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质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自然环境因素对季冻区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以京哈高速公路四平—长春段沿线的黏质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率的土样试件进行0~16次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冻融次数和湿度对压实黏质土试样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试验土样的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随着冻融次数和湿度的增加,压实黏质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试样的破坏形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转为塑性破坏;压实黏质土的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黏聚力整体上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内摩擦角与冻融次数的关系并无规律可循,但各个力学参数均在经历8次冻融后基本趋于稳定;湿度对压实黏质土的力学性质影响显著,极限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湿度的增加大幅减小。综合考虑冻融和湿度对压实黏质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建议季冻区路基应做好排水工作以降低路基湿度状态,并将经历8次冻融后的力学指标作为工程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2.
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长雨  刘寒冰  魏海斌 《岩土力学》2011,32(7):2025-2028
对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的动强度、动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进行了动三轴试验研究,并将试验结果与粉煤灰土的动力特性加以对比,分析表明:粉煤灰土及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在同一围压下动强度均随破坏周数的增加而减小;在同一破坏周数下动强度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加;粉煤灰土的黏聚力为203.73 kPa,内摩擦角为11°;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的黏聚力为227.26 kPa,内摩擦角为17°,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的黏聚力增大了23.53 kPa,提高了11.55%;粉煤灰土的初始切线模量及平均动模量高于橡胶颗粒改良粉煤灰土的初始切线模量及平均动模量。研究表明,橡胶颗粒改良后的粉煤灰土具有动强度高、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大的特点,从而说明橡胶颗粒改良后的粉煤灰土可以作为季冻区路基冷阻层材料。  相似文献   
3.
循环荷载下粉质中液限黏土和粉煤灰土的动剪强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路基填料粉质中液限黏土和粉煤灰土的动力循环荷载试验,分析了粉质中液限黏土和粉煤灰土1:2的动力特性,得出了动剪强度与循环荷载次数间的变化规律以及动模量与动应变的关系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土1:2动剪强度优于粉质中液限黏土,可以作为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4.
针对自然环境因素对季冻区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以京哈高速公路四平—长春段沿线的黏质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率的土样试件进行0~16次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冻融次数和湿度对压实黏质土试样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试验土样的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随着冻融次数和湿度的增加,压实黏质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试样的破坏形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转为塑性破坏;压实黏质土的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黏聚力整体上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内摩擦角与冻融次数的关系并无规律可循,但各个力学参数均在经历8次冻融后基本趋于稳定;湿度对压实黏质土的力学性质影响显著,极限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湿度的增加大幅减小。综合考虑冻融和湿度对压实黏质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建议季冻区路基应做好排水工作以降低路基湿度状态,并将经历8次冻融后的力学指标作为工程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冻融及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然环境因素对季冻区路基强度与稳定性的影响,以京哈高速公路四平—长春段沿线的黏质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含水率的土样进行0~16次冻融循环试验。通过室内三轴试验,分析了冻融次数和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试样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当试样的含水率小于最佳含水率时,随着冻融次数和含水率的增加,压实黏质土的应力-应变曲线由应变软化型向应变硬化型转变,试样的破坏形式逐渐由脆性破坏转为塑性破坏;压实黏质土的极限强度、弹性模量和黏聚力整体上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呈衰减趋势,内摩擦角与冻融次数的关系并无规律可循,但各个力学参数均在经历8次冻融循环后基本趋于稳定;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的力学性质影响显著,极限强度、弹性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含水率的增加大幅减小。综合考虑冻融循环和含水率对压实黏质土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建议季冻区路基应做好排水工作以降低路基含水率水平,并将经历8次冻融循环后的力学指标作为工程设计参考值。  相似文献   
6.
路基沉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常用的单点预测模型不能考虑各沉降监测点间的相关性,不足以反映路基整体的变形规律。多变量灰色模型MGM(1, n)是单点GM(1, 1)模型在多元变量条件下的拓展,可以实现对路基中相互影响的多个监测点变形预测模型的建模和预测。针对传统多变量灰色模型背景值取值存在的误差,利用非齐次指数函数拟合模型中各变量的一次累加生成序列重构了背景值计算公式,提出了背景值优化的多变量灰色模型。对路基横断面上3个监测点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建立了相应的背景值优化的MGM(1,3)模型,采用新陈代谢方法预测路基沉降值。实例计算表明,与传统MGM (1, n)模型以及GM(1, 1)模型相比,背景值优化的多变量灰色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显示了该方法进行路基沉降预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粉煤灰土冻融循环后的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研究粉煤灰土作为路基填料的可行性,把易液化的粉煤灰和易冻胀的粉质黏土按干重1:2混合,通过冻融循环后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粉煤灰土的动力特性,得出了动强度和循环荷载次数及冻融循环次数的数量关系,以及动模量与动应变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曲线。研究表明,粉煤灰土经过3次冻融后的动力性能指标优于粉质黏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性及稳定性,可以作为季冻区路基填料。  相似文献   
8.
冻融循环对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弹性模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刘寒冰  吴春利 《岩土力学》2012,33(12):3665-3668
在季节性冻土区,不同状态(塑性指数,围压等)路基土在通车运营期间经历冻融循环后,其物理力学性质会发生变化,但目前针对冻融循环对其的影响研究还不够广泛和深入,不能给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故路基设计时并未将这种变化考虑其中,只取设计前期所采土样的试验值。取季节性冻土区3种不同塑性指数路基土,在室内采用最佳含水率制备成最大压实度试样,在封闭条件下经历0~7次完整冻融循环过程后,进行不同围压下的三轴压缩试验,在偏应力-应变曲线中通过直线段应力-应变关系得到弹性模量数据,结果表明,同种土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弹性模量随围压增加而增加;相同围压下弹性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基本呈下降趋势。采用指数函数对所有弹性模量数据进行多元非线性拟合,建立不同塑性路基土弹性模量与围压及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拟合效果理想,可为缺乏相关资料的季冻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