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2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脉钨矿床的多次成岩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各期次岩体及其岩脉,矿脉间的穿载关系以及“两层矿化”等地质现象,结合有关稳定同位素,成岩与成矿演化关系等资料分析,表明伴随多期次花岗岩浆的侵入,相应地发育有多期次成矿作用,可概括出一个多次成岩与多次成矿的演化模式。多期次成矿作用的研究,不仅可以查明矿体分布和矿化富集的规律性,而且对指导大型矿床的寻找和评价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2.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2):32-39
武夷及邻区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环太平洋成矿带中具有四大特色:(1)成岩成矿在时空上从陆内向陆缘发展;(2)岩浆成矿作用具多层次造浆与多层次就位成矿;(3)华夏系列多字型复合构造控岩控矿;(4)成岩成矿具北北东向向洋分带与纬向分带叠加的“双向”分带。武夷地区是寻找火山-斑岩铜、金、锡、银铅锌等矿产的重要成矿带,又是找寻动热变质或花岗岩-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3.
江西西华山脉钨矿床的形成与含钨花岗岩浆演化密切相关,“附加侵入”二云母或白云母碱性长石花岗岩的出现,对脉钨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脉钨矿床形成的全过程可概况为:从深熔—重熔花岗质岩浆产生→岩浆不断的分异并多次上侵→含钨岩浆的结晶分异(主侵入成岩)→碱质自交代→低熔岩浆的形成和气热分馏(附加侵入成岩)→细晶岩等的贯入和成矿流体最后从岩浆中彻底分离→成矿流体上升充填交代及其性质的演变→黑钨矿(长石)石英脉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我国首例角砾岩筒型多组元素矿床,位于湖北省阳新县富池镇境内,属长江中下游铁铜金银及铅锌等成矿带西段大冶-阳新成矿区丰山矿田。已探明该角砾岩筒有色金属Cu52.22万吨、Mo5661.88吨;贵金属Au19.29吨、Ag1015.78吨;非金属S352.48吨;稀散元素Re267.73吨、In82.32吨、Se921.46吨;尚有Pb、Zn、Au、Ag潜在储量分别为14.63万吨、21.28万吨、5~10吨、50~100吨;还伴生有Cd(0.05%~0.1%)已达工业利用要求。这种集有色、贵重、稀散及非金属…  相似文献   
5.
武夷山造山带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8,12(2):109-115
武夷造山带是加里东期和印支—燕山期形成的复合造山带。加里东造山带的结构比较分明,印支—燕山期陆内造山在北西—南东方向挤压兼左旋扭动和径向挤压的“双向”大陆动力制约下,形成了以北北东、北东向多字型构造与纬向构造相复合的控岩、控矿格局,它是中国东南部一条重要的火山—斑岩银铅锌、铜金、锡钨成矿带,又是找寻花岗岩—剪切带型金矿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6.
7.
热液成矿作用的复杂性和多期性,热液成矿作用与其他成矿作用(夕卡岩成矿作用、沉积—变质成矿作用等)的叠加现象,已经引起很多研究者的注意。作者通过对西华山、漂塘、瑶岗仙等许多钨、多金属矿床的研究,发现在华南地区目前不少已知的大型有色、稀有矿床。几乎都是燕山期多次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为此,认真研究和总结“多次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叠加特征”实有必要。本文以漂塘钨锡矿床为例,论证岩浆期后热  相似文献   
8.
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地区成矿作用与构造活动,动热变质-岩浆作用和中生代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武夷地区是一条重要的火山-斑岩铜(金),银铅锌,锡(钨)成矿带,又是一条重要的花岗岩-剪切带型金(银)成矿带。主导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复合的“多字型”断裂构造带。矿床分布呈北北东向向洋分带与近东西向分带,成矿时,空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9.
武夷山斑岩锡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上湾隐伏锡矿床的预测和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