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藏北多龙斑岩铜金矿集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藏北多龙矿集区产出环境和成矿动力学背景在青藏高原斑岩铜矿中独具特色,目前已经发现了多龙、多不杂、拿若、荣那等超大型—大型斑岩铜(金)矿,其有效找矿模式亟待研究总结。典型矿床的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对于进一步开展矿体定位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多龙矿集区铜金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内及岩体边部的黄铁绢英岩化和青磐岩化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及火山岩中。自含矿斑岩体中心向外存在中心对称分布的3个蚀变带,依次为弱钾化带、绢英岩化带和黄铁矿化-角岩化带。根据地、物、化、遥异常套合特征,划分出"三带五田"。"三带"为呈北西向雁列状排列的拿若—色那—尕尔勤铜金矿带、多不杂—波龙—铁格隆南铜金钼矿带和地堡那木岗铜金矿带;"五田"为拿若—赛角—荣那矿田、尕尔勤矿田、地堡那木岗矿田、波龙—多不杂矿田和铁格隆南矿田,并分别厘定了各矿田的基本组成与矿床地质特征。通过地、物、化综合异常分析,建立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指出铁帽、孔雀石化和蚀变花岗闪长斑岩体为地表寻找斑岩铜矿的直接标志;低磁异常间接反映遭受蚀变的花岗闪长斑岩体成矿母岩;激电高极化异常直接反映斑岩型铜矿体两翼的黄铁矿化带,间接反映硫化物带包裹着铜矿体;Cu、Au元素高异常反映成矿元素的区域富集。以此为基础,对拿若、荣那矿区掩埋矿体运用了"四位一体"找矿模式,发现隐伏斑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2.
小兴安岭地区位于松辽盆地的边缘,小兴安岭-松嫩和老爷岭两个陆块之间的拼接地带,中生代岩浆活动强烈,是濒太平洋构造-岩浆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有色金属的成矿集中区.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宝山地区在构造上位于兴蒙造山带东部的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花岗岩带北段,区内分布大面积的古生代-中生代花岗岩.其中海西晚期花岗岩,岩性主要为碱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锆石U-Pb法 LA-ICP MS测年结果为252.6±3 Ma.其主量元素表现出富Si、略富Al、富碱质和低Mg、低Ca的特点;微量元素表现出富集Rb、Nd、K、Pb、U和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的特点,并且Sr、Ba呈明显的负异常;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的特征,轻重稀土元素分馏程度较高.岩石总体上属于高钾钙碱性花岗岩,是岩浆经历了高度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矿物化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特征类似于S型花岗岩,源岩物质来自于地壳.  相似文献   
4.
铁格隆矿田位于班公湖_怒江成矿带西段的多龙矿集区西北部。2012~2013年中铝矿产资源有限公司在铁格隆矿田长5.5 km、宽3 km范围内探获2个超大型铜金矿床——荣那和拿若矿床,新增铜金属量640.27万吨,伴生金金属量136.14吨,伴生银金属量1780.09吨。文章重点研究了荣那和拿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找矿标志、矿体空间结构、三维勘查模型等。研究表明,两矿床的赋矿地层均为中侏罗统色哇组变质(长石)石英砂岩,但两矿床又有不同:1荣那矿床的斑岩_浅成低温热液体系中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控制了铜金矿体的分布,黄铁绢英岩化带构成主要矿化蚀变带;2拿若矿床东北侧为斑岩型高品位铜金矿体,黄铁绢英岩化带构成主要矿化蚀变带;西南侧为隐爆角砾岩型低品位铜金矿体,青磐岩化带构成主要矿化蚀变带。文章还介绍了近两年在该矿田找矿取得的实践经验:通过开展三维地质建模和蚀变矿物解译,结合物化探数据的二次开发,查明地质时空分布特征,建立矿床蚀变模型,进一步对资源进行动态评价,指导了成矿预测,提高了找矿效率。  相似文献   
5.
新街镁铁-超镁铁岩体是与峨眉山溢流玄武岩同期共生的层状岩体之一,可分为三个火成堆积旋回,包括六个岩相带,各旋回下部主要由超镁铁岩组成,上部主要由辉长岩、橄长岩等组成。对第一旋回和第二旋回下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其总体特征与峨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特征相似,其^87Sr/^86Sr,εNd(t),^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h/^204Pb分别为0.70610-0.70636,1.01-1.75,17.895-18.935,15.563-15.639,38.345-39.037,这种相似性显示了新街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具有成因联系,并且其同位素比值和高场强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和洋岛玄武岩(OIB)的相似性说明岩浆的源区可能为地幔柱。MgO和其它氧化物的相关性指示了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少量磁铁矿的分离结晶作用。另外,部分样品的(La/Nb)PM和(Th/Ta)PM大于1说明有地壳物质的混染或岩石圈地幔的混染。同时对O同位素值的测定结果表明,第二旋回和第一旋回上部的样品具有高δ^18O的特征(〉6‰),说明岩浆房的上部遭受了地壳物质的混染,而下部则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另外δ^18O与SiO2不存在正相关关系,指示了混染物不是上地壳,而是SiO2较低的下地壳。其Nd同位素和O同位素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其平均混染程度大约为12%-15%。可能正是由于下地壳物质的混染导致了岩浆中FeO含量的降低,从而导致硫化物发生熔离作用,并由此导致铂族元素的富集。  相似文献   
6.
攀枝花岩体是攀西地区一个典型含钒钛磁铁矿的层状辉长质岩体,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组成部分。其Sr、Nd、Pb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落在峨眉山玄武岩的范围内,同时也落在洋岛玄武岩范围内,说明攀枝花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有着成因联系,均与地幔柱作用有关。其低的δ18O值(<6‰)说明没有地壳物质的混染,其高的La/Nb比值(>1)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出现的负Nb异常则表明源区有岩石圈地幔物质的混染。因而攀枝花岩体是地幔柱和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岩浆房中没有经历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Mg#与P2O5的正相关以及P2O5与FeO含量的负相关,表明P不是导致氧化物熔体不混熔的主要原因;而Mg#与Fe2O3/FeO的负相关则说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氧逸度的升高可能是导致氧化物熔体不混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丽江地区的苦橄岩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西部,其与辉斑玄武岩、无斑玄武岩和玄武质火山碎屑岩共生。苦橄岩中的斑晶主要为富镁橄榄石,其F0含量最高达91.6%,CaO含量最高达0.42%,其内含有少量玻璃包裹体,指示了橄榄石是在熔体中结晶形成的。苦橄岩中的铬尖晶石具有高的Cr#值(73-75)。计算的初始岩浆的MgO含量大约为22wt%,初始熔融的温度为1630-1680℃。研究结果表明,玄武质岩石是苦橄质岩浆通过橄榄石和单斜辉石分离结晶形成的。苦橄岩和玄武岩的Nd-Sr-Pb同位素比值差别不大,只落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如εNd(t)=-1.3 to+4.0)。高的εNd(t)值以及抗蚀变不相容元素的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并且其重稀土元素特征指示了源区有石榴子石的残余,而且是低部分熔融的产物。同位素比值与抗蚀变不相容元素比值(如Nb/La)的相关性表明,岩浆形成过程中有少量的大陆地壳物质或者相对低εNd(t)组分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的混染。因此,总体上,苦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支持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头部熔融的成因模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