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 flus Harris,E.1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同时,分析了东岳庙段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2.
贵州关岭生物群中植物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关岭生物群是近年来在我国贵州关岭地区瓦窑组中发现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生物群 ,其中的植物化石经研究计有 Equisetites cf.arenaceus(Jaeger) Bronn.、Ctenozamitessarrani Zeiller。依据植物化石 C.sarrani常见于晚三叠世和 E.cf.arenaceus系似木贼属中较古老的类型 ,指出含植物化石的地层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瓦窑组系海相沉积 ,其中的植物化石无疑为异地埋藏 ,但从化石通常保存尚好来看 ,估计搬运的距离不会很远 ,它们可能是从距海岸不远的陆地被河流带到较平静的海湾或海槽而沉积下来的。此外 ,从该组植物茎干化石具清楚的年轮分析 ,推测卡尼期时 ,贵州关岭一带为非热带雨林地区 ,一年中气候不是四季如一 ,而是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中三叠世肋木植物的衰退及其适应性生存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肋木植物茎细,不分枝,茎上却顶生一枚十分庞大的孢囊穗,给人以头重脚轻的印象,因而被视为生命力不强的特化类群。这类植物为了更好地延续物种后代和防止衰退,采取了增强生殖力、生殖器官远距离传播能力和叶形态多样化等一系列适应性生存对策。肋木在长江流域的分布层位由东向西逐渐升高,表明安尼早期它在该地区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其扩展方向由西向东而入,而中、晚期分布区则由东向西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4.
肋木是欧亚大陆早一中三叠世最标志的一属植物,在华南以往的地质文献中尚未报道过。本文描述了首次发现于桑植县一带中三叠世巴东组下段的一种肋木化石即湖南肋木(新种)。根据这个种的孢子囊近似凹入的盘形等特征,认为它是一种适应在水体中漂浮的滨海潮坪植物。此外,文中对肋木的地质、地理分布也作了较系统的总结,并提出其确切的地质时限为印度期一安尼期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贵州关岭生物群中发现完美的植物化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关岭生物群是指贵州关岭一带以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为特色的多门类化石群[1],现已成为中国重要的化石宝库之一,但以往一直没有植物化石的报道。近些年来,笔者等在该地产海生爬行动物的同一层位中首次发现较多的植物化石,经鉴定为CtenozamitessarraniZeiller和Equisetitesare-naceus(Jaeger)Bronn.。这些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增添了关岭生物群的组成内容,而且为海生爬行动物时代的确定提供了新的证据。植物化石产于关岭县新铺乡小凹组(原称“瓦窑组”)近底部。小凹组主要系一套海相不纯碳酸盐岩沉积,由灰、深灰、灰黑色…  相似文献   
6.
贵州关岭生物群双壳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描述了采集于贵州关岭生物群中4种双壳类化石,即顾氏海燕蛤HalobiakuiChen,平脊海燕蛤HalobiaplanicostaYinetHsü,斜锉蛤未定种Plagiostomasp.和麻生海扇未定种Asoellasp.。标本保存良好,时代为晚三叠世卡尼期早—中期。依据双壳类化石的古生态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指出在卡尼期早—中期,由于大量淡水的注入,关岭地区海水发生间歇性缺氧(或贫氧)事件,从而导致浮游或假浮游类型为主的双壳类化石的灭亡。  相似文献   
7.
对自21世纪以来中国南方海、陆相侏罗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依据地层发育的总体特征,将中国南方侏罗系划分为4个地层区和14个地层分区,文中着重介绍了中国南方海、陆相侏罗纪年代地层划分、底界界线层型及各统之间的界线生物标志和与全球年代地层的对比关系。此外,对全球年代与生物地层的研究进展也作了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非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界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繁松陈辉明  李旭兵 《地层学杂志》2005,29(B11):565-572,i0002
对四川盆地几条典型的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剖面的生物标志、岩性特点、沉积层序及古气候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发现Coniopteris属的始现为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的古植物标志、双壳类Margaritifern(Qiyangia)的首现和孢粉中孢子与花粉百分含量在界线上、下的显著变化也可作为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的生物标志,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之上的岩石组合大致可分为4种基本类型:砾岩型、石英砂岩夹砾岩型、石英砂岩型和粉砂质泥岩型。建议重庆合川炭坝剖面及宣汉七里峡剖面分别为四川盆地非海相三叠系一侏罗系界线层型剖面和副层型剖面。  相似文献   
9.
<正> 一、侏罗系的分区问题鄂、湘、粤、桂四省(区)的侏罗纪地层及其生物群属典型的华南型。根据侏罗系的分布、地层发育情况、岩性岩相特征和古生物的不同,将四省(区)的侏罗系分为6个地层区。 1.鄂西区:分布鄂西和湘西北一隅,是四省(区)有可靠上侏罗统沉积的地区。侏罗系各统发育齐全,厚度巨大,系内各统之间均为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10.
对重庆地区下-中侏罗统界线地层进行了划分,进一步证实Coniopteris 属不同种的大量出现和蚌壳蕨科多个属的同时存在可视为中侏罗世的标志,双扇蕨科植物中Thaumatopteris属、Dictyophyllum nathorsti 等都不越过下-中侏罗统界线,而且Classopollis 花粉含量在界线附近的巨大波动也可确定下-中侏罗统界线的大致位置.依据界线的古植物标志和自流井组可划分两个沉积层序,提出区内下-中侏罗统的界线置于该组东岳庙段与马鞍山段之间,并以云阳水市口下-中侏罗统界线剖面为界线层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