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6篇
测绘学   1篇
地质学   17篇
自然地理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武隆喀斯特景观特征及世界自然遗产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隆喀斯特"遗产提名地位于重庆市东南缘,乌江下游峡谷区,包括芙蓉洞芙蓉江、天生三桥和后坪三个相对独立的喀斯特系统.由峡谷、天生桥、天坑群、洞穴和竖井群、伏流、洼地、蚀余石峰、瀑布和泉等喀斯特现象和要素构成.其中,芙蓉洞次生化学沉积物种类多样,景观秀美,科学价值高;三座天生桥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串珠式天生桥群,景观壮丽;箐口天坑群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的冲蚀成因天坑群.同时,三个喀斯特系统是在地壳持续间歇性抬升、河谷深切、排水基准面下降、含水层包气带不断增厚的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类型河谷喀斯特地貌的杰出代表,生动记录了长江三峡地区更新世以来喀斯特发育演变的特征,是研究这一地区的喀斯特过程及性质的突出例证,具有进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溶洞穴数据库建设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洞穴这一具有多方面价值的、不可再生的国土资源而建立了中 国岩溶洞穴数据库,首期完成900个洞穴数据建库工作。数据库中含有图、文、声、 像等方面的数字化信息,数据容量2500MB,作为非商业数据,可通过授权共享,为 科研机构、旅游行业和公众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正>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奇景遍布。在纵横万里的神州大地上,十分之一的陆地面积是岩溶出露区,加上埋藏在地下的碳酸盐岩,岩溶总的分布面积达340km~2。其间有丰富多彩的岩溶形态,各种各样的岩溶地貌类型和难以胜数的地下洞穴。从世界最高峰至海平面附近都有岩溶地貌分布,从海拔近6000m的高山到地下2000~3000m深处都有岩溶洞穴存在。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我国的岩溶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喀斯特天坑略论   总被引:15,自引:11,他引:15  
上世纪80年代,人们知道我国四川省兴文县的石海洞乡(石林)风景区有个“小岩湾”的大型喀斯特漏斗,但多少年来并末引起喀斯特学术界的重视。近年来,随着这类喀斯特形态在我国南方喀斯特区的一系列重要科学发现,为我们对这一现象的一般性研究提供了机会。在初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应该将这类形态从大型漏斗中分离出来,并命名为“喀斯特天坑”(karst tiankeng)。本文是这一研究成果的初步小结,内容包括:国内外天坑的现有发现;喀斯特漏斗与天坑、天坑定义;天坑的成因类型、形成条件与发育阶段;天坑在科学研究及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南方石山区概况及其治理与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6.
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喀斯特地质遗迹及发育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寨天坑、天井峡地缝式喀斯特峡谷位于重庆市奉节县南部深切割峰丛谷地区,发育在一个流域面积280km2,落差1600m的喀斯特水文系统中,与巨大的地下河相连。前者深662m,口径626m,容积119×106m3,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坑;后者长6162m,最大深度229m,最小宽度1m,为世界上罕见的地缝式喀斯特峡谷,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天坑、地缝的形成条件,需要有连续沉积厚度巨大的碳酸盐岩层和平缓的岩层产状、高强度水动力作用地下河的存在、地表深切和地表地下排水基准面的长期大幅度下降、厚度相当大的包气带、地表与地下喀斯特作用协同等。天坑、地缝主要形成于峡谷期(三峡期),经历了3个演化阶段,即宽缓河流谷地阶段、峡谷及天坑地缝形成阶段和现代河谷持续深切阶段。  相似文献   
7.
岩溶洞穴成因研究和实验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93,12(3):285-291
<正> 岩溶洞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数以十万计。岩溶洞穴是岩溶地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岩溶地貌与其他地貌类型最重要的差别所在。  相似文献   
8.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7,(2):121-125
桂林市既是风景游览城市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以自然美为主体、人文美为客体而共同构成的谐调的空间地域综合体,具备发展旅游的极为有利的条件,天然岩溶景观是“桂林山水”的精华所在。从战略上看,应以大力开发地表岩溶峰林旅游资源最为重要。桂林岩溶峰林景观具有若干突出的优点:独特性、不可再生性和不可替代性、资源的“无限性”和可永续利用性。所以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以发展旅游业为主的桂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具稳态结构。  相似文献   
9.
桂林地区峰丛洼地的形态量计及其演化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朱德浩 《中国岩溶》1982,(2):127-134
<正> 桂林地区的岩溶峰林地貌发育在质地颇纯的碳酸盐岩地层之中,这些地层主要是:上泥盆统融县组的泥亮晶颗粒灰岩,桂林组的层孔虫泥晶灰岩,中泥盆统东岗岭组的泥晶生物灰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少部分发育于下石炭统大塘阶和岩关阶的碳酸盐岩相地层之中。本区的这些上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经受了多次构造运动,裂隙、节理和断裂十分发育,对水流渗  相似文献   
10.
徐霞客,名弘祖,号振之,今江苏省江阴县人,是我国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587年1月5日)生,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公元1641年3月8日)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