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34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震预报中最难的是临震预报,而且最需要的也是临震预报。因此,寻找一种临震指标是非常重要的。大地微电流异常可能是一种能在地震前出现异常的观测方法,它具有地震前突变异常,而且是异常幅度明显的指标。通过大地微电流在云南,新疆,黑龙江和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7个台站的实际观测结果可见,一般在地震前几天到20天左右出现异常,异常持续时间约2天。我们根据其异常规律,预测过5个地震的发生,特别是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6.4级和2008年7月7日黑龙江龙江县4.6级地震。  相似文献   
2.
赵谊  孔令昌 《地震地质》1989,11(3):34-36
本文对黑龙江省德都县以北的五大连池火山地区气体和水样进行了质谱分析,以其对该地区内的某些气体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 一、样品的采集 采用低渗透性的不锈钢和无氧铜管密封的取样器,其体积为250毫升,容器抽成10-5mmHg的真空取水样和气样。样品取得后带回实验室进行气体成分的分析。气体样直接进入质谱计进行成分分析,而水样经脱出气体后再进入质谱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监测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数字化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井水位观测网已颇具规模。为了摸清其监测现状,为未来台网优化改造、仪器更新提供依据,开展了观测网的清理和监测效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观测网中有61.8%的水位观测站监测效能良好。有73.5%的观测站的观测环境符合地震井水位观测要求;观测网的运维状态总体趋好,有75%的观测仪器的运行率在95%以上;大部分的水位观测站监测地壳应力变化、地震活动的能力较强。但仍然有些观测站,因观测井先天不足、环境干扰、仪器老化、运维水平低等问题,亟待通过观测环境改造、仪器更新、运维管理培训等措施来提高监测效能。大约有6.5%的观测站因观测环境不合格需要停测。  相似文献   
4.
孔令昌  庞小平  曹振宇 《测绘》2012,(4):177-180
本文简要分析了公共平台数据的不同质量特性和要求,介绍了数据质量的概念和质量信息结构及其内容与要求,对数据质量评价的两种基本方法进行了表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直接评价法为主来实施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质量评定,并概要说明开展数据质量评定的基本程序和步骤。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断裂带上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和玉树-甘孜断裂带上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前,地处鲜水河断裂带的四川甘孜地震台的温泉、姑咱地震台的海子泉、道孚甲宗乡53温泉、康定二道桥温泉地下流体测项有明显的前兆异常.其异常特征表现为破年变规律,存在短临异常,也有1-2年的中期异常.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延庆地震台2010年底气氦测项集气装置改进的整个过程,从改造以后的数据来看,集气装置的改进使气氦观测数据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日变形态清晰、规则。对延庆台此次改进的集气装置参数、制作方面的技术环节以及安装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地介绍。  相似文献   
7.
卫星热红外观测进行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阐述了低空大气卫星热红外增温的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异常的关系。简述了地震前低空大气卫星热红外增温的普遍性,卫星热红外观测技术的特点和问题,及利用低空大气卫星热红外增温预报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中心的技术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言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前兆技术改造项目的设计要求 ,经过数字化改造的台站由所属省级前兆台网中心统一管理 ,在技术上归学科前兆台网中心指导。学科前兆台网中心分为测震、形变、地下流体和电磁等 4个学科分别建设 ,其中地下流体学科中心的建设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负责 ,其基本任务是实现地下流体前兆台网的计算机管理、前兆数据质量的计算机监控和前兆数据的共享。1 技术系统的组成地下流体学科中心技术系统由 2个层次的系统构成 ,第 1个层次是地下流体中心硬件系统 ,这是学科中心技术系统的基础 ;第 2个层次是 1个基于地下流体数据库的综合应用系统 ,该应用系统的基础和核心是地下流体数据库 ,包括数据接收、数据库管理应用、质量监控和数据服务 4个子系统。系统运行环境的软件配置为 :网络操作系统Window 2 0 0 0Server;Web服务器IIS ;数据库管理系统 (DBMS)SQLSever 7.0。1 .1 硬件系统中心配有 1台服务器 (Dell)、3台PC机和计算机辅助设施。系统内 4台计算机均通过Hub与网络相连。其中Dell服务器被配置成主域控制器 ,与各省局前兆中心主域控制器建立域信任关系 ,并与主  相似文献   
9.
孔令昌 《中国地震》1991,7(4):39-45
北京城北塔院断层土壤气中的He~4/Ne~(20),He~4/Ar~(40),Ar~(40)/Ar~(36),CH_4/CH_4~(16),CO_2/Ar和N_2/Ar比值与1990年7月21日大海坨4.5级地震和1990年9月22日沙河东4.0级地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而且在1991年1月29日山西忻州5.1级地震,2月20日高丽营3.0级地震和3月26日大同5.8级地震前后,He~4/Ar~(40)和Ar~(40)/Ar~(36)的值均有异常变化。并且利用塔院断层土壤气中CO_2/Ar,N_2/Ar,CH_4/CH_4~(16),He~4/Ne~(20),He~4/Ar~(40)和Ar~(40)/Ar~(36)的值,在地震前10天和1天预报了9月22日沙河东4.0级地震。同样,根据He~4/Ar~(40)和Ar~(40)/Ar~(36)的异常变化,于3月9日向地震局值班室汇报了异常情况。研究表明,气体地球化学的这几项指标能确切地反映地壳深处应力变化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
“十五”数字化网络项目完成后,我国地震前兆观测井水位观测网已颇具规模。为了摸清其监测现状,为未来台网优化改造、仪器更新提供依据,开展了观测网的清理和监测效能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总体上,观测网中有61.8%的水位观测站监测效能良好。 73.5%的观测站观测环境符合地震井水位观测要求,75%的观测仪器运行率在95%以上。观测网的运维状态总体趋好,大部分的井水位监测地壳应力变化、地震活动的能力较强。但仍然有些观测站,因观测井先天不足、环境干扰、仪器老化、运维水平低等问题,亟待通过观测环境改造、仪器更新、运维管理培训等措施来提高监测效能水平。大约有6.5%的观测站因观测环境不合格需要停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