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质学   3篇
自然地理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沙尘暴过程若干统计特征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2001-2010年共184次影响我国北方冷锋型和蒙古气旋型沙尘暴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近10年我国沙尘天气呈波动减少趋势,2001年最多,之后逐渐减少,2010年又略有增加趋势;冷锋型沙尘天气过程次数多于蒙古气旋型,分别占总次数的60%和40%,与1957-1996年相关研究相比,近10年蒙古气旋型沙尘天气过程有明显的增多趋势;两类过程基本上持续1~3天,其中,蒙古气旋型平均持续1.68天,略长于冷锋型(1.54天);表征冷锋强度的地面冷高压最大强度出现在1月,而蒙古气旋中心气压最低出现在4月;两类天气系统导致的沙尘天气过程中,绝大部分为沙尘暴过程,且分别占总次数的75%和92%,黑风暴分别占9%和19%,表明蒙古气旋型沙尘天气过程更强;两类过程中,最大风速基本在12~20m· s-1之间(占80%),且蒙古气旋型的最大风速波动小于冷锋型;冷锋型多向东和东南方向移动,且以西北-东南向为主,影响新疆、西北、华北及华东地区,蒙古气旋型则向东、东偏南和东偏北方向移动,且以向东移动为主,主要影响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影响范围小于冷锋型.  相似文献   
2.
2006年春季内蒙古久旱转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和基本气象资料,对发生在2006年5月11日内蒙古春季的久旱转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气候背景、天气成因和转折性特征的分析.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低槽的建立与中纬度低槽的叠加是此次久旱转雨过程大尺度环流调整的转折性信号,西南急流的建立、水汽的长距离输送和偏东方向水汽的垂直叠加是转折性降水最重要的条件.东亚地区中纬度40 °N低槽对转折性降水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动力作用,而青藏高原低槽主要体现在对西南气流的加强和水汽的远距离输送.高层正涡度由南向北的输送,使中纬度低槽进一步加深,垂直运动上升区自西向东的输送主要发生在低层东风切变中.辐散场在垂直方向上形成了较好的抽吸效应,使低层动力辐合作用进一步加强.有利的动力、热力条件叠加成为此次转折性降水的又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下植被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加剧,鼠虫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已对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构成严重威胁。气象作为一门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利用其现有的气象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土壤水分对沙尘暴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1年4月至2002年6月内蒙中部地区逐时观测的土壤水分资料为基础,论证了该区日土壤水分和日平均风速的变化规律,统计分析了日平均风速与土壤水分对沙尘暴的成生综合贡献。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该地区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的最小值是3.5m/s。如果日平均风速大于8.0m/s,预示着有沙尘暴的发生。②在平均风速大于3.5m/s的条件下,观测样本中18.4%日数发生沙尘暴,而81.6%日数没有发生。说明大风的天气条件不应当被视其为沙尘暴的唯一重要的因子。③在同一地点、同样的风力条件下,在沙尘暴发生时,日平均风速与日平均土壤水分呈明显的反相关变化;而它们的反相关关系不明显时,沙尘暴就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5.
用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6月10日至7月23日T42中期数值预报模式格点资料,分析了中高纬度夏季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发现中高纬度纬向垂直环流与热带纬向环流不同存在着20-40天的局地低频振荡,在热带季风中断时,35-45°N范围内中高纬度纬向垂直环流主要表现为120°E附近区域内下沉气流加强。初步探讨了中高纬度地区经圈环流的低频振荡,所选范围为100-120°E平均低频经向环流,热带季风中断时,下沉气流在30-40°N区域内加强。通过对中高纬度地区垂直环而的低频振荡的分析,探讨了中高纬度地区垂直环流的低频振荡与华北地区夏季干旱的可能联系。由于热带季风中断时,主要降雨带位于我国江淮一带,此时垂直环流表现为在对流层低层28°N左右范围内为上升运动区,在35-45°N区域附近内下沉气流加强,即我国华北地区上空盛行下沉气流,对应于该地区干旱、少雨。  相似文献   
6.
利用MM4客观分析资料,对1993年5月5日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大黑风暴天气进行了位涡的中尺度试验研究。研究表明,在700hPa冷锋区附近存在着正负位涡偶,与飑暴系统中高低气压偶相类似:在黑风暴发生前冷锋附近的负位涡区及黑风暴强盛期的位涡梯度最大区域为黑风暴区;高层位涡向低层传递是导致气旋加强的重要因子之一;层结热力不稳定是风速加大及正反馈作用的因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国家气象中心 HLAFS格点资料 ,对发生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一次连续性降雪天气过程 ,采用时间、空间平均对连续性降雪天气过程环流背景、物理量场的天气学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 ,分析结果发现 ,高层 50 0 h Pa在新疆经内蒙古至河北北部环流形势场稳定 ,低层50 0 h Pa内蒙古中部至辽宁西部的辐合切变线和其北侧的偏东气流是降雪天气过程维持所需条件 ;70 0 h Pa1 1 0°E经圈 V分量沿纬圈变化南风分量减小 ,风速辐合明显加强 ;70 0 h Pa相对湿度沿 1 1 0°E经圈随纬度变化 ,在 2 5~ 40°N存在着一个相对湿度梯度 ;u分量沿 40 N°随经圈在70~ 1 38°E范围西风分量逐渐减小 ,在东西方向上存在一个较强的风速辐合区 ;分析 70 0 h Pa流场图 ,在我国甘肃东部、内蒙古中部到河北北部有一辐合线  相似文献   
8.
文章概述了我国北方地区春季沙尘天气的特征,并对影响沙尘暴的天气气候背景、单站地面气象要素、环流形势、冷空气的强度及影响路径、沙尘暴的起沙源地、影响时间和范围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过程是蒙古气旋强烈发展所致。巴丹吉林沙漠和浑善达克沙地是沙尘暴的主要沙尘源区;蒙古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和冷锋后大风是起沙的主要动力;在高空急流出口区左侧,气流辐散强迫形成干对流上升气流,该上升气流与湍流输送是沙尘向高空输送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 ,地域辽阔 ,气象灾害频繁 ,自然环境恶劣。农牧业在自治区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农牧业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 ,频繁的气象灾害、恶劣的自然环境使内蒙古自治区的农牧业基本上还处在靠天吃饭的水平。因此 ,充分利用气象信息 ,采取相应对策 ,趋利避害是各级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的工作 ;做好决策气象服务是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多年来气象服务的重中之重。内蒙古自治区气象灾害的多样性是其他省区不能相比的。相应地 ,决策气象服务的内容也十分广泛 ,颇具特色。春季的风雪寒潮对接羔保育影响巨大 ;黄…  相似文献   
10.
用赤峰地区12个观测站的1961~2000年40年的沙尘暴、大风日数观测资料,从地理分布、年际和年代际的演变、影响范围等方面分析了赤峰地区沙尘暴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赤峰地区近40年来沙尘暴呈减少趋势,其特殊的地形特征和多风的气候特点是沙尘暴多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