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歧口凹陷古近纪东营期古物源体系重建与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沉积盆地分析、层序地层研究和油气勘探实践中急待解决的古物源体系分析为切入点, 以歧口凹陷东营组研究为例, 阐述了古物源体系研究的途径、方法与技术路线; 初步总结出应用轻-重矿物时空配置关系、地震前积反射结构特征、古地貌恢复与沟谷展布特征、盆地内部骨架砂体形态与时空配置以及盆地边缘及内部层序界面上大型下切谷的空间展布特征, 即“五位合一”法来判断沉积盆地的古物源体系.该分析方法可为同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歧口凹陷第三系层序格架下的油气藏富集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层序地层学的角度出发,对歧口凹陷内1340口钻井进行筛选,将钻井现已揭示的油气藏投影到层序格架中,对油气藏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歧口凹陷油气主要富集在二级层序界面附近,距离二级层序界面越近油气越富集.在层序内部,油气主要富集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各个层序中又有一定的差异:二级层序界面以上,油气主要富集在层序内部最大湖泛面以下的湖扩体系域与低位体系域中;在二级层序界面以下,主要富集在高位体系域中.平面上,油气藏主要富集在凹陷边缘断层控制的陡坡带附近,挠曲坡折带油气藏富集最少,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巨大.据此,作者提出了三元耦合控有利勘探区带的设想,即二级层序界面+相应的三级层序体系域+可对比的凹陷坡折带类型=油气勘探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自组织神经网络在测井储层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测井储层评价过程中,岩性及流体性质的识别难度很大。当地层信息较少时,传统的交会图和有监督神经网络(如BP神经网络)等方法在识别岩性时会受到一定限制。为此.基于自组织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原理,建立了岩性和流体样本数据集,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样本数据集进行了训练和纠错,得到了数据集的聚类结果,通过选择合适的测井曲线和网络权值,以样本数据集的聚类结果作为分类基础,对岩性和流体进行了识别,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际资料处理结果与岩心分析资料对比,吻合度高。  相似文献   
4.
综合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现代沉积学的思路和方法,对黄骅坳陷中区古近系东营组的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东营组沉积时期处于盆地断—拗转化阶段,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和湖泊体系,局部地区发育扇三角洲和浊积体系等。沉积体系的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受控于构造背景和层序结构样式的差异,表现为东三段层序(SQEd3)以低位域三角洲和范围扩大的高位域三角洲为主;东二段层序(SQEd2)、东一下段层序(SQEd1x)以板桥次凹等局部地区发育的低位域三角洲和普遍发育的高位域三角洲为主;东一上段层序(SQEd1s)低位域三角洲和高位域三角洲主要分布于歧南次凹和歧北次凹,总体形成了缓坡背景、断控斜坡背景和多级断阶背景下的3类沉积模式。基于上述研究,认为研究区发育5类有利圈闭区:坡折带附近的隐蔽圈闭区、越过凹陷中心的上超尖灭圈闭区、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区、低位域和高位域浊积砂体形成的岩性圈闭区、下切谷充填岩性圈闭区,构成了6个有利的勘探区带,这对于指导研究区东营组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构造沉降阶段性演化以及断裂幕式活动和古构造格架变化等信息的识别与厘定,揭示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幕式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综合分析,系统论述了幕式裂陷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纪经历了3个裂陷阶段,即裂陷Ⅰ幕(S100-S80)、裂陷Ⅱ幕(S80-S70)和裂陷Ⅲ幕(S70-S60),分别对应盆地的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裂陷活动早期以强烈的差异性块断作用为主导,而晚期逐渐被区域性坳陷作用和少量断裂活动共同控制的均一化沉降作用所取代,整体呈现出弱-强-弱的演化特征。裂陷作用的幕式过程及不同裂陷幕同沉积构造活动的差异性通过对可容纳空间、沉降速率、同沉积断裂活动和古构造格架的深刻影响,进而控制了盆地内层序地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的整体发育、沉积与沉降中心的时空展布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体系域的构成样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