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6篇
地质学   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证明了下面两个定理:(1)设n,k≥2为正整数,a为有穷非零复数,F为区域D上的亚纯函数族,F中任一函数的零点重级至少为k.vf,g∈F,fLn(f)与gLn(g)IM分担a.则F在D上正规,其中L(f)为f(k)+a1f^(k-1)+…+akf,这里a1,…,ak为常数.(2)设n,k为正整数,且n≥2,a为有穷非零复数,F为区域D上的亚纯函数族,F中任一函数的零点重级至少为k,且fLn(f(z))=a能够推出|f^(k)(z)|≤A,其中A为正数,则F在区域D上正规.  相似文献   
3.
乙醇对锯缘青蟹碱性磷酸酶活力与构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研究锯缘青蟹碱性磷酸乙醇微扰后的分子构象变化情况。乙醇对酶分子构象有显著的影响,酶的内源荧光强度随乙醇浓度增大而增加,荧光发射峰逐渐发生红移,说明酷氨酸、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发生明显的变化;紫外吸收光谱在278nm吸收峰随乙醇浓度增大而增强。这些结果表明,酶蛋白分子中的生色基因残 基的微环境发生变化;酶的剩余活力随着乙醇浓度增大而迅速下降,经乙醇失活的酶在正常的测活体系中监测酶活力,发现酶活力可以回升到92%以上,说明酶的乙醇失活是可逆的,可以通过稀释复活。测定乙醇对酶的抑制动力学,表明乙醇对青蟹碱性磷酸酶的抑制作用是反竞争性机制,其抑制常数Ki为11.8%。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面临总量庞大但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还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加速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着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只有认真分析农村人力资源的特点和现状,探索科学的发展对策,才能适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迫切需要.现对如何开发利用农村人力资源作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涵韬  林鹏  郑文竹  孙晟  郑志强  林凡  陈鹭真 《台湾海峡》2001,20(1):66-71,T005
本研究工作以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7种红树植物为材料,采用改进的CTAB法获得了纯度较高(A260/A280在1.6~2.0之间),得率高(DNA平均得率约为120×10-6m/m,FreshWeight),片段完整(片段大小约为23kb左右)的基因组DNA,并运用RAPD技术对这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个有效引物,并利用这9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352条DNA带.利用UPGMA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得出7个种的DNA分子分类系统图,并与传统的分类进行比较,发现结果相符,从而确定了RAPD技术用于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研究的可行性,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应用正规族理论及Zalcman引理,推广了Yuntong Li和Yongxing Gu一个亚纯函数正规性的定理,得到了下面的定理,即:设罗为复平面上一区域D上的亚纯函数族,k,n≥k+2为正整数,a为非零有穷复数,L(f^n)的表达式为a0(f^n)^k)+a1(f^n)^(k-1)+…+ak(fn),其中a0≠0,a1,…,ak为复数,对任意的f,g∈F,L(fn),L(gn)在D内分担a,则矿在D上正规.  相似文献   
7.
四川多旋回叠合盆地的形成与演化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是典型的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过程的克拉通盆地,在其多套沉积层序中富含天然气,天然气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近年来连续发现了普光、龙岗、合川、新场、九龙山和元坝等多个大气田.揭示四川盆地的形成演化过程,不仅为探讨克拉通盆地的成因机制奠立重要基础,而且为探索强烈构造活动环境之下油气有效聚集与保存机制提供重要线索.本文利用...  相似文献   
8.
米苍山位于四川盆地北缘,受秦岭造山带由北向南挤压作用的影响,构造变形特征复杂,深入研究米苍山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对陆内造山作用以及山前冲断带油气勘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米苍山地区的野外地质考察,对地表产状进行详细观测,建立了米苍山地区东河地表地质大剖面,并且利用等倾角区划与轴面分析,对东河剖面进行构造解析,建立了米苍山造山带构造几何学模型,通过构造楔模型分析了米苍山扇形隆升机制,通过不整合面分析,对四川盆地北部米苍山构造变形时间进行了研究。米苍山南缘基底发育4个构造楔,是影响米苍山南部地层抬升的主要原因,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底部滑脱层为元古界变质岩,前缘单斜带由嘉陵江-雷口坡组膏岩层作为滑脱层产生的反冲断层控制,寒武系滑脱层与震旦系滑脱层共同影响了大两会背斜的形成,而米苍山北缘则发育单个构造楔,其顶部滑脱层为震旦系,元古界变质岩为底部滑脱层; 通过对米苍山地区不整合面研究,米苍山造山带自中生代以来,至少经历了印支期与燕山期两次大规模的隆升。因此,米苍山前表现为多期次多层滑脱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9.
通南巴背斜发育于四川盆地东北米仓山冲断构造带和大巴山弧形冲断构造带的构造叠合部位, 其形成与演化受到米仓山与大巴山的联合影响, 然而目前其变形特征以及变形机制认识尚且不清楚, 精细研究通南巴背斜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对于揭示背斜成因机制以及认识陆内构造变形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以覆盖通南巴背斜的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 运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和平衡复原等方法, 精细刻画出通南巴背斜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 并建立构造模型, 探讨其成因机制.研究表明, 通南巴背斜总体具有"东西分段、上下分层、早晚期构造叠加"的特征, 具体表现为: 1)受控于三叠系嘉陵江组膏盐滑脱层、志留系泥岩局部滑脱层以及前震旦系滑脱层, 通南巴背斜分为上、中、下、深4套构造层, 表现为多层滑脱变形特征, 其中, 中部构造层变形强度最大; 2)深部(前震旦系)构造楔发育于整个通南巴背斜, 其个数和几何学形态的变化直接影响了上覆背斜形态以及分段性背斜高点差异; 3)位移沿楔端点向前传递过程中, 受到川中刚性基底的阻挡, 背斜前翼旋转, 形成次级褶皱调节断层; 4)通南巴背斜晚期受大巴山向西南推覆挤压的叠加作用, 表现为中部构造层在东北段发育一系列双重构造和叠瓦构造, 并导致嘉陵江组以上地层被动变形褶皱.  相似文献   
10.
通南巴背斜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中三叠世以来经历多期构造挤压与叠加作用,其形成与演化主要受到米仓山构造带由北西向南东冲断挤压作用的控制以及大巴山构造带由北东向南西构造叠加的影响,因此,厘定通南巴背斜的构造活动时间可以有效约束米仓山中三叠世以来陆内变形时间,亦对区域构造变形时序以及米仓山基底冲断变形特征有指示意义。本文以两条地质剖面为基础,刻画出背斜南翼中-上侏罗统旋转生长地层特征,表明地层发生褶皱的启动时间为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早期,并且通过长剖面解释,认为米仓山基底发育楔入冲断构造,楔端点位移沿前震旦系滑脱层向盆地扩展传递导致了通南巴背斜NE向构造的形成。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模拟显示,通南巴背斜分别于晚白垩世早期(95~90 Ma)和新生代中晚期(~24 Ma)开始快速隆升剥蚀,隆升速率分别为0.06~0.085 mm/a和0.133 mm/a左右。通过汇总区域低温热年代学样品点,分区建立构造变形时空序列,得出川东北地区在中-晚侏罗世、白垩纪以及始新世-中新世分别发生一次米仓山由北向南的构造扩展以及大巴山由北东向南西的构造叠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