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砂西油田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部沉积相定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油田开发难度的加大,开发中仅仅把储集砂体的沉积相类型确定下来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求准确地预测砂体的宽度、长度等定量参数,这就是本文所指的沉积相定量研究。本文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在地层精细划分对比的基础上,对青海砂西油田E31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进行了定量研究,确定了分流河道砂体的宽度、宽/厚比等参数。研究表明,本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1200-3000m,厚多为5-10m,宽/厚比200-280。曲流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砂体宽多为 400-700m,厚多为3-6m,宽/厚比80-110。辫状分流河道砂体比曲流分流河道砂体普遍宽、厚是由于辫状分流河道频繁摆动改道引起砂体的横向拼合和垂向叠置所致。这种河道可称复合河道。利用“厚度中心法”可区分复合河道与单河道。由于不同沉积相的砂体宽度不同,在油田开发中井网部署方案应该不同。  相似文献   
2.
深层系一般指沉积盆地中埋藏深度在2 500~2 700 m以下的地层,其储集物性普遍很差,但在一定条件下,深部溶蚀作用可产生优质储层,形成成岩圈闭.然而这种成岩圈闭的预测一直是一个难题.安棚油田位于河南泌阳凹陷东南部,勘探成果表明,在该油田深层系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核三段下部(简称(核三下)席状的扇三角洲砂体中存在成岩圈闭.本次通过定量的成岩作用研究和成岩阶段划分,对成岩圈闭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核三下的砂体经历了压实、胶结、溶蚀等多种成岩作用,不同的成岩作用发生于不同的埋藏深度.2 700~3 100 m之间以胶结强烈为特征,属于胶结带.3 100~3 900 m之间以次生溶蚀孔隙发育为特征,尤其是3 200~3 600 m之间, 属于深部溶蚀带.本区核三下砂体自南而北埋藏深度逐渐变浅,其上倾方向处于胶结带的部分由于强烈胶结而变成致密层,可封堵油气,而下倾方向处于溶蚀带的部分由于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而成为良好储层,从而形成成岩圈闭.根据不同埋藏深度、不同成岩阶段孔隙发育和保存的特征,可预测成岩圈闭分布。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部上石炭统发育于碰撞后松弛垮塌构造环境,火山岩和烃源岩间互广泛分布,石炭纪末受板块挤压整体抬升遭受风化淋滤,使火山岩不整合风化体形成5层结构,其中溶蚀带和崩解带是有利储层发育段,火山岩风化体发育于古地貌出露水面区,低洼处和斜坡带发育较完整的5层结构,高部位一般缺失土壤层.风化体厚度与风化淋滤时间呈正向非线性指数关系,风化体厚度动态平衡时间约为36.3Ma,最大风化体厚度约450m,断裂发育处风化体厚度更大,长期风化淋滤区各种火山岩岩性均能形成风化体.火山岩风化体和烃源岩组合,发育源内火山岩风化体层序型、源上火山锥风化体准层状和侧源火山岩风化体梳状3种成藏模式,均可形成大型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该认识改变了火山岩油气勘探中寻找有利岩性和岩相带的传统模式,修正了新疆北部石炭系为盆地基底,不具备油气生成条件的观点,对指导火山岩风化体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指出中国中西部古生界存在形成大规模火山岩风化体地层油气藏的条件,是今后油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4.
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气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二氧化碳气是经济价值很高且应用前景十分广阔的非烃气体。黄骅坳陷二氧化碳气有多种成因类型,即有机成因、热变质成因和壳 幔混源成因,其中前两种分布较广泛。对于不同成因的二氧化碳气,其分布控制因素有所不同。有机成因二氧化碳气主要分布于生油凹陷周围,是烃类气体的次要伴生产物,并远离大断裂分布。热变质成因二氧化碳气主要分布在深部碳酸盐岩发育、岩浆活动较强烈的地区,并在大断裂附近富集;二氧化碳的含量比有机成因的高,但比壳 幔混源成因的低。壳 幔混源成因二氧化碳气主要出现在深大断裂附近,其分布虽然局限,但纯度是最高的。二氧化碳富集的地区常常是次生溶蚀作用较强的地区,因此也是寻找深部次生优质油气储层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成岩相是在一定沉积和成岩环境下经历了一定成岩演化阶段的产物,包括岩石颗粒、胶结物、组构和孔洞缝特征及其演化的综合面貌。成岩相的研究已成为低孔渗砂岩当前勘探阶段的研究重点。将广安地区须家河组四段划分为五种成岩相类型:粗中粒砂岩火山岩屑较强溶蚀低孔特低渗成岩相、火山岩屑弱溶蚀—强压实特低孔超低渗成岩相、中细粒砂岩压实致密相、中粗粒岩屑石英砂岩硅质胶结致密相以及方解石胶结致密相,并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的测井曲线特征。在单井成岩相分析基础上,通过编制成岩相的厚度百分含量等值线图、厚度等值线图、成岩相平面分布图等对成岩相进行了半定量化评价。  相似文献   
6.
扶余油层是松辽盆地南部最主要的含油层系,目前已进入致密油勘探阶段,查明成岩作用对致密油储层形成和分布规律的影响,对致密油勘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松南让字井斜坡带泉四段扶余油层为例,通过岩石薄片、黏土矿物X衍射、扫描电镜实验分析及物性、高压压汞等实验资料,开展成岩作用对致密油储层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扶余油层溶蚀孔隙发育的有效储层多为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砂岩。在埋藏深度1 750~2 250 m,I/S混层比为25%~15%,对应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A2期,此深度带为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目前致密油开采多在本带;当埋藏深度大于2 250 m时,I/S混层比小于15%,对应的成岩阶段为中成岩B期,储层进一步致密。将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常规储层及Ⅰ类致密油储层、Ⅱ类致密油储层与Ⅲ类致密油储层,在纵向上,随埋藏深度的增加,各类储层依次出现。研究区扶余油层致密油勘探最有利的是Ⅰ类和Ⅱ类致密油储层,最有利的勘探深度介于1 750~2 250 m。  相似文献   
7.
在不同时期,由于埋藏深度不同,成岩环境的氧化还原性不同,形成的胶结物的特征也就不同。有些情况下,胶结物期次之间是连续沉淀的,即呈“整合接触”。而有些情况下,两个期次之间曾发生过溶蚀,形成“不整合接触”。有些孔隙和裂缝形成早,其内胶结物的期次齐全,而有些孔隙和裂缝形成晚,就会缺失一些期次。因此,胶结物可以像地层一样进行划分和对比。据此可以分析成岩环境的变化,判断孔隙和裂缝形成的时期等。由于成岩环境的变化常与构造运动有关,因此胶结物地层学的研究可以间接地分析构造运动发生的时期。黄骅坳陷千米桥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的裂缝和孔隙中,充填了5期胶结物,每期胶结物阴极发光的特征不同,其中第二期与第三期胶结物之间存在溶蚀不整合。根据胶结物的特征,可划分出5期裂缝,形成于三叠纪、中晚白垩世、古近纪末、新近纪末等。  相似文献   
8.
构造对三级层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认为,一级和二级层序受全球性和区域性构造因素控制,全球性海平面变化是三级层序发育的主要因素,构造沉降是线性的、次要的。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东营三角洲沙三中亚段层序始于42Ma,历经1.5Myr。沙三中亚段层序发育在东营凹陷古近纪构造运动幕,无论是构造沉降速率还是断层生长指数都是最大的,该幕是构造作用最强烈时期,构造作用是决定沙三中亚段层序的主要因素,它改变了地层格架样式,而湖平面变化、沉积物的供给只是改变了沙三中亚段三角洲前积层的形态和大小。  相似文献   
9.
川中须家河组流体包裹体与天然气成藏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本区构造演化、生烃条件和储集条件及其时空配置的综合分析,根据烃类包裹体形成时间分布的广泛性和离散性,认为须家河组油气充注和聚集成藏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主要从晚侏罗世开始持续到古近纪末.天然气成藏时期不是表现为某一或某几个时刻或时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具有连续生烃、持续充注的特点.根据川中地区的沉积埋藏史,将须家河组的成藏过程分为早期深埋阶段和晚期抬升阶段.深埋阶段(晚侏罗世-晚白垩世)也是成岩圈闭的形成阶段和大量生烃阶段,油气呈层状蒸发式运移,形成"泛气田"(圈闭内气饱和度较低,致密砂岩介质中有一定的分散滞留气,大面积连片砂体普遍含气).构造抬升阶段(白垩纪末-古近纪末)产生断裂和裂缝,烃源岩中的气进一步释放,分流汇聚于孔渗性好的砂体中,形成大面积的"孤立气藏"(圈闭内气饱和度较高,致密砂岩介质滞留分散气较少).须家河组连片砂体与煤系烃源岩互层,生储盖配置得当,天然气成藏是一个持续充注的过程.大范围烃源层和储集层层状间互展布,产状平缓,油气以短距离垂向运移为主,是形成大面积低丰度大气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和成藏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低孔渗大气区地质特征、控制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不同类型气藏的形成机制.低孔渗砂岩连续型大气区的主要地质特征表现在:大范围、低丰度、连续分布、大气区的天然气聚集特征;广覆式优质烃源岩与紧密接触式生储盖组合;主要发育于大型陆相坳陷或海陆交互相浅水河流三角洲体系:大范围准层状岩性型、成岩型和毛细管压力型为主的多种圈闭类型共生;存在达西流和非达西流双重渗流机理;多种类型气水关系并存,气水分布复杂化;甜点高产、带状富集、宏观连片的资源分布规律.低孔渗砂岩大气区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是:稳定的动力学背景和平缓的构造格局控制广覆式砂泥岩大范围交(间)互分布;大型缓盆弱水动力条件控制大范围浅水三角洲连续性低孔渗储层的形成;区域性差异成岩作用和非均一性成岩相控制有利储层和成岩圈闭群的发育;弱小弥散的成藏动力导致大范围连续分布的气藏资源丰度低.不同圈闭类型的低孔渗砂岩大气区具有不同的成藏机制:岩性圈闭气藏的分隔式压差交互机制;成岩圈闭气藏的分流式差异汇聚机制;毛细管压力圈闭气藏的非达西渗流机制.研究结果对深化和完善我国天然气地质理论,实现低孔渗天然气的预测评价和有效勘探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