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黄海辐射沙洲附近海域悬浮体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3年春季(3—4月)和秋季(9月)南黄海辐射沙洲附近海域的悬浮体样品进行了空间分布特征、有机无机组成、粒度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分析。结果表明:(1)2003年春季研究区内悬浮体浓度要普遍高于秋季的悬浮体浓度。悬浮体浓度最高值区位于长江口-老黄河口之间的近岸区。陆源物质为主的无机组分是悬浮体的主体成分,特别是在近岸浅水区和接近海底的底层水中尤为突出;(2)研究区海水中的悬浮体主要来源于辐射沙脊区(老黄河-长江复合三角洲)沉积物再悬浮;(3)悬浮体分布是风浪、潮流及沿岸流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风浪和潮流是影响本区悬浮体分布的主要因素,巨大的风浪和强大的潮流造成辐射沙洲海底的沉积物再悬浮、搬运和再沉积,并在苏北沿岸流的作用下向沙洲外缘输运。  相似文献   
2.
尝试性地将南黄海灾害地质因素分为4大类。同时参考地貌沉积界线和其他因素将南黄海分成4个灾害地质区:即海岸带、苏北浅滩、海州湾和南黄海东部灾害地质区,并时各灾害地质区进行了定性评价,苏北浅滩灾害地质区是研究区内灾害地质环境最不稳定的区域。  相似文献   
3.
苏北潮滩的近期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9~2000年条子泥岸滩剖面实测数据和1982~1983年东沙沙滩剖面资料,分析了条子泥岸滩和东沙沙滩剖面的冲淤变化。结果表明,条子泥陆侧岸滩剖面的季节性变化特点是夏季侵蚀,冬季淤积;东沙沙脊年际变化特点为两侧边缘以侵蚀为主,而沙脊中央则以淤积为主。造成条子泥岸滩剖面季节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周围海域中高浓度悬沙的秋、冬季落淤大于夏季所致。东沙沙脊东西两侧强烈的潮流和波浪作用使沙脊的两侧遭受较为明显的侵蚀。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召军  刘立 《吉林地质》2003,22(4):64-6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对潜力巨大的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做了大量的投入,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本文在阐述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现状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和实验模拟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并展望其在能源、环境和其它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崂山花岗岩晶洞与天然石臼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种基岩表面石臼状微地貌(天然石臼)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由此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再度掀起争论.关于天然石臼成因大体有:壶穴说、冰臼说、风蚀穴说、风化坑说,等等.显然,在不同情况下,其成因可能是不同的.笔者对青岛崂山考察发现,这里的晶洞花岗岩本来原生洞穴(晶洞或气泡洞)非常发育,它们对天然石臼的形成存在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南黄海海底灾害地质因素的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00万南通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项目最近所获得的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资料和一些历史资料,对南黄海海底的各类灾害地质因素进行了识别,取得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胶北地块发育一套早元古代变质杂岩,主要由浅变质到中高级变质的滨海相至浅海相的沉积岩系列组成,属于胶-辽-吉构造活动带的一部分。其中具有顺时针变质作用PT轨迹的高压基性麻粒岩和高压泥质麻粒岩指示了造成该带闭合的碰撞构造过程。本文研究与高压基性麻粒岩密切共生的钙硅酸盐岩。首先根据矿物反应关系研究,确定钙硅酸盐岩是由含石榴石的基性麻粒岩经钙质交代形成的。进一步采用残留单斜辉石-石榴石组合、退变矿物组合,并根据SACMF体系矿物组合演化的PT视剖面图,计算得出钙硅酸盐岩经历了早期温压条件为780~850℃、1.0~1.1GPa的变质作用和晚期温压条件为400~650℃、0.6~0.75GPa的退变质作用和交代作用,从而得出顺时针的P-T轨迹。这一结果表明,钙硅酸盐岩形成于陆-陆碰撞过程的晚期阶段,是高压基性麻粒岩在折返过程中经历退变质和Ca质交代联合作用的结果。钙硅酸盐岩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石榴石基性麻粒岩原岩的成因联系的确立,丰富了对于碰撞变质地块抬升过程及其岩石学效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7年1月对小清河口附近海区悬浮体和沉积物调查的数据,分析了小清河口海域冬季悬浮体的空间分布和粒度特征,探讨了悬浮体与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关系,并对其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悬浮体浓度和粒度特征空间分布不均,但有一定的规律性,并与海底表层沉积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结合已有研究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河道内悬浮体主要来源于河流输移、河道两侧潮滩物质输送,而河口附近海域悬浮体主要源于近岸浅滩和海底表层沉积物的再悬浮和搬运。  相似文献   
9.
多金属结核富含多种关键战略金属,是重要的深海沉积矿产。多金属结核疏松多孔,具有从海水/孔隙水中吸附痕量金属进而富集成矿的关键材料学特性,其比表面积是成矿作用研究的一个关键参数。目前比表面积测试技术方法成熟,但很少应用于多金属结核的比表面积分析,且由于研究目的不同,样品预处理条件也不同。本文探究了多金属结核BET比表面积测试的预处理条件,为多金属结核富集痕量金属研究提供必要参数。对取自西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多金属结核样品,基于低温氮吸附法与静态容量法,采用程序升温、累积加热和粒度对比三种实验技术路线,对多金属结核比表面积分析的预处理温度、时间和试样粒度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程序升温测试在加热到210℃时比表面积测试结果进入平台期,一直持续到350℃;在210℃条件下,以1h为梯度累积加热测试比表面积,样品在累计加热3h后测试结果基本稳定。毫米级的块状试样相较微米级的粉末状试样,其比表面积测试值偏高1.027~28.535m~2/g。研究认为,选取毫米级精度的块状样品在真空状态下210℃加热3h,比表面积测试所得数据能够代表多金属结核的稳定测试结果。该成果为多金属结核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了比表面积分析的预处理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新生代东昆仑造山带构造事件及柴西南盆地原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金龙  汪劲草  周莉  赵小花  刘东  宋召军 《现代地质》2007,21(3):505-510,517
柴西南盆地原型的研究由于其复杂的地质背景存在众多争论。根据盆山耦合理论,从东昆仑造山带与柴西南盆地受制于共同应力场的角度,结合二者资料及野外考察,对东昆仑山中、新生代以来的构造事件进行了厘定。以此为基础,对柴西南盆地原型的形成与改造进行了探讨。认为:中、新生代以来,东昆仑造山带与柴西南盆地一起共同经历了多期挤压与伸展事件。其中,早、中侏罗世东昆仑山可能经历了造山后伸展事件,这一事件可能是中生代柴西南原型盆地的直接成因;新生代早、中期的伸展环境及昆北断裂、阿尔金断裂的右行走滑可能是新生代柴西南原型盆地形成的主要机制。中、新生代以来的多期挤压事件对前期原型盆地有着重要的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