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针对简单框架式地铁车站结构的抗震特性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对于结构形式较复杂或多个地下结构间相互作用等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本文利用现有地震分析方法中的动力时程分析法对两个地下结构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进行系统对比分析,其中主体结构为三层三跨车站、附属结构为两层三跨车站。主要探讨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间距离的变化、两结构间连接形式对场地土以及主体结构地震响应特性的影响,分析比较场地土变形、主体结构变形、层间位移角以及内力在不同工况下的地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相邻地下结构与土相互作用形式较独立结构与土相互作用形式对场地土影响更加明显;当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间距离超过两倍结构宽度,附属结构对主体结构周围场地变形影响效应可基本忽略;同样当附属结构与主体结构间距离超过两倍的结构宽度,附属结构对主体结构的变形、内力基本已无影响,因此地震情况下相邻结构间相互作用影响范围基本为两倍结构宽度。与此同时,附属结构的存在对于主体结构抗震特性是不利的,不同连接形式中单层通道连接的形式变形以及内力方面均小于双层通道连接形式。  相似文献   
2.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研究进展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从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液化机理、抗液化性能判别方法、动力分析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介 绍和分析。结果表明,过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碎石桩的加密效应和排水效应方面。对水平剪应力分担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 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效果判别方法的研究还有待深入。目前,动力分析方法基本上以粘弹性理论为基础,应加强弹塑性及 粘弹塑性有效应力动力分析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液化特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饱和砂土地震液化问题是岩土地震工程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在多种可行的防治液化措施中 ,最普遍的方法是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抗液化研究的最新进展 ,对碎石桩的密实、排水减压和减震作用做了较详细的评述 ,最后还提出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特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编制完全耦合的三维排水有效应力动力反应分析程序,对可液化地基进行三维地震响应分析,探讨了不同土性参数、不同土层构成和不同附加压重等因素对可液化地基抗液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天然饱和砂土地基中的超孔隙水压力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在不同深度处,超孔压峰值到达的时刻比地震加速度峰值到达的时刻要晚;随输入地震加速度的减弱,深层处的超孔压开始消散或基本保持不变,浅层处的超孔压保持不变或略有上升,这一现象与土性参数、输入地震荷载的情况等因素有关;土性参数对土体本身的抗液化性能有重要影响,初始孔隙比越小,相对密度越大,土体的抗液化能力越强;附加压重有利于地基抗液化能力的提高;随着附加压重的增大,超孔压比减小;附加压重对地基中超孔隙水压力的增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土工合成纤维土补强机理试验研究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艳美  张旭东  张鸿儒 《岩土力学》2005,26(8):1323-1326
对土工合成纤维土(TEXSOL)的补强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各种因素对纤维土补强特性的影响规律及已有纤维土强度计算经验公式的缺陷,并在大量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一系列经验系数如K,Q,R,P等,得出了各种影响因素与纤维土补强特性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纤维土粘聚力的增量与纤维的韧度、细度及纤维土的配合比等参数有关;提出了能反映多种影响因素的纤维土补强计算经验公式;最后将直壁高度法推广到纤维土挡墙的设计中,并应用所提公式对纤维土挡墙进行了内部稳定分析。  相似文献   
6.
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设计方法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碎石桩复合地基抗液化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评价 ,并对施工技术作了介绍。基于复合地基抗地震液化作用的分析 ,提出一种合理的抗液化设计方法 ,该方法能够体现碎石桩复合地基的加密、排水和减震三方面的抗地震液化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配合地质找矿工作,1957年我们在清原矿区跳石背地区及矿区外围进行了4.8平方公里物探精查和120平方公里物探普查工作.在全部测区内进行了金属测量工作,获得了一定的地质效果.为进一步开展金属测量工作,提高普查找矿的效果和质量,现将此次工作成果及作法做如下介绍,供大家参考.一、区域地质简述矿区主要构造有浑河大断裂(约呈东西向),并有与其成锐角、近乎平行的"羽毛状"断裂(多在北侧).这组北东走向的断裂与浑河大断裂的形成有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开挖工序以及围护结构作为永久结构在明挖车站的抗震设计校核中的作用,基于以灌注桩作为支挡结构的郑州市某明挖结构地铁站,采用Plaxis2D建立二层单柱双跨矩形框架式有限元模型,采取硬化土本构,建立考虑分步开挖、和不考虑开挖的模型,进行有无围护墙及不同墙厚抗震验算。研究结果表明:侧墙作为主要抗侧力构件,在地震荷载作用下,不考虑开挖时结构上部弯矩设计值偏小31%,侧墙和底板的设计偏于保守,弯矩偏大87%和64%。在顶中底板和下部侧墙的计算偏差呈现出随深度增加的变化趋势,如不考虑开挖的下部侧墙剪力计算偏差由36%增加至122%。而连续墙的刚度的折减对结构内力造成的影响在5%以下。因此在该种软土地层的抗震设计中需要考虑开挖以及设计年限内的地连墙对结构弯矩设计的影响,重点对剪力墙底部、以及中柱的顶部和底部进行内力校核。  相似文献   
9.
填方路基振动台动力破坏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金贝  张鸿儒  李志强 《岩土力学》2011,32(10):3075-3080
填方路基抗震安全是西部公路建设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以"5.12"汶川地震灾区典型填方路基为背景,采用红层软岩和石英砂为模型路基材料,设计并完成比例为1∶20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在满足相似律的条件下,通过输入不同地震波类型、频率和振幅,系统地研究填方路基在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和损伤破坏过程。试验模型尽可能全面地模拟影响填方路基地震响应的各种主要因素,包括路基与挡墙动力相互作用、路基施工过程、边界条件等。试验结果表明,加速度沿水平方向的响应呈现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总体上,模型路基对输入地震波具有明显的放大作用,在水平向地震波作用下,沿路基坡面向上,加速度峰值放大系数呈现递增趋势,路肩附近急剧增大,在逐级增加的输入地震作用下路基发生多处开裂。试验模拟呈现填方路基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及其损伤破坏过程,确定抗震薄弱部位,为全面评价路基的抗震性能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现状图是用空间方式表达一定区域内的当前土地利用类型分布、面积及土地利用结构的专题地图。土地利用现状图作为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能够为政府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国土整治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