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南三江普朗铜矿岩浆混合作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刘欢  张长青  贾福东  周云满  娄德波 《岩石学报》2015,31(11):3189-3202
岩浆混合作用是近年来岩石学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其研究对揭示壳幔相互作用,探讨成岩成矿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普朗铜矿位于西南三江义敦岛弧南段,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矿体产于复式岩体中,复式岩体内发育大量暗色微粒包体。包体粒度较细,多呈椭圆形,其内可见具暗色矿物镶边的眼球状石英、针状磷灰石以及具有结构与成分不平衡现象的斜长石斑晶;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富集黑云母、角闪石等暗色矿物。主量元素组成上,包体相对于寄主岩Si O2(53.67%~61.50%)含量较低,Mg O(3.12%~5.40%)和Fe2OT3(3.38%~9.00%)含量较高。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包体与寄主岩具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组成与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Hf、P、Ti),无明显的δCe异常,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但与寄主岩相比,包体具有较高的稀土元素总量(119.0×10-6~308.9×10-6)与较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56~0.95)。以上结果表明,包体为岩浆混合作用的产物。文章进一步采用多重分形理论解析了包体中Mg、Fe、Ca、Al、K、Ti、P及Ba等元素的分布特征,定量刻画了岩浆混合作用的程度。结果表明,元素分布的多重分形谱越宽,关联维越小,则岩浆混合程度越高。  相似文献   
2.
红牛-红山矿床位于西南三江成矿带的中甸岛弧,是形成于晚燕山期的矽卡岩型铜矿床。矿区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石英二长斑岩中角闪石和黑云母斑晶的出现以及较高的含F量(分别为1.49%和2.62%),表明其岩浆为富H2O富挥发分熔体;石英斑晶具有港湾状、浑圆状的溶蚀表面和钾长石细晶外壳,并且显示了典型的骸晶状结构指示了其岩浆经历了快速上升侵位过程和岩浆热液的自交代作用;钻孔中岩浆热液角砾岩和大量石英细脉的出现暗示了岩浆在快速上侵过程中发生了隐爆作用,形成并出溶了含有大量F、Cl等组分的高盐度超临界流体。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和透辉石具有明显的三个期次:早期细粒的钙铝榴石(And22-57)和角岩中的透辉石(Hd7-27)形成于少量高温气液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扩散交代作用;中期粗粒的钙铁榴石(And75-98)和次透辉石-钙铁辉石(Hd10-99)形成于大量高温、低氧逸度的岩浆流体与围岩的渗滤交代作用;晚期的钙铝榴石脉(And14-60)和钙铁辉石脉(Hd31-58)形成于低温、高氧逸度的早期交代残留溶液。矽卡岩矿物的生成,使碳酸盐围岩丢失CO2,矿物体积减少,孔隙度和渗透性增加,为成矿提供了条件。退化变质阶段的透闪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等交代早期矽卡岩矿物,消耗了成矿流体中大量的CO2和H2O,生成含水矿物以及石英、方解石,使围岩裂隙愈合,孔隙流体压力增加,导致成矿流体沸腾,形成大量黄铜矿、磁黄铁矿、黄铁矿、辉钼矿化。石英-硫化物阶段,由于成矿流体超压→流体沸腾,裂隙生成→减压排泄,裂隙愈合→流体超压的循环,在此过程中围岩经历了多次破裂和裂隙的愈合,直至整个成矿体系完全开放,并与大气水发生混合,使成矿流体中剩余金属最终沉淀。  相似文献   
3.
长安金矿床是"十五"期间云南省重大找矿突破之一。文章介绍了长安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的新认识,提出了矿床主矿体并非受控于中上志留统与下奥陶统之间的加里东期不整合面,而是受控于NNW向陡立的F6断裂破碎带,属于构造破碎蚀变岩型金矿";通过采用TEM+IP物探方法圈定深部低阻、高充电率异常带,并结合成矿地质因素确定深部找矿空间,深部找矿工作获得新突破,扩大了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4.
滇东北乐红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乐红铅锌矿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有多家地勘单位先后进行过普查找矿,均以“层控”观点为指导没有进展而中途下马,90年代后期,云南第一地质大队以“构控”新思路开展新一轮找矿,获得突破性进展。在研究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认为矿床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热液充填交代型铅锌(银)矿床,并根据控矿断裂特征及成矿地质条件,指出乐红矿区及外围具有形成大型矿床的找矿远景,应该加强该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5.
鲁甸乐马厂银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云满 《矿床地质》1999,18(2):121-128
乐马厂银矿为地矿部“八五”重点普查项目,普查找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矿床达大型规模。该矿床类型独特,为国内、外少见的独立银矿床,因此对矿床地质特征和矿床赋存规律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取得了新的认识。文章在乐马厂银矿床地质背景基础上,着重研究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成矿地质作用,并论述了其为产于叠瓦状逆冲-推覆断裂破碎蚀变带中的独立银矿床,其矿化作用过程经历了古构造-沉积(矿源层形成)和构造-热液(充填交代富集)两个阶段,构造活动控制了银矿化作用和银矿体的最终定位。这对在滇东北地区寻找此类银、铅锌矿床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滇西北红牛—红山铜矿床是义敦—沙鲁里岛弧上与晚白垩纪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典型的斑岩-矽卡岩-热液型铜矿床。本文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化富集规律及成矿模式、矿床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研究,建立了红牛—红山铜矿床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和综合研究+重力+激电和高精度磁测+土壤化探测+工程验证"组合勘查技术方法、"燕山晚期石英二长斑岩+接触带矽卡岩和层间破碎带矽卡岩+重力低异常+高磁异常+高视极化率和低视电阻率异常+Cu-Mo-Pb-Zn-Ag-Au等元素综合异常"组合勘查模型。地质调查研究确定矿床成矿地质体和找矿地质体、矿化类型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建立矿床"四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和区域-矿区地质找矿模型。区域中小比例尺的土壤化探测量确定区域找矿靶区,大比例尺土壤化探测量进一步缩小找矿靶区,逼近矿体赋存部位。矿区处于1∶5万土壤测量圈定的Cu-Pb-Zn-Mo-Au-Ag元素综合高异常区,1∶2.5万土壤测量圈出Cu-Pb-Zn-Ag-W元素综合异常面积较大、强度高、浓集中心明显、元素套合好,与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域异常相对应。区域重力低异常区和正磁异常强度高区域是重要的找矿靶区,矿区大比例尺磁异常和激电异常区确定了矿体的空间位置和产状;矿区铜(铁)矿体赋存区为低视电阻率、高视极化率异常区,高精度磁测表现为正负磁异常相伴。矿区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综合勘查模型对矿区深边部找矿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滇西保山地块是西南"三江"特提斯构造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藏-滇-泰-马中间板块中段,是近年来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受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保山地块先后历经原、古、中、新特提斯演化,并发生了多期成岩成矿事件,在北部形成了以金厂河铁铜铅锌矿、核桃坪铅锌矿、陡崖铁铜多金属矿、黑牛凹金矿、黄家地金矿等...  相似文献   
8.
长安金矿床是哀牢山成矿带南段大型矿床之一,金矿化位于志留系、奥陶系之间发育的不整合面内,矿体整体呈透镜状。矿区内脉岩广布,矿体与脉岩共生或被脉岩切穿,表明金成矿与金沙江-哀牢山新生代富碱斑岩的侵入关系密切。本文在较为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对侵入矿体内的脉岩进行LA-ICP-MS U-Pb测年表明,细晶正长岩脉和正长斑岩的成岩年龄分别为32.5±0.1Ma和33.0±0.1Ma,与哀牢山的新生代富碱斑岩金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34±2Ma)基本一致。通过对长安金矿床、铜厂铜钼金矿床、长安冲铜钼金矿床中黄铁矿的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发现黄铁矿中成矿元素含量随Co/Ni比值的下降而上升,呈一定的负相关性,可能指示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流体。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喜山期强烈的壳幔作用导致大规模的富碱岩浆上侵,不仅为含矿流体的上升提供了动力和热能,而且还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滇黔桂地区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卡林型(微细浸染型)金矿集中区之一,区内弥勒-师宗、南盘江、富宁等深大断裂等控制了区域构造变形的发生和发展以及矿床的分布。该金三角内的老寨湾金矿床是目前在云南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处大型卡林型金矿床,已探明储量31.40t,具有矿石物质组成简单、金微细浸染分布、品位低、储量大的特点。该矿床目前划分为袁家坪矿段、椿树湾矿段和老鹰山矿段三个矿段,矿体的产出主要受不整合面和构造的双重控制。赋矿地层主要是加里东不整合面之上的下泥盆统坡松冲组的灰色、灰白色及褐黄色厚层块状细粒石英砂岩。最大的V3矿体分布在椿树湾矿段,后期辉绿岩脉沿着北西向的F7断层侵入,紧邻脉岩的矿体金品位明显增高。热液成矿过程可以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黄铁矿、石英-黄铁矿-绢云母、辉锑矿-方解石为典型矿物组合特征。论文对脉石矿物和流体包裹体开展了H-O同位素研究,对不同阶段的矿石矿物开展了S-Pb同位素研究。成矿流体的δDH2O值介于为-109‰~-93‰,而不同成矿阶段流体的δ18OH2O值略有变化,早阶段3个硅化的石英砂岩中的δ18OH2O值变化于7.8‰~9.2‰,中阶段流体的δ18O值=5.9‰~7.0‰,晚阶段δ18OH2O值为2.70‰,在投影图中位于不同的区域内,表明早阶段成矿热液来源于区域变质水和/或部分地层建造水,主成矿阶段岩浆流体的参与对局部的金矿化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的参与。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矿石或蚀变岩中硫化物δ34S值变化范围较大(2.096‰~32.289‰),早阶段蚀变岩中的2个黄铁矿样品的δ34S值为6.115‰和6.412‰;晚阶段的5个辉锑矿的δ34S值集中在2.096‰~4.691‰;而中阶段的不同矿石中黄铁矿的硫同位素变化较大;暗示了硫的多来源特征。但总体上矿石硫同位素组成以正值为主,硫化物δ34S峰值集中在2‰~8‰。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分别为:206Pb/204Pb为18.178~18.992,207Pb/204Pb为15.635~15.774,208Pb/204Pb变化于38.456~39.051,相对富集放射成因铅。硫铅同位素综合分析表明老寨湾金矿床的成矿物质具有双重来源的特点:区内的沉积碎屑岩及岩浆活动共同提供了必要的成矿物质。辉绿岩中的石英的热活化ESR测年结果为64.8±6.5Ma,结合矿体产出特征,认为老寨湾金矿的主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晚期-喜马拉雅期;矿床的形成经历了早泥盆世的初始富集、燕山晚期-喜山期变质/岩浆热液对成矿物质的萃取、迁移和富集成矿以及成矿后的氧化富集等过程。  相似文献   
10.
川滇黔交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铅锌矿产地,云南省鲁甸县乐红铅锌矿床是区内近年来探获的又一大型MVT型铅锌矿床。本文通过乐红铅锌矿床闪锌矿Rb-Sr测年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00.9±8.3 Ma,显示成矿作用发生于印支晚期。闪锌矿初始锶同位素比值特征指示了成矿金属物质为壳源,主要来自于基底地层和沉积盖层。矿床金属硫化物硫同位素特征表明乐红铅锌矿床硫源为海水硫酸盐,还原硫可能是海水硫酸盐经过热化学还原作用(TSR)而来。结合矿床地质特征与区内铅锌矿成矿地质背景,认为乐红铅锌矿床可能是在印支晚期华南板块与印支板块拼合造山作用下,引起成矿流体运移,进而在容矿构造内沉淀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