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吴成基  孟彩萍 《山地学报》2002,20(6):757-760
文论述了西安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资源保护的目的,进行了保护分区,将其分为核心保护区、缓冲区和视域保护区三个区,重点分析了核心保护区的保护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内容和对策,以实现山崩地质遗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陕南河流泥沙输移比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分析陕南河流泥沙的输移比现状、输移比的时空变化及发展趋势,指出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下,泥沙中推移质比例较大,致使该区泥沙输移比远小于1,这是陕南河流泥沙运移的重要特征;输移比在空间上有明显差异并且沿程逐渐增大。从时间上看,自50年代以来,输移比有不断减小的趋势,今后一段时间,随着区内河流径流量的减少和人为侵蚀作用的加剧,泥沙输移比仍会减小。  相似文献   
3.
陕西商南金丝峡地质公园岩溶峡谷演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陕西商南金丝峡国家地质公园成立于2009年8月,以岩溶峡谷、多层岩溶溶洞及十三级瀑布群地质遗迹为特色,包括白龙峡景区、黑龙峡景区、青龙峡景区、石燕寨景区及丹江源景区五大景区,是我国著名的岩溶峡谷型地质公园。岩溶峡谷地质遗迹具有多样性,在空间上总体有隘谷-嶂谷-峡谷(狭义)展布的规律。公园位于南秦岭构造带,岩石主要由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石灰岩组成,该岩溶峡谷景观系统的形成在秦岭具有典型性,与公园岩石地层、断裂构造、崩塌作用、新构造运动及溶蚀性径流侵蚀等因素密切相关,其形成机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称之为"金丝峡模式",即岩溶峡谷谷坡崩塌式后退、平面上呈鱼鳞状扩展的峡谷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4.
地质遗迹景观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重要的旅游资源。但因其蕴含丰富的环境信息,涉及众多学科知识,需要经过恰当的诠释才能够全面展示其丰富内涵。采用知识旅游这一新视角,通过对知识旅游概念的阐述,指出地质公园是典型的知识旅游产品。对其中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需要从形态、时空和理念三个层面进行逐渐深入的认知,以便于实现地质公园的科普教育功能,促进知识旅游活动的展开。  相似文献   
5.
陕北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资源化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土高原地貌类型多样,景观优美,具有极大的观赏价值。以往对这种地质遗迹资源的旅游价值认识不足。现提出黄土高原地貌景观是一种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开发是当地脱贫致富的新途径。为此,论述了黄土地貌景观的旅游资源属性、美学价值以及向旅游资源转化的可行性和景观开发利用思路,并提出了建立黄土地貌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陕西翠华山山崩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陕西翠华山山崩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体、甘湫池山崩体及大坪山崩体三部分组成,其中水湫池(天池)山崩体开发及研究较为成熟,是吸引游客的黄金地段,翠华山山崩的形成主要由内因素及外因因素所控制,其中内力因素包括翠华山花岗岩体背景因素和节理面理、断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等因素、外力因素包括陕西关中地震及暴雨等因素。翠华山山崩首次发现由三期山崩体组成,不同期次山崩有各自特色旅游环境,反映了出山崩自然现象亦有造福人类的积极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大柳塔镇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分析,揭示了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系统中的矛盾,探讨了系统调控的思路,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工矿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应建立在水土保持的基础上,建立了大柳塔镇区生态环境治理的调控模式.  相似文献   
8.
孙虎  甘枝茂  吴成基 《中国沙漠》1997,17(3):261-268
对黄河中游河口镇至龙门区间的产沙岩层与河流悬移质输沙进行了耦合平衡分析,确定了该区间各种产沙岩层的产沙数量,并推算出黄土、基岩和风沙对河流粗泥沙(d>0.05mm)的贡献率分别为61.2%、34.2%和4.6%。同时,分析了该区间侵蚀产粗泥沙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结合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运作实践,提出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任务是在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发挥地质遗迹资源的多种功能,坚持“保护与利用相结合,保护第一,利用第二,在保护中利用,以利用促保护”的地质公园建设原则;分析了保护与利用、主景与配景、科普宣传中的科学性与通俗性、地质遗迹景观与生态环境等需要协调的七大问题,分别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协调措施。  相似文献   
10.
以游客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的认知水平为研究内容,对陕西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认知程度较低;女性对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认知程度高于男性;学历越高对"地质科学含义"的认知程度越高;14岁以下和45~64岁之间的游客对地质公园"地质科学含义"呈高认知度;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突出山崩地质遗迹特色赢得了游客对公园特色相对较高的认知评价.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地质科学含义"为市场认可标准的浅认知度国家地质公园的概念,并对其类型和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