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9篇
海洋学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龙首山岩群成岩时代探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利用颗粒锆石 U- Pb法获得了龙首山岩群奥长花岗岩 2 0 15± 16 Ma的上交点年龄和 4 5 2±16 Ma下交点年龄 ,上交点代表成岩的时代 ,下交点揭示的为广泛发育的加里东期同碰撞热构造事件 ;结合 Sm-Nd、Rb- Sr法的年龄数据和区域地质对比 ,认为龙首山岩群成岩时代属古元古代 ,它反映的是华北陆台除 2 5 0 0 Ma和 180 0 Ma之外 ,又一重要构造 -热事件  相似文献   
2.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裂缝型油气藏油气产量占整个石油天然气产量的一半以上,是2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但目前致密储集体裂缝参数的定量表征和空间分布规律定量预测评价,仍是石油地质界的前沿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对裂缝及裂缝型油气藏预测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世界上大多数裂缝性油气田的裂缝主要为构造裂缝,对构造裂缝空间分布规律的合理预测评价,无疑对油气勘探开发起到科学的指导作用。本文综述了储层裂缝研究现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法,同时通过近几年工作典型实例阐明裂缝研究在不同类型油气藏勘探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近SN向构造形成机制与油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近SN向构造在中国中西部各盆地都有发现,其规模不大,但对油气成藏却具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大量钻探、物探、实验分析和测试等资料,以及构造形迹分析、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古地温场的响应和磁组构分析资料,较为系统地阐述了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探讨了柴达木盆地内近SN向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川北阆中地区大安寨段构造应力场与油气成藏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对川北阆中地区大安寨段中生代以来构造应力场基本特征进行研究,利用构造应力场驱油理论和方法,进行大安寨段油气成藏预测的尝试,进而指明了现今有利的油气分布地区,为川北阆中地区油气滚动勘探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边界为近南北和北北东向;②由浅层向深层,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③盆地西南部油区棋盘格式构造的结点为构造压力低值区;④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都是构造压力的低值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苏北盆地天长箕状断陷断裂体系及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北盆地的油气圈闭以“贫、小、碎、散”著称,是我国东部极复杂小断块中的代表。而天长箕状断陷斜坡环境的断块更加破碎,其特殊的构造运动背景造就了该地区极复杂的断裂体系,油气的运移和油藏的形成与之密不可分。研究认识断裂是深化勘探和实现滚动勘探开发的前提。断裂研究着眼点既要掌握局部,更要从成因联系上来研究一个整体——断裂体系。本文着重于方法认识,旨在对其他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构造裂缝预测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岩石破裂法、主曲率法、能量法、统计学方法.针对不同类型致密油气(田)藏,可采用不同方法或多方法综合处理.以川西新场气田为例,采用统计法和岩石破裂法相结合,预测了新场晚侏罗统蓬莱镇组中、上砂层组(J3p1、J3p2)、中侏罗统沙溪庙组(J 2 s)"A"和"C"砂岩层和千佛岩组(J 2q)砂砾岩层中裂缝发育状况.结果表明,研究区大部分高产气井和产气井与预测的喜马拉稚期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发育区一次发育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具有两层以上裂缝发育区的叠合区,是天然气聚集最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8.
真12断块E2s1^6是真武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以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为基础,通过流动单元、隔夹层、渗透率韵律类型等,研究与渗透率变化有关的储层非均质性,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通过油藏数模模拟两类剖面和建立不同含水期集层渗透率模型,研究油藏纵向油水运动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为E2s1^6油藏最终提高采收率、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和构造应力场驱动油气运移的流固耦合分析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部的构造应力场及流体运移势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盆地西部油气运聚的规律是:①区域主要构造格架或构造体系控制了构造压力低值区的展布,二级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边界为近南北和北北东向;②由浅层向深层,构造压力低值区的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③盆地西南部油区棋盘格式构造的结点为构造压力低值区;④不同构造层油气流矢量聚集区往往都是构造压力的低值区和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0.
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与油气渗流规律研究现状和进展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裂缝型油气藏是21世纪石油增储上产的重要领域之一,但裂缝储层本身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研究难度。从国内外研究现状来看,尚缺乏一个能全面解决构造裂缝定量预测问题的研究方法,对裂缝型油气藏预测及评价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储层裂缝研究主要涉及 3个方面的关键内容,即地下裂缝识别、裂缝空间分布预测和裂缝参数定量表征。构造裂缝发育规律、形态特征以及油气等流体渗流规律主要受控于构造应力场和储层岩石物理性质的非均质性。强调构造应力场与岩石力学属性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已成为构造裂缝空间定量预测的主流,固体应力场和流体压力场的联合作用构成流体运移的驱动机制。我国拥有相当数量的裂缝储层的地质储量,进行裂缝型油气藏研究与预测,无论对西部还是东部深层油气藏的勘探突破均有深远意义。系统综述了储层裂缝定量研究和预测方法以及裂缝储层油气渗流规律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