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质学   3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本文对羌塘盆地羌资3井索瓦组样品开展了详细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探讨了其有机母质来源及形成的沉积环境。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和甾类化合物。在GC图谱上,主碳数分别为n C17、n C18、n C23或n C25,OEP值为0.4~1.24,Pr/n C17值为0.68~0.99、Ph/n C18值为0.55~0.98,Pr/Ph为0.50~0.90。萜类化合物以C30藿烷占优势的五环三萜烷为主,含有三环萜烷和伽马蜡烷。甾类化合物以规则甾烷为主,C27、C28和C29规则甾烷构成了不对称的"V"字型,C29ααα20S/(20S+20R)和C29αββ/(ααα+αββ)的值分别为0.30~0.49、0.40~0.54。饱和烃色谱/质谱特征表明泥岩有机母质来源来源于具有水生生物的混合来源,揭示了其母质形成于一定盐度缺氧还原环境。镜质体反射率与成熟度参数均显示泥岩与沥青处于生油高峰阶段。生物标志物研究显示羌资3井沥青与泥岩在母质性质、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有相近的特征,它们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2.
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羌塘盆地已经发现了190余处油气显示。近年笔者在盆地北部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沥青脉。研究结果表明,该沥青脉产出于上侏罗统索瓦组地层之中,地层下部系与沥青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的中株罗统夏里组局部含油气显示的盐丘。沥青族组分(%)为:饱和烃5.72、芳烃18.46、沥青质52.37、非烃23.45,说明核沥青脉经过了运移、氮化的过程。同时,沥青脉产出于复背斜范围内,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这一发现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地质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西藏伦坡拉盆地沉积特征分析及油气地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对伦坡拉盆地的沉积演化和沉积体系特征的分析,对盆地内的生油岩、储集岩和盖层的空间展布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探讨,并对其空间展布进行生储盖组合研究、圈闭的特征分析。笔者认为,在盆地生储盖组合较好,具有油气开发的潜力,但是盆地目前的构造圈闭现状制约着油气地质的进展,可以在落实新的构造圈闭的同时,寻求非构造圈闭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西藏措勤盆地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沉积充填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的措勤盆地,在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期间具有以且坎-古昌-阿索裂谷带为沉积、沉降中心向南北两侧展开的古地理格局:①中晚侏罗世时期,裂谷带内由深水浊积岩、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碎屑岩岩片及基性-超基性岩等组成;裂谷带两侧由滨浅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组成。该期盆地古地理演化具有先变深后变浅的沉积序列。②早白垩世早中期,裂谷带内仍由基性-超基性岩、深水复理石碎屑岩及放射虫硅质岩和浅水碳酸盐岩及碎屑岩组成;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浅海相碎屑岩和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主要由滨岸.三角洲相碎屑岩及火山岩组成。各相带在纵向上均具有向上变深沉积序列。③早白垩世晚期,盆地以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为主,裂谷带附近以发育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裂谷带两侧的日松-革吉-它日错分区主要由开阔台地相灰岩组成;盆地南北部的措勤-申扎分区和木嘎岗日分区由局限台地相灰岩和陆源进积碎屑岩组成。  相似文献   
5.
迄今,尼泊尔及其南侧邻区元古宙以来的构造-沉积演化尚缺乏系统性研究.为了促进区域地质认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及新的研究发现,对尼泊尔低喜马拉雅带及以南的构造-沉积演化首次进行系统性总结与讨论.结果表明:尼泊尔低喜马拉雅带及以南与印度地盾北缘在地质历史中的构造-沉积演化息息相关,且自元古宙以来,发育了被动大陆边缘→陆内裂谷→被动大陆边缘→前陆盆地等不同构造演化阶段的沉积响应;尼泊尔西部的Dailekh群属于~1.8 Ga以前或前哥伦比亚超大陆之前的被动大陆边缘沉积;Vindhyan超群为下断上坳的陆内裂谷沉积,尼泊尔境内的Lakharpata群相当于下Vindhyan群;Gondwana超大陆裂解导致由北往南形成一系列初始发育时间越来越晚的裂谷盆地;Surkhet群至Siwalik群为被动大陆边缘至前陆盆地沉积,其中,Surkhet群Swat/Subathu组是喜马拉雅南侧地质历史上最后一套海相沉积地层,也是被动大陆边缘向前陆盆地转换期的沉积响应;Siwalik群大规模的磨拉石建造标志着喜马拉雅快速和大幅度隆升,该群沉积成岩后,印度-欧亚板块进一步的挤压作用导致了地质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后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形成MFT与Siwalik褶皱带,并奠定了喜马拉雅带现今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伦坡拉盆地有较大规模的油页岩出露,根据油页岩工业划分标准,伦坡拉油页岩属于含油率较高的高灰分、特低硫型油页岩。伦坡拉油页岩主要发育于丁青湖组之中,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相沉积环境。通过岩相古地理研究,发现伦坡拉油页岩厚度受沉积相带控制,呈规律性展布,从深湖半深湖浅湖滨湖呈环带状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位于盆地中央半深湖深湖相区的伦坡日、蒋日阿错地区油页岩厚度相对较大,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雁石坪地区中-上侏罗统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特征分析,认为其原始组分保存良好。在垂向上,碳、氧同位素的变化与沉积相演化和海平面曲线相吻合,说明它们与沉积环境的演化密切相关。结合碳、氧同位素的环境效应分析,认为中侏罗世雀莫错期沉积水体主要以陆源淡水作用为主,沉积环境属陆缘近海湖;布曲期为广海碳酸盐台地环境;夏里期为三角洲-淡化泻湖-潮坪环境。晚侏罗世索瓦早期为高盐度、高水温,相对局限浅海碳酸盐台地环境。中侏罗世至晚侏罗世早期经历了一次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和一次海侵过程。  相似文献   
8.
藏北羌塘盆地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构造特征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侏罗纪早期是研究羌塘盆地形成过程、判别盆地性质的重要时期.通过开展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的沉积相、古流向、沉积厚度统计等分析,恢复了该时期羌塘盆地的古地理面貌,提出了侏罗纪早期羌塘盆地并非前陆盆地,而是伸展构造背景下形成的裂陷型盆地.该时期盆地以中央隆起带为界,南部为陆缘开阔海盆地,形成滨岸-浅海陆棚相碎屑岩沉积;北部为陆缘近海湖盆,成盆初期(托尔期)发生强烈的裂陷活动,形成一套火山碎屑岩沉积体系,可识别出三个北西向分布的裂陷槽,巴柔期快速下沉,沉积一套厚达2 000 m以上的冲积扇-湖泊三角洲-湖盆相碎屑岩夹少量灰岩和石膏沉积,沉降中心位于湖盆南部,表现出明显的继承性,随后逐步向北东迁移,海水自中央隆起带中段频繁向湖盆浸漫.巴通期中央隆起带进一步下沉,南、北羌塘连成一个统一的拗陷盆地,从此沉积作用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藏羌塘盆地中部发现中高级变质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羌塘盆地至今没有片麻岩系基岩点住的报道。长期以来关于该盆地是否具有前古生代的结晶基底分歧较大。最近在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北缘兰新岭附近的俄久卖一带找到了具有中-深变质特征的片麻岩.追索确定片麻岩系沿逆冲断裂带出露,基岩出露宽度为50-200m,断续延伸长约4km。岩相学研究结果显示,片麻岩中含有典型的区域变质矿物矽线石和蓝晶石,结合附近发现的奥陶系仅经历了浅变质作用和新近的地球物理资料揭示盆地内可能有结晶基底。初步认为俄久卖片麻岩系为羌塘盆地的前奥陶系结晶基底岩片。羌塘盆地深部具有稳定的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0.
碳酸盐岩地区古风化壳岩溶储层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世界整装大油气田均以海相盆地为主,储集类型首推碳酸盐岩岩溶孔洞+裂缝.岩溶发育的程度除相控外,层序不整合界面与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的复合面,在表生成岩作用环境下可形成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型岩溶.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古喀斯特油气藏的重大突破,佐证了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特殊意义.我国海相盆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的形成和演化,均与加里东构造旋回中的幕次古隆起和海平面下降共耦,埋藏期和热水溶蚀的叠加可改善岩溶的储集性能.在大面积覆盖的油气田区预测古风化壳型的岩溶储层,可通过地震剖面追踪区域性地层不整合面和层序界面,圈出古岩溶的时空展布、推测古岩溶地貌以及与不同层位岩性相的关系.孔洞充填方解石与碳酸盐围岩的氧碳同位素有别,前者的Z值小于120,是反馈淡水岩溶环境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