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8篇
地质学   36篇
自然地理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水文地质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作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在水文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文献追踪和分析,重点讨论了电阻率与含水率、渗透系数、含盐量等水文地质表征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并就该方法在地下水资源勘查、溶质运移动态监测以及水文地质参数反演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剖析,阐述了ERT探测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针对ERT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
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否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以霍林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对该流域特征及其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水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因素3个方面9项指标。应用因子分析法对流域内各县市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霍林河流域从上游到下游,水资源承载能力主要受水资源形成条件和开发利用强度的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及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霍林河流域下游地区为半农半牧区,土地利用的变化对该地区的生态环境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采用空间分析测算模型,揭示了1989~2001年期间该地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土地利用类型三减(草地、水体、湿地)两增(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变化规律;并通过马尔可夫模型预测出未来24年内该区土地利用类型的演变趋势,得出水田、旱田、林地、城乡用地的继续增加是以草地、水域、湿地的减少为代价的结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基于MODIS数据的松辽平原土地退化宏观评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该文利用植被指数、最小噪声化变换、纯净像元指数和匹配滤波等遥感信息定量分析方法,从MDDIS陆地观测数据中提取反映松辽平原土地退化状况的植被覆盖、盐碱化和沙漠化信息,实现土地退化制图及土地退化格局分析。MODIS数据及其定量分析技术,对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土地退化的宏观监测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内蒙河套平原砷中毒病区砷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河套平原砷中毒病区是内蒙最严重的病区之一。本文首次对病区环境中砷的价态、化合态以及砷的迁移、富集、转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粘质土、腐殖土有利于砷的富集,还原环境可使As^5+向As^3+转化,在富含腐殖质的还原环境中甲基化作用显著,使砷酸盐转化为甲基砷酸盐。河套平原砷的地球化学行为都是导致砷中毒严重流行的主要原因。通过勘探优质地下水,引用黄河渠系水和采用物理或化学降砷方法改水,可以有效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半干旱区是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最有潜力的地区。可是,该区生态环境脆弱,并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利用系统工程学的原理,从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容量的角度出发,对该区的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过程和演化模式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系统工程研究模式。在调控社会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利用水、土、生物资源,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提高自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抑制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力,使该区农业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和重建,建立起稳定持续发展的农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砷中毒病区的环境特征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林年丰  汤洁 《地理科学》1999,19(2):135-139
我国饮水型砷中毒的流行屡见报道,台湾嘉南,新疆奎屯,内蒙古河套及山西大同等地是我国几个有代表性的病区。病区多为河湖相和滨海相沉积,粘土,粘土质淤泥和有机淤泥层发育,为富含有要质的还原环境,地下水中的含量一般为0.2-0.6mg/L。有时还有氟,腐殖酸,甲基胂酸和某些烷烃类等的有害有机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严重的土地退化已经成为制约吉林西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生态 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结构失调、功能减弱是导致土地退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理本区的生态环境是防治土地退化的前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合理安排农、林、牧用地比例;集约化利用耕地,加大投入,重点提高中低产田的生产能力;大力开发农村替代能源,解决烧柴问题;加强管理,恢复草原生态,提高牧业的经济效益;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质量;加强法制,用经济手段保障土地质量;使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9.
第四纪地质环境的人工再造作用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年丰 《第四纪研究》1998,18(2):128-135
第四纪地质环境的人工再造作用是一个新概念。文章在回顾人类文明历史发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近50年来全球土地荒漠化发展的严重趋势。人工再造作用是人类过量的经济活动对岩石圈与生物圈接触介面产生的一种破坏作用,其动力是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及其巨大的物质需求。可将人工再造作用看作是第四纪中最新的一个地质事件。研究发现,这一破坏作用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的变化规律,因此可以采用Logistic数学模型开展深入研究。第四纪地质学家、环境地质学家对资源、环境、人口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应给以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松嫩平原为例,开展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研究。该区包括白城市、松原市等10个市县,土地面积46930km2。半个世纪以来,该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湿地萎缩、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荒漠化迅速发展,制约该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多元遥感数据为空间数据源,以3S技术为支持,以1km×1km的栅格单元为最小信息图谱单元,构建地学信息图谱-空间分析模型,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土地利用格局及其影响因子的空间回归分析; 及土地利用格局空间变化趋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到2019年该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功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湿地、水域、草地的面积分别减少61.37%,52.45%和45.77%,盐碱地面积增加21.76%。盐碱荒漠化将进一步扩张。因此,必须及早制订相应的对策与方案。
文章将地学信息图谱方法与空间分析方法相融合,构成地学信息图谱-CA­Markov耦合模型,以栅格图谱数据-元胞图形数据进行模型运算,将复杂的、变化的生态景观特征以图谱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研究的全过程实现了栅格化、数字化、空间化、动态化和图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