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国平 《地球》2009,(3):52-55
您见过石头开花的神奇景象吗?您到过北京石花洞国家地质公园吗?石花洞,是明代高僧圆广法师于正统十一年(1446年)云游时发现的。由于工作的关系,笔者曾多次畅游于石花洞和银狐洞的石花丛之中。原始状态下的石花在惊险的洞道旅途中神秘、典雅、莫测;向社会公众开放后,走在石花丛中少了些惊险,多了些梦幻。当你游走在彩色灯光照射下的石花丛中,仿佛置身于仙宫别院,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由简别码(简码加判别码)代替编码法草图法地面数字成图的方法。与现行方法相比,该方法编码容易,操作简单方便,野外采集数据速度快,内业根据生成的简别码判读方便、编辑速度快,提高了整个成图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52006年许昌市逐日供电量和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供电量和这些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温度为影响本地用电量的主要气象因子,特别是夏季用电量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4.
铅锌矿山开发导致的重金属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   总被引:35,自引:4,他引:35  
以连续提取法和相关性分析研究了土法冶炼锌、铅锌和矿山开采导致的重金属在废渣及环境介质土壤、溪流沉积物中的积累,并分析了其环境危害性。结果显示,贵州赫章土法炼锌导致的重金属Pb、Zn、Cd在环境介质中的积累相当高。水城杉树林铅锌矿山开采引起的重金属积累则相对较低,但也明显高于背景值;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铁矿物对重金属有强烈的固定作用。除残渣态外,Pb、Zn在土壤、炼锌废渣中主要呈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沉积物中则为碳酸盐结合态。可交换态Pb、Zn含量变异较大,但在炼锌废渣、土壤中含量明显高于河流沉积物,暗示铅锌矿开发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危害更大。  相似文献   
5.
基于遥感和GIS的中国20世纪90年代毁林开荒状况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毁林开荒过程是一种林地变为耕地的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可以通过遥感和GIS技术对这一过程进行监测。本文通过覆盖全国的TM影像数据,对20世纪90年代林地转为耕地的面积及其空间分布进行分析,从而对全国毁林开荒过程进行遥感监测。结果表明,该时期有17630km2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不同面积等级的开垦过程在不同流域分布也不同:面积小于10hm2和介于10~100hm2的被开垦林地较广泛地分布于各大流域;而面积介于100~1000hm2的被开垦林地主要分布于松辽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东北东部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和云南省所在流域;大于1000hm2的被开垦林地则几乎全部分布于松辽流域、黑龙江流域和东北东部流域。坡度大于3°的毁林开荒地面积占总面积的295%;对土壤侵蚀背景的分析表明,土壤侵蚀强度以微度和轻度为主  相似文献   
6.
袁军  张国平  姚菊祥 《气象》2000,26(5):24-26
三基色柔光灯因其高技术指标和节能的特点 ,目前在电视台新闻演播室和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作者对三基色柔光灯的性能结构进行了分析 ,进而对三基色柔光灯在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2000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多次受到沙尘灾害的影响,对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采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沙尘灾害的过程监测、空间特点分析和下垫面状况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沙尘灾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了解,可以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防治等一系列决策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客观、及时的空间信息,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便减少沙尘天气的次数和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北方沙尘灾害特点及其下垫面状况的遥感监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2000年春季,中国北方地区多次受到沙尘灾害的影响,对生产、生活活动造成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采用遥感和GIS技术进行沙尘灾害的过程监测、空间特点分析和下垫面状况分析是一个有效的技术方法,通过对沙尘灾害发生、发展的环境条件的了解,可以减轻沙尘天气的危害、防治等一系列决策措施的制定、实施提供客观、及时的空间信息,有助于制定和实施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以便减少沙尘天气的次数和减轻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程度。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亚洲沙尘暴遥感监测的一些新方法,并对监测结果与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这些结果能够为GCM全球尺度沙尘模型提供参数和验证数据。本次研究结果为亚洲沙尘暴的中长期预测/预警系统提供了新的遥感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盛志军  周雨  张国平 《气象科技》2021,49(4):569-57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2019年春季江西两次强对流天气(以下简称"3·21"、"4·9"过程)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过程都由冷空气进入地面倒槽触发,"3·21"过程冷暖空气的辐合明显;"4·9"过程锋面辐合较弱,冷锋移动快。(2)"3·21"过程对流发生时湿层更深厚,对流层高层高值位涡库自上而下呈漏斗状延伸至400hPa,"干侵入"特征明显;"4·9"过程中低层整体湿度条件较差,中高层有明显干空气卷入,冷却蒸发作用导致的强下沉气流引发地面大风。(3)"3·21"过程回波有明显弓形特征,中气旋数量达9个;强冷空气从3km高度侵入,动量迅速下传,移速快,对大风等强对流预警有指示意义;"4·9"过程侵入冷空气浅薄,单体风暴VIL小,短临预警低估大风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