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49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3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64年   15篇
  1963年   6篇
  1962年   5篇
  1960年   12篇
  1959年   16篇
  1958年   13篇
  1957年   16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4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分析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主要包括融合动因、融合产业、融合障碍和融合对策。以舟山市为例,对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意义、适宜度和障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受众认为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意义主要是带动海洋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和促进沿海地区发展;海洋农业文化业、海洋公共文艺业、海洋商业演艺业和海洋传媒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适宜度较高;市场是产业融合的主要障碍,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也是重要障碍。基于调查和研究结论,提出促进海洋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建议,即发展海洋文化旅游产业链、政府和市场联动以及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3.
许艳  王拓夫 《台湾海峡》2011,30(2):269-274
沉积物粒度是描述沉积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利用沉积物粒度参数可以反演沉积物堆积过程、沉积水动力特征.通过对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内海湾、河口、潮坪区的红树林表层沉积物粒度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河口与海湾区的红树林沉积物以泥质为主;有堤坝保护的河口区红树林沉积物颗粒细,为悬移质体含量高且连续稳定的低能环境;红树林发育差的潮坪区红树林沉积物为砂含量较大且水动力较强的高能环境.并通过推算海湾区沉积物的沉积年代,结合样品粒度分析的结果得出了该地区风暴潮发生的大致时间.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期气候波动下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EOS-MODIS遥感数据,利用GIS计算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植被覆盖指数(PV),计算得到荒漠化指数(DI)对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进行识别,根据像元数统计不同荒漠化类型的面积及其变化数据,再分析荒漠化面积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进而得出近13 a在气候波动下浑善达克沙地荒漠化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年平均气温呈下降趋势,年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且平均降水量对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影响比平均气温对荒漠化动态变化的影响大。在气候波动影响下浑善达克沙地以荒漠化面积缩小为主,中度荒漠化,重度荒漠化和极重度荒漠化对荒漠化的演替贡献较大,表现为高程度荒漠化向低程度荒漠化转换。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极重度荒漠化面积明显减少,主要转化为重度荒漠化类型,东中部重度荒漠化明显减少,主要转化为未荒漠化和轻度荒漠化类型。  相似文献   
5.
生态移民国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环境变化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程度的逐渐加深,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对生态难民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本文对生态移民的定义与分类、生态移民的产生原因、生态移民的相关预测与评估、环境变化与移民之间的关联等方面进行了重点综述,并对环境难民的进~步应用进行了展望。提出要扩大生态移民的研究区域、转移生态移民的预测重点、加深关于生态移民影响效益的评估研究、探索更综合严谨的生态移民研究方法以及建立一套适合于生态移民的应对指导体系和可持续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数字岩心岩石电性数值模拟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致密砂岩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储层,由于具有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及岩心致密等特点导致岩石物理实验测量周期长、成本高、岩心驱替困难,难以定量研究微观参数对电阻率的影响.以X射线CT扫描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数字岩心岩石物理属性模拟技术则弥补了这种不足.本文系统总结了基于数字岩心电性数值模拟基尔霍夫、随机游走、格子玻尔兹曼、有限元等方法的优缺点;列举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实例及取得的进展;探讨了目前电性数值模拟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指出了数字岩心电性数值模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西南地区秋季干湿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西南地区97站1960—2009年的日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计算干湿指数,分析了西南地区秋季干湿、降水、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并使用再分析资料探讨其异常的大气环流特征。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秋季在1980年代末期出现干旱化趋势,21世纪初干旱化趋势明显,其中以东部干旱化趋势显著。西南地区秋季干湿变化存在全区域一致和东、西部相反变化两个主要异常模态,而且干湿异常的空间模态主要由降水异常决定,其演变则受气温的影响更明显一些。全区域一致变化的模态与前期夏季西太平洋暖池附近海温以及同期西太平洋副高、东亚大槽、南支槽有关,并且此模态对应的偏干年基本上均是高温和少雨共同作用造成的,而偏湿年则有低温偏湿和多雨偏湿两种类型。东、西部相反变化的模态与垂直运动和东部低层的南、北风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8.
北京十渡自然保护区秋冬季节黑鹳数量及生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秋冬季节北京十渡自然保护区黑鹳(Ciconia nigra)的数量变动及其对生境的选择,于2008年9月6日~12月26日,根据十渡自然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特征选取16条样线,利用双筒望远镜、单筒望远镜、GPS,采用直接计数法记录发现黑鹳的数量;采用选择系数Wi和选择指数Ei评价黑鹳对十渡自然保护区5种不同生境类型(灌丛湿地、河漫滩地、鱼塘、河流和湖泡)的喜好程度.本次调查共记录到黑鹳174只;其中,9~10月观察到的黑鹳数量较少,月平均遇见数为26.5只;部分黑鹳于11月17日~11月29日迁走,12月4日左右开始有黑鹳迁入;黑鹳月平均遇见数量高峰期在12月,当月月平均遇见数达到34只.生境选择评价结果表明,黑鹳喜好在灌丛湿地和河漫滩地栖息、觅食,而对鱼塘、河流、湖泡具有回避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黄土高原中部朝那剖面黄土-古土壤序列系统的岩石磁学分析,建立了1.5Ma以来黄土高原高分辨率岩石磁学指标演化序列。岩石磁学记录表明本区1.5Ma以来以0.93和0.62Ma为界经历了3个不同的气候演化阶段。在1.5~O.93和0.62~0Ma期间各种磁学参数大致呈同步变化趋势,能较好地与深海氧同位素(MIS)曲线相对应,而在0.93~0.62Ma期间(相当于L9底到L6顶,MIS24-MISl6),尽管磁化率、饱和剩磁强度(Mr)、饱和磁化强度(Ms)与剩磁矫顽力(Bcr)、矫顽力(Bc)曲线的峰谷能与MIS的峰谷相对比,但该阶段的磁学参数变化幅度和形式明显不同于1.5~0.93和0.62Ma以来的两个演化阶段。磁化率、Mr和Ms在0.93Ma突然降低,此后变幅很小,反映夏季风较弱且相对稳定,一直维持到0.62Ma前后。在0.9Ma前后Bc、Bcr突然增大,可能反映了冬季风突然增强,然后宽幅波动下降。这种变化可能是黄土高原风尘堆积对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黄土高原岩石磁学记录的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发生于0.93Ma,结束于0.62Ma。造成这次气候转型事件的原因除了与全球冰量和太阳辐射变化有关之外,还可能与中更新世青藏高原急剧隆升而激发的亚洲内陆干旱化加剧,从而导致亚洲内陆沙漠的形成与扩张有关。  相似文献   
10.
塔里木盆地塔中、塔北地区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运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运用含氮化合物咔唑类探讨塔中、塔北地区在第一期成藏时志留系油气藏的烃类的运移方向, 为建立古油藏成藏模式, 预测原生油气藏分布提供依据.研究表明, 塔中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主要来源于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向西南—南的方向首先进入塔中志留系, 然后沿不整合面或顺储层从北西向南东和从北东向南西2个方向向志留系在塔中地区的尖灭线附近运移.塔北志留系古油藏的油气也主要来自满加尔凹陷的中、下寒武统烃源岩, 首先向北西方向进入塔北隆起的志留系, 然后在志留系储层内或不整合面沿上倾方向继续向北西方向运移进入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