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地质学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卫巍  庞绪勇  王宇  徐备 《岩石学报》2009,25(3):689-698
准噶尔西北部沙尔布尔提山地区下泥盆统到下石炭统的沉积可划分为滨海相和海岸平原相。其中下泥盆统和布克赛尔组底部的乌图布拉克亚组为滨海碎屑岩相,曼格尔亚组为滨海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相,芒克鲁亚组为滨海碳酸盐岩相。中泥盆统呼吉尔斯特组为海岸平原相。上泥盆统洪古勒楞组底部为海岸平原相,向中部过渡为滨海碳酸盐岩相,顶部为滨海碎屑岩相。下石炭统黑山头组为滨海碎屑岩相。下泥盆统和下石炭统的古流向总体从北向南,显示研究区以北地区为物源区,即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结合沉积相的研究成果,本区可能属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以南的晚古生代陆缘区。物源演变趋势分析揭示早泥盆世成吉斯-塔尔巴哈台带中的早古生代岛弧发生隆起,为乌图布拉克亚组提供成熟度很低的碎屑物质。随着岛弧被剥蚀殆尽,中、晚泥盆世呼吉尔斯特组和洪古勒楞组沉积时转而接受岩屑型再旋回造山带的物源供应,而早石炭世的物源则为过渡型再旋回造山带区。这种物源变化反映了成吉斯-塔尔巴哈台褶皱带的建造特征和隆起过程。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铜山铜矿床系多宝山铜矿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和多宝山矿床同是中亚造山带东段最古老的斑岩铜矿床(奥陶纪)。铜山断裂为铜山斑岩铜矿床内最为重要的一条成矿后断裂,它截切矿体和蚀变带,因而导致矿化中心、深部找矿方向不明。现阶段的研究对其运动学特征还存有较大争议,缺乏对该带变形特征与性质的细致观察与鉴别。据此,本文开展详细地野外及室内研究工作,取得如下新认识:1)铜山断裂为近东西走向的压扭性断裂,最典型的构造几何学特征为发育北东-北东东走向劈理、构造透镜体、以及岩脉及热液脉扭曲现象。2)断裂带内石英、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的镜下变形特征和石英C轴组构特征显示低温变形条件,依据矿物和岩石变形特点判断铜山断裂主体为脆性断裂。3)构造解析表明铜山断裂运动学特征为:上盘由南东向北西方向斜向逆冲。综合断裂上、下盘地质体界线、蚀变和脉系分布特征等,判断上盘相对下盘大致沿NW320°方向水平移动距离700~800m,垂向抬升550~700m,错开蚀变外带(青磐岩化带、石英-绢云母-伊利石-绿泥石化带)和矿化带。4)铜山断裂的次级断裂截切了中晚三叠世白云母花岗岩,推测铜山断裂活动时限晚于中晚三叠世。5)复原铜山断裂上盘和下盘的空间位置至铜山断层活动前,重建铜山铜矿床蚀变带-矿化体,初步判断铜山断裂活动前铜山矿床为纺锤形态。根据重建后矿化和蚀变的分布规律推断下盘Ⅲ号矿体的南侧位置应有尚未发现的成矿斑岩和矿体,为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疆富蕴县下石炭统南明水组沉积相及其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庞绪勇  王宇  卫巍  徐备 《岩石学报》2009,25(3):682-688
新疆富蕴县以南下石炭统维宪阶南明水组的主要沉积相类型为扇三角洲相、滨海相、海岸平原相,其中扇三角洲相又分为扇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滨海相主要为临滨亚相。古流向集中于320°~340°,表明物源来自研究区东南方向,推测早古生代塔尔巴哈台褶皱带东段是研究区南明水组的蚀源区。准噶尔东北部早石炭世维宪期古构造格局可能包括准噶尔古陆东北缘由早古生代褶皱带构成的剥蚀区(隆升区)和该剥蚀区西北以南明水组为代表的晚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表露头样品的常规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资料,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方面,对新疆北部布龙果尔地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暗色泥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黑山头组有机碳含量高,经风化校正后达中等烃源岩标准.有机显微组分由腐泥组、镜质组和惰质组组成,有机质类型为Ⅰ、Ⅱ1、Ⅲ型,处于高成熟演化阶段.虽然样品分析结果受地表风化作用影响严重,但该区下石炭统黑山头组暗色泥岩具一定的生烃能力.  相似文献   
5.
勉(县)-略(阳)-宁(强)地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在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西北缘的接合部,是中国大陆造山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矿化集中区,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对岩浆岩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促进对岩浆-成矿活动规律的系统认识.文章通过对勉略宁地区铜厂湾金矿区内辉绿岩脉进行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讨论了辉绿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形成构造背景及其对区域找矿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辉绿岩脉的成岩年龄为(199.6±1.8)Ma,为早侏罗世.全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w(SiO2)为47.13%~51.56%,w(MgO)为3.83%~6.41%(Mg#=37~48),w(FeOT)为9.36%~12.74%,w(TiO2)为1.37%~1.86%,呈亚碱性,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ΣREE)为60.18×10-6~189.0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显著((La/Yb)N=2.66~9.12),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具有右倾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Eu的弱负异常(δEu=0.6~0.97),与原始地幔相比具有明显的Nb、Ta、Sr负异常和Ba、K正异常.尽管铜厂湾矿区辉绿岩地球化学组成具有弧岩浆岩的特征,但根据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笔者认为辉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南秦岭后碰撞阶段,造山带整体处于减压增温的特殊构造体制,地幔物质上涌,底侵作用使得下地壳物质发生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混合型岩浆.  相似文献   
6.
沉积型锂资源成矿作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积型锂资源作为可利用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储量大、分布范围广而备受关注,但对于锂的赋存状态、赋矿沉积岩的沉积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成矿作用特征观点不一。通过对国内外沉积型锂资源成矿作用的综合分析,文章尝试总结出沉积型锂资源的成矿作用规律。综合国内外沉积型锂资源(矿床)的特征分析,沉积型锂资源主要赋存于黏土岩、铝质黏土岩及铝土矿中,部分分布于绿豆岩(凝灰岩)以及砂岩、泥岩等碎屑岩。锂在其中的赋存状态多样,主要以类质同象或离子吸附形式赋存在绿泥石、蒙脱石、高岭石和伊利石等黏土矿物中,个别为可开采的独立含锂矿物。多数沉积型锂资源沉积在湖相、泻湖相等低能的还原环境中,富锂岩石主要来源于岛弧类长英质火山岩和少量碎屑岩-碳酸盐岩,且源区母岩经历强烈的风化作用,沉积物可能经历再旋回的搬运过程。富锂岩石源于大陆岛弧环境,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或克拉通盆地。火山岩和含锂地层下伏的碳酸盐岩均可能是沉积型锂资源中锂的来源,成矿源区的不同造成了沉积型锂资源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王宇  卫巍  庞绪勇  徐备 《岩石学报》2009,25(3):699-707
通过对实测剖面层序和沉积特征的详细分析,将塔城北部晚泥盆世塔尔巴哈台组下亚组由下向上分为四个沉积相组合,分别为浊积岩相、浅海陆棚相、滨海相及海陆交互相,构成向上变粗变浅的沉积序列。古流向和沉积演化分析表明,塔城北部地区晚古生代初期位于成吉思-塔尔巴哈台褶皱隆起带以北,其性质为向北开放的大陆边缘,发育晚古生代塔尔巴哈台组深海、浅海、滨海到海陆交互相的沉积体系。准噶尔西北塔城地区晚古生代早期古地理格局可能由南部成吉思-塔尔巴哈台早古生代褶皱带形成的隆起区和其北的向北开放的大陆边缘构成。  相似文献   
8.
桂北宝坛地区作为为数不多的新元古代岩浆Ni-Cu硫化物矿田,对区内成矿岩体开展岩浆演化过程和构造背景方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地苏赋矿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相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岩体自西向东发育三个脉动韵律:辉石岩、辉橄岩-橄辉岩-辉石岩-辉长岩、闪长岩,铜镍硫化物矿化形成于前两个韵律底部;闪长岩锆石U-Pb年龄857±8Ma限定其成矿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岩体Mg~#值为71.91~80.07,m/f比值为2.56~4.02,MgO与Al_2O_3、CaO负相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的配分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Ti明显亏损,与陆缘弧亚碱性玄武岩相似;δ~(34)S值在2.3‰~3.8‰之间,与MORB地幔结果不同(-1.57‰~+0.60‰)。岩石组合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为受过地壳混染和流体交代改造的部分熔融岩石圈地幔,具有岛弧岩浆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桂北宝坛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俯冲环境。岩浆侵位过程中地壳物质混染、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是促使桂北宝坛地区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发生硫饱和及硫化物熔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铜山斑岩铜矿床位于中亚成矿域东段多宝山矿集区的东南部。前人对其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但是针对其作为斑岩铜矿类型本身最重要标志的斑岩并未报道,且缺乏对该矿床基础矿床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笔者在详细的野外工作、岩相学和矿相学工作的基础上,首次发现了该矿床的矿化斑岩,并将矿区的蚀变、矿化、脉系,划分出热液期和表生期:热液期包括以磁铁矿-钾长石-黄铁矿(Ⅰ)-黄铜矿-绿帘石-绿泥石为特征的热液活动早阶段,以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Ⅱ)-少量闪锌矿-方铅矿及痕量斑铜矿为特征的主成矿阶段,以石英-方解石-黄铁矿(Ⅲ)为特征的热液活动晚阶段以及孔雀石-蓝铜矿及少量蓝辉铜矿为特征的表生期。根据镜下156个薄片中的蚀变矿物鉴定及含量统计,划分出1064勘探线剖面的蚀变矿物组合及分带;根据铜山断层上、下盘蚀变带的类型、组合、强度对比分析,推测热液蚀变成矿中心与斑岩体顶部大致位于ZK1064-2钻孔正下方1400 m深处,这为下一步深部找矿勘探提供了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