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测量环境的特殊性给船舶测量带来了挑战,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船舶测量任务十分关键;本文采用全站仪配合球棱镜进行测量,在船头、船尾和船上分别架设仪器建立测站坐标系,通过公共点对各测站坐标系进行转换,统一建立龙骨坐标系,使船上所有测量点坐标均在龙骨坐标系下,以便在后期的安装测量及检测中能快速恢复龙骨坐标系并直接进行后续测量工作。事实表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船舶测量的要求,准确可靠地完成了船舶测量的任务。  相似文献   
2.
工作流技术是近年来在软件应用领域新兴发展的一个技术方向,在集成制造系统(CIMS)、企业过程重构(BPR)等领域具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工作流管理的基本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活动网络模型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实现方案。建议在办公自动化基础上,把工作流管理系统构建为管理信息系统,并与GIS结合,成为较为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工作流技术。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位于塔里木西南缘盆山结合带的喀什坳陷,新生代以来沉积了巨厚的海相及湖盆相地层。通过对野外实测剖面开展系统的沉积相分析及层序划分研究,并结合粒度分析,还原出新生代以来沉积盆地发展、演化过程。认识到新生代以来盆地的演化与印度、欧亚板块之间覆冲、拼合、碰撞以及青藏高原隆升有很好的耦合关系,同时从侧面也验证了青藏高原快速隆升的时间结点应在上新世末期之后。  相似文献   
4.
陈亮晶  孙锡良  皮景  王璨  欧健 《中国岩溶》2014,33(4):490-497
湖南宁乡大成桥地区至2012年产生岩溶地面塌陷484处。文章通过对地质环境条件及岩溶地面塌陷时空分布特征的分析,总结出本区岩溶地面塌陷的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1)岩溶发育区发生塌陷428处,占总数的88.5%;冲沟地形中发生岩溶地面塌陷339处,占70%;覆盖层厚度小于10 m区发生塌陷335处,占总数的69.2%;双层结构区发生塌陷266处,占总数的55%,分布密度为7.82处/km2;冲洪积成因土体产生塌陷404处,残积土中产生塌陷80处;(2)岩溶地面塌陷在雨季的4-7月发生281处,占总数的58%;2001-2006年平均每年产生塌陷20处,2007-2012年平均每年产生塌陷54处,逐年增加趋势明显;(3)484处岩溶地面塌陷全部分布在煤炭坝疏干排水形成的降落漏斗范围之内;(4)本区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岩溶发育,覆盖层厚度较薄、力学性质差且双层结构土广泛分布于冲沟及冲积平原,是产生塌陷的内在因素;矿区疏干排水是主要诱发因素,降雨分布不均、地表水渗漏及河道整治对塌陷产生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伊齐-小红柳峡位于博格达构造带东段的沙马尔他乌山之北,北邻准噶尔盆地,东与准噶尔造山带相接.由于在博格达造山带中未发现石炭纪洋壳的标志[1],因而被一些研究者称为陆内造山带[2,3],但其构造属性尚存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在裂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4~9;有的人则认为是岛弧[10~13],通过板块碰撞挤压而造山.  相似文献   
6.
博格达构造带位于北天山,挟持于准噶尔和吐哈盆地之间,东接准噶尔造山带,是研究准噶尔板块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的关键区域.前人的研究集中于石炭纪的构造演化过程;构造模式有岛弧[1~4]和裂谷5~12之争,未见有关前石炭纪构造-岩浆演化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欧健  卢昌义 《台湾海峡》2006,25(3):437-444
本文结合前人在生物入侵风险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针对厦门市外来植物入侵现状,建立了厦门地区外来植物入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由6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构成.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实地调研等手段,以厦门海域主要的入侵植物互花米草为例,评价其风险分值为85,入侵风险等级为“不可接受”.此外,本文还选取其他19种外来植物进行了风险评价与风险等级划分,结果表明。互花米草在20种外来植物中风险分值列第三,评价结果与其危害现状相符.  相似文献   
8.
苟富刚  李明亮  欧健  顾春生  蔡田露  毛磊 《地质论评》2022,68(3):2022062015-2022062015
工程建设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基础。以连云港城市规划区为例,探索地上地下工程建设适宜性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一体化评价是一个空间综合决策问题,涉及多个层次多种因素。借鉴经济领域的负面清单模式,基于自然因素的负面清单建立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一体化评价地上和地下评价指标差异性较为明显,地上评价考虑地形坡度、地基承载力、桩基埋深等11因素,而地下空间评价则不考虑地形坡度、桩基埋深等因素。基于层次分析法与熵权系数法的综合评价方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GIS平台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模型进行了工程建设一体化分区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工程建设适宜性好区和较好区分布广泛,占比73.94%-93.22%。随着竖向深度增加,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好的区域面积显著增加。地上空间适宜性主要受软土、腐蚀性土及地质灾害影响。浅层(0-15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浅埋厚层软土的影响,地下空间开发面临软土变形的风险。次浅层(15-30 m)与次深层(30-50 m)地下空间开发地质适宜性主要受砂层涌水量和岩土结合面的影响。从评价结果看,地下空间工程建设适宜性优于地上,建议地下空间分为3个竖向分层进行开发,充分开发利用15 m以浅的地下空间,超前规划次浅层与次深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应尽量避开适宜性一般区和差区。适宜性好区和较好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时应着重考虑。  相似文献   
9.
以苏北盆地平原区1∶5万灌云县、同兴街幅地质填图为例,在研究区内开展面积性电阻率测深勘探,辅以钻探、测井、地质钻孔联合剖面,浅层地震等方法,与电测深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突出该方法的经济性与有效性。利用电测深法获得了区内浅地表电性特征,为区内盐碱地的脱盐化提供依据;对区内地下水咸化特征进行了刻画,获得了区内咸淡水分布特征并对区域内淡水资源的利用提供指导;对区域基岩面特征及断裂构造特征进行划分,在区域东南角划分NE向淮阴—响水断裂。通过钻孔验证,认为直流电测深法在平原区地质填图中可以有效弥补钻孔密度的不足,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勘探方法,值得在平原区地质填图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0.
摘要: 对西昆仑山前依格孜也尔河阶地进行野外地质调查,获得阶地河拔、分布、发育及沉积特征等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阶地沉积相及沉积环境,进一步研究西昆仑山前河流阶地发育成因及河流演化过程。依格孜也尔河发育基座阶地T4和T3,堆积阶地T2和T1,阶地T1、T2、T3和T4时代依次为5~8 ka B.P.、18~30 ka B.P.、40~50 ka B.P.和80~100 ka B.P.。阶地形成主要受控于间歇性构造抬升,受气候变化影响较小,阶地类型差异主要受河流演化影响。阶地沉积相分析表明,T4和T3阶地分别为泥石流相和冲洪积扇相,河流侵蚀作用强,间歇性堆积; T2阶地沉积期河流系统出现重大转变,呈多旋回辫状河沉积,堆积作用增强; T1阶地为主河道-漫滩相沉积,侵蚀-堆积作用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