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沉积物变形构造是确定古地震存在的关键证据之一。拒马河流域野三坡地区雾迷山组中识别出2个软沉积物变形事件层,分别位于雾迷山组的底部、岩性段I的顶部。典型的变形构造有丘槽构造、水压破碎构造和液化脉构造。丘槽构造可进一步分成2类  相似文献   
2.
泸沽湖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对气候变化较为敏感,是开展古气候研究的理想区域。本文以孢粉为重要研究手段,对采自泸沽湖草海地区103cm的浅钻沉积物开展研究,采样间距2cm,共取得52块样品用于孢粉分析。沉积物年龄采用AMS-~(14)C测定,经校正之后钻孔底部年龄为3455cal.a BP。经实验分析之后,所有样品均含有丰富的孢粉类群,反映的植被组成主要以松(Pinus)林为主,铁杉(Tsuga)也较为常见,被子植物中则以栎属(Quercus)占绝对优势,栗属(Castanea)和木犀科(Oleaceae)植物也频繁出现,而草本植物则以禾本科(Gramineae)为主,蓼科(Polygonaceae)、菊科(Asteraceae)和莎草科(Cyperaceae)植物也是重要的组成成分,林下生长有大量的蕨类的植物,主要以紫萁属(Osmunda)、石松属(Lycopodium)和膜蕨科(Hymenophyllaceae)等为主,另外,采样点草海为季节性湿地,水生植物主要以香蒲属(Typha)和藻类植物中的双星藻(Zygnema)和水绵(Spirogyra)最为常见。为了获得该地区晚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曲线,本研究采用共存分析法分别对划分的四个孢粉带进行了古气候的定量重建,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分别为:3455cal.a BP至2585cal.a BP,MAT(mean annual temperature)=11.5~18.6℃,MAP(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797.5~1484.3mm;2585cal.a BP至1699cal.a BP,MAT=11.7~18.6℃,MAP=617.9~1523.1mm;1699cal.a BP至595cal.a BP,MAT=8.5~18.6℃,MAP=797.5~1484.3mm;595cal.a BP至今,MAT=5.7~18.6℃,MAP=617.9~1484.3mm。结果显示该地区3455cal.a BP以来气候经历了略微变暖-变凉-持续变凉-回暖四个阶段。本研究还将变化曲线与其他地区同时代的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年均温的变化趋势与格陵兰冰芯δ~(18)O以及祁连山敦德冰芯所反映的温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并可观察到中世纪暖期、晚全新世小冰期及现代温暖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疆阿克苏地区中、上奥陶统185块碳酸盐岩样品的磁化率测量和统计,结合碳酸盐岩微相分析和层序地层研究,探讨了碳酸盐岩磁化率变化与沉积环境、层序界面、准层序(组)等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水低能环境下沉积的钙质泥岩、瘤状灰岩、泥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低值,且磁化率曲线较为平直;浅水高能环境下形成的含鲕粒砂屑灰岩、鲕粒灰岩等通常对应于磁化率高值;碳酸盐岩地层中淹没型层序界面对应于磁化率测量值的明显减小;准层序(组)的上部单元碳酸盐岩磁化率值比下部单元明显增大,并且其曲线常呈高频振荡状。  相似文献   
4.
西藏保吉地区晚侏罗世珊瑚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班戈县纳木错西岸的保吉地区新发现了晚侏罗世牛津期-基默里奇期珊瑚化石14属21种及未定种。它们分别是:Goniocoracf.annulata Roniewicz,Calamophylliopsis cf.moreauna(Michelin),Thecosmilia?sp.,Calamophylliopsis?sp.,Micrabacia?sp.,Stylosmilia michelini M.-Edwards et Haime,Cladophyllia turbinata(Gregory),Cladophyllia?sp.,Thamnasteria?sp.,Ovalastraea?sp.,Montlivaltia?sp.,Latiastraea goldfussi(Koby),Donacosmilia cf.silinensis Liao,Thecosmilia baingoinensis sp.nov.,Placophyllia cf.rugosa Becker,Cladophyllia rollieri Koby,Thecosmilia cf.costata Fromentel,Goniocora?sp.,Pleurocora crassa(Reuss),Calamophylliopsis moreauna(Michelin),Trocharaea?sp.等。这些珊瑚表明其所在地层的时代不是中二叠世,因此不能划为中二叠统下拉组。通过与已有上侏罗统岩石地层单位的对比分析,该套地层应属于吐卡日组。本研究吐卡日组的发现证明了保吉地区的上侏罗统并非缺失,而是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这一发现进一步表明了措勤盆地上侏罗统并非缺失,也不仅仅是接奴群或者是拉贡塘组为代表的碎屑岩沉积,而且也有上侏罗统礁滩相碳酸盐岩地层。这一发现为开展措勤盆地礁滩相上侏罗统的油气勘探工作提供了地层古生物学证据,因此,笔者建议将上侏罗统吐卡日组作为措勤盆地新的油气勘探目标层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地层学研究近期面临的主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中包含了地球演化过程的许多重要信息,它是建立全球地质年代系统的重要基础。统一年代地层系统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基础地质工作、矿产资源勘查、地质环境评价和地质灾害预测与防治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因此一直受到广大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目前在《国际地层表》已建的110个阶中,已有65个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简称GSSP)被国际地层委员会和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批准确认,其中有10个GSSP被确立在中国,我国是拥有GSSP最多的国家。在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的102个阶中,也有59个阶得到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建立了部分地层单位的划分对比标准。虽然我国的地层学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在中国区域地层标准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区域地层单位与GSSP的对比、变形和变质较强烈地区地层学研究方法的确定、广泛分布的中新生代陆相地层划分对比、中国典型地层剖面保护和规范化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诸多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急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露头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为指导,对塔里木盆地西北缘柯坪地区奥陶系3个剖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柯坪地区奥陶系层序地层格架。柯坪地区奥陶系由6个三级层序组成,横向对比表明四石厂剖面发育最完整,同古四布隆和苏巴什剖面有地层缺失,只能识别出下部3个三级层序。碳酸盐岩磁化率测量结果表明,磁化率的变化趋势与相对海平面升降曲线之间呈负相关,并且与层序界面、层序内部各体系域之间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可以作为划分层序的一个辅助性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滇东昆阳群地层序列的厘定及其在中国地层表的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滇东地区中元古代昆阳群年代地层学研究,提供了新元古代青白口系柳坝塘组的几组高精度锆石SHRIMP U-Pb年龄,通过新元古代地层柳坝塘组与下伏地层(美党组、大龙口组和富良棚组)连续沉积关系以及昆阳群各组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将滇东地区建立新的"系"一级地层单位,即"玉溪系",填补其在中国地层表中待建系的位置。笔者通过进一步的野外地层追踪和对"原昆阳群"的锆石年龄数据的比对研究,明确了"原昆阳群"争议已久的"倒八序列"为华南古陆西南缘中—新元古代地层的正确沉积序列,并以此在滇东地区建立了完整中—新元古代地层及年代地层层序,结合华北古陆上已建立的西山系(1.4~1.2 Ga),本文将昆阳群分属于西山系(1.2~1.4 Ga)和玉溪系(1.0~1.2 Ga),重新厘定昆阳群时代的归属,以期填补中国地层表中的"待建系"。  相似文献   
8.
林宝玉  任纪舜  李明  武振杰 《地质学报》2018,92(10):2002-2017
根据中国主要块体奥陶纪达瑞威尔期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岩石学的特点,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国9个块体,其中包括5个主要块体(扬子克拉通、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克拉通、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中达瑞威尔晚期—凯迪期早期海相红层的分布、岩性特征和古动物群。它们的岩性特征:如红色灰岩;古生物群特征:如牙形石Pygodus serra动物群,P.anserinus动物群和Hamarodus europaeus动物群,珊瑚Yohophyllum动物群,以及头足类Sinoceras chinense动物群均十分相似或相同。这就充分阐明,中华古陆块群(包括扬子、中朝和塔里木克拉通等)与冈瓦纳古陆北缘古陆块群(包括拉萨地块和喜马拉雅北坡等)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可能在此之前它们同属于冈瓦纳古陆。这对于阐明中华古陆块群与冈瓦纳古陆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还将海相红层分为两类:陆棚红层和大洋红层。陆棚红层主要见于寒武纪至三叠纪,大洋红层主要见于白垩纪至现代。  相似文献   
9.
海相红层是红层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在前人地层学、古生物学等资料基础上,笔者在鄂尔多斯周缘露头区针对奥陶纪海相红层进行了专门研究,从中识别出7套奥陶纪海相红层。借助于对应地层中已报道的笔石、三叶虫、珊瑚等不同化石类别的特征分子、典型化石带或化石组合,基本确定了这7套海相红层的形成时代:自下而上分别为特马豆克期、弗洛期晚期(也许包括大坪期早期)、大坪期、达瑞威尔期、桑比期、凯迪期早期和凯迪期晚期。建立了鄂尔多斯周缘奥陶纪海相红层对比表,分析了奥陶纪海相红层形成环境和古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西藏泥盆纪海相红层的分布与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宝玉  李明  武振杰 《地质学报》2019,93(10):2383-2402
在作者及前人对西藏地区泥盆纪地层学、古生物学等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作者对该区泥盆纪海相红层进行了初步的系统整理。共识别出6层(套)海相红层,它们是:早泥盆世扎西岗组海相红层(洛赫柯夫阶—布拉格阶)(XDRB1)和春节桥组上部海相红层(埃姆斯阶)(XDRB2),中泥盆世海通组海相红层(艾费尔阶)(XDRB3)和丁宗隆组底部海相红层(吉维阶)(XDRB4),晚泥盆世查果罗玛组(下部)海相红层(弗拉斯阶)(XDRB5)和羌格组顶部海相红层(法门阶)(XDRB6)。所有海相红层均形成于近岸或浅水碳酸盐岩台地环境,因此,属于浅水-半深水陆棚红层,此外,还讨论了中国南方泥盆纪海相红层的分布及全球法门期海相红层广布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