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26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是进行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的基础性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研究实践中,以自然资源环境系统及其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创新性提出了"资源环境承载协调理论",并基于此理论初步建立了不同空间尺度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技术方法,构建了地质环境、地下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不同资源环境要素的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承载本底评价指标和承载状态评价指标。规范了不同尺度的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流程,为有序推动全国、区域及市县尺度的自然单元和行政单元的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的滑坡地质灾害地貌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SRTM-DEM数据资料,选择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为研究区,提取了区内地形起伏度和坡度等地貌参数,统计了区内2319个滑坡点的高程,初步建立了地形地貌与滑坡灾害点分布之间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坡灾害点及其高程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规律性,滑坡灾害点发生的高程为400-800m和1400-2000m,这两个区间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0%和28%;滑坡所对应的地形起伏度主要在300-600m,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8.68%;滑坡灾害发生的地形坡度为10°-25°,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4.70%。研究发现,这些地区对应的地貌类型主要是深切的"V"型河谷和山谷地貌。此外,从断裂活动等方面分析了滑坡形成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活动性分析是区域稳定性评价中必要的基础工作。本文利用地震目录资料,通过对黑山峡地区强震和弱震的时间、空间、强度特征的分析及b值分析,并且采用编制地震活动度图的定量分析方法,得出黑山峡地区地震活动的分布特征及大柳树、小观音坝址5.5级地震的重复周期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四川重灾区地质安全综合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四川12个地震重灾县为研究区,在详细收集分析地震前后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灾后恢复重建的地质安全综合评估。首先在综合分析历史最高洪水位、25°坡角、活动断裂、沟谷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性5项因子的基础上,划分出不宜建区和相对宜建区;再对相对宜建区开展地质安全综合评估,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叠加功能,在对相对宜建区进行多边性网格单元剖分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地貌、活动断裂及区域地壳稳定性、斜坡稳定性、地质灾害易发程度4项指标进行单独分级评价,然后按照取差原则综合上述各单因子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了相对安全区、次安全区、不安全区,为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提供了地质安全依据。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几十年河北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产生了大量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影响了河北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强度超出了当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为客观分析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建立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并分别进行了河北省地质环境承载能力本底和状态评价。通过对评价结果的研究分析,提出了新的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状态评价指标和方法,为将来建立多方协同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长效机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从限制性与安全性角度出发,构建了地质环境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将承载能力与社会经济系统中人口与GDP这2个指标相结合,引入系统协调度概念,构建了空间协调度与整体协调度定量化表达模型,并首次提出利用地质环境-社会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度评价结果来表达地质环境承载能力的方法。该研究成果能够在空间布局上有效呈现出承载本底与承载对象间的承载状态。同时,该研究思路可用于其他有关要素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工作中,亦可支撑地质环境开发利用与保护红线划定等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文中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四类突发性地质灾害。采用地质灾害危险性与承灾体易损性分项测算,定性综合评估的方式实现我国县域单元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将承灾体易损性分为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用因灾死亡人口比与因灾直接经济损失比表征。基于以历史数据分析指导未来预测的思想,以国土资源部2001—2015年地质灾害灾情数据为样本,提出了人口安全易损性与资产易损性的分级标准。对我国2869个县域单元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共有216个地质灾害高风险单元、643个中风险单元和2010个低风险单元。地质灾害高风险区集中分布于乌蒙山区、四川盆地周边山区以及云南西部和西藏东南部。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全面查清我国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国土资源部从1999年开始,在地质灾害严重的县(市),陆续部署开展了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论文在290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统计了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规模、诱发因素、发育分布等特征,并以县、市为基本单元,利用地质灾害点密度、体积密度和面密度3个指标,对已调查县、市进行了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的评价。评价结果分为4个等级,其中地质灾害高发育县市30个,集中分布在重庆、贵州、湖北、甘肃、四川和云南等省;地质灾害较高发育县市107个,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陕西、四川、贵州、湖北、云南和重庆等省市;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县市90个,集中分布在河北、四川、浙江和福建等省;地质灾害轻微发育县市62个,集中分布在河北、广西、新疆和山西等省。  相似文献   
9.
全国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分析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质地理条件复杂,气候条件时空差异大,是地质灾害,特别是突发性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发国家。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在丘陵山区,使得这些地区的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生存环境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到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当地经济的发展。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概述了我国主要人类工程活动引起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