差异压实局部高部位以及其周围的浊积体是成藏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
海拉尔盆地贝16井含油地层划分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贝16井含油地层剖面自下而上划分两个孢粉组合:桫椤孢-脊缝孢-罗汉松粉(Cyathidites-Biretisporites-Podocarpidites)组合和无突肋纹孢-紫萁孢-巴彦花孢(Cicatricosisporites-Os-mundacidites-Bayanhuasporites)组合。依据岩性、电性、古生物、同位素和伊利石结晶度(饱和)等综合研究,将贝16井含油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兴安岭群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缺失伊利克得组),扎赉诺尔群铜钵庙组。前人划归为布达特群的1807.5~2030.0 m井段岩石应划归为塔木兰沟组;塔木兰沟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最早期,不排除下部有部分地层属晚侏罗世的可能;上库力组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可能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中晚期—Valanginian早中期。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垩纪大陆科学钻探松科1井连续取明水组岩心长558.94m,岩心收获率为93.69%,是迄今获取的最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文章对此进行了厘米级(分层厚度2~5cm)沉积地质描述。明水组沉积时期与坎潘晚期至丹尼期对应。通过对松科1井明水组岩心的精细描述,揭示其岩性-岩相-旋回的沉积序列及其作用过程。明水组共识别出15种基本岩石类型,为曲流河、浅湖和滨湖亚相的河床滞留、点砂坝、天然堤、决口扇、决口水道、河漫滩、河漫湖、浅湖静水泥、临滨砂坝、风暴沉积、沙滩、泥滩、浊流、重力流水道等15种沉积微相。在岩相序列上识别出20种共361个米级旋回(六级旋回)、109个五级旋回、29个四级旋回、3个三级旋回。完整组段的厘米级刻画为高精度沉积过程研究提供了可能,明水组全井段取心对松辽盆地富氧事件、K/Pg界线、坳陷盆地晚期构造演化以及盆地浅层生、储、盖组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该文的精细描述资料为今后相关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迄今最精准的基本地质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