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15篇
海洋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内蒙古巴彦哈拉幅(K48E021017) 1∶50 000地质图是在充分收集、综合分析已有地质资料基础上,依据《1∶ 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行业统一标准及要求,应用数字填图技术,通过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的。在野外地质数据采集过程中,通过自查、互查及项目组抽查等方式对数据质量进行了监督,确保原始数据真实可靠。在填图数据采集完成的基础上,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标准》(DD 2006—06)为标准,建立了巴彦哈拉幅(K48E021017) 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详细表达了不同地质体的基本属性。本地质图数据库为MapGIS 格式,包括12个正式填图单位、6期岩浆岩事件、8期构造变形事件以及9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数据,数据量为210 MB。图幅采用造山带填图新理论和新方法,在图面表达中突出了多期构造形迹及其产状要素,全面反映了填图区自古元古代以来的多期构造变形样式及时代。同时开展了复杂构造区地质填图方法指南的编写,为系统构建构造地质填图新方法提供重要依据。该图幅为构造试点填图图幅,在2018年度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图幅展评中荣获“特优图幅”奖。  相似文献   
2.
选取pH、DO、CODCr、TN、TP等水质指标近10a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及内梅罗指数法,对东昌湖六湖区水质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H、DO单因子指数在调查年度内呈波动中下降趋势,且均满足IV类水水质标准;TN、TP、CODCr三项指标单因子指数较大,对湖区水体质量影响较大,是造成东昌湖水体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特别是TN、TP;内梅罗指数呈波动中下降趋势,表明东昌湖水质近10a内在逐步改善。最后在认真分析东昌湖水质动态变化状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表塌陷是由多个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常规简单数学模型难以对地表塌陷危险性准确预测。文章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对选取的地下水位、地下水位波动幅度、给水度等11个影响因素提取5个主成分,对导致地表塌陷危险性的主成分进行全新的解释,同时引入粒子群算法(PSO)优化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建立PCA-PSO-SVM岩溶地表塌陷危险性预测模型,并结合凡口铅锌矿地区工程实例,将预测结果与单一的SVM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表明PCA-PSO-SVM危险性预测模型精度更高,可以更好地为岩溶地表塌陷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地块是一个被造山带和断裂带围限的前寒武纪微陆块,其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性质和归属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根据笔者最近在阿拉善地块东部地区获取的研究资料,结合阿拉善地块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阿拉善地块东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性质和归属进行了讨论,认为阿拉善地块东部地区出露的2.64 Ga的斜长角闪岩和~2.5 Ga的TTG...  相似文献   
5.
俯冲增生杂岩带是造山带重要的组成单元,它记录了从俯冲到碰撞以及碰撞后陆内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增生楔形成过程复杂,而后期的碰撞以及陆内变形又会强烈改造俯冲期的变形,因此如何区分增生杂岩中俯冲期间和碰撞阶段的变形就非常重要,但明确的区分两者又是非常困难的工作。我国几乎所有地区发育的俯冲-增生杂岩都经历了后期强烈的改造,因而正确合理地筛分俯冲阶段和碰撞阶段的变形,在我国的造山带研究中日益突出。本文在详细介绍俯冲期间相关变形及其机制的基础上,从不同构造要素的分布、发育特征、形成环境、成因机制等方面综合对比了俯冲阶段和碰撞阶段以及之后构造变形的异同,提出了区别不同阶段变形的主要原则。相比碰撞阶段变形,俯冲阶段的变形主要集中在俯冲隧道中,以简单剪切或一般剪切为主(逆冲断层多见),底板垫托以及双冲构造是变形的重要特征,变形呈弥散性,断层和面理以及褶皱等具有优势的构造极性,但缺少区域尺度的大型褶皱;纯剪变形少见,主要发育在俯冲隧道上方的增生楔中。流体作用以及水岩反应强烈,直接控制变形行为,发育有从显微尺度到区域尺度的变形分解现象。而碰撞阶段主要是在陆上环境进行,主要变形集中在接触带以及大型断裂/剪切带附近。断层和面理的构造极性不明显,增生楔整体变形,出现区域尺度的大型褶皱;流体作用虽有,但不如俯冲阶段明显和强烈,以逆冲和走滑断层多见。然而很多指标和依据并不是某种环境下唯一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各方面信息和要素进行判断,合理区分不同阶段的变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矿产资源现状、地质勘查进展及矿业勘查开发等方面研究了甘肃省矿产资源及勘查开发基本情况。认为本省成矿背景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地质勘查稳步推进,矿业开发持续向好。同时也分析了当下本省地质找矿工作程度低、找矿空间不断压缩以及找矿主力军的作用发挥不够等制约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理论指导与科技创新、强化基础地质调查、推动矿产资源勘查、推进勘查成果转化、加强矿政管理、坚持绿色勘查开发及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等推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7.
甘肃石峡幅(I48E014014)1∶50 000矿产地质调查按照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地质调查技术要求(1∶50 000)》(DD2019-02), 在系统收集和综合分析已有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矿产等资料基础上, 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开展石峡幅1∶50 000矿产地质专项填图、综合检查、找矿预测和圈定找矿靶区。专项地质填图采用填编结合的方式, 将图幅地层划分为19类非正式沉积建造类型, 划分侵入岩建造类型1个;结合重点工作区矿产综合检查, 填写矿产信息卡片。在此基础上开展典型矿床研究, 总结成矿要素, 完成1∶50 000矿产地质图、成矿规律图、矿产预测图等成果图件编制和数据库建设。成果图件和数据库突出表达了成矿建造、区域构造、矿化蚀变信息;系统总结了石峡幅成矿要素信息, 建立了典型矿床成矿模型;圈定了7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找矿预测靶区。  相似文献   
8.
陆内变形及其构造背景是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阿拉善地块东北缘的狼山地区中生代以来发育多期陆内变形,是研究陆内变形的理想地区。通过在狼山地区开展1∶5万构造地质填图,根据大量的野外观测、详细的测量和构造切割叠加关系,结合前人所做锆石年代学和低温热年代学工作,厘定出狼山地区自晚侏罗世以来发育6期陆内变形。断层面矢量数据反演显示不同期次构造变形形成于不同的构造应力场。先存构造和欧亚板块边缘自晚侏罗世以来不同方向的增生是控制狼山地区陆内变形的主要因素。晚侏罗世—晚白垩世,狼山地区的构造变形主要受古太平洋构造域的影响,进入新生代,狼山地区开始受到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亚造山带东段何时与何地关闭,从俯冲到关闭的过程以及随后的陆内演化又经历了什么主要事件,目前还存在不同认识。中亚造山带东段林西地区的蛇绿混杂岩及其周围地区的区域地质调查表明,以杏树洼蛇绿混杂岩和双井片岩为代表的西拉木伦河构造带是一个晚古生代的增生楔,在该混杂岩带中发育了典型的岩块被包裹在基质中的构造。该楔体被中、晚二叠世克德河砾岩所覆盖。增生楔中最早的近东西向构造代表了向南俯冲阶段的变形,随后继续经历向北的逆冲推覆,卷入了中、晚二叠世地层,形成了碰撞期的变形;在晚二叠世末期—三叠纪早期,蛇绿混杂岩以及上覆的克德河砾岩又经历了区域性的强烈的右行韧性剪切,并发生应变分解。晚二叠世区域性的右行韧性剪切在中亚造山带南缘普遍发育,代表了中亚造山带已经全部进入陆内环境。双井片岩也经历了与蛇绿混杂岩类似的变形事件,在增生楔下部经历变质作用,并在碰撞期抬升至地表,晚期为区域性的右行剪切。同时,结合锆石与磷灰石低温热年代学测试表明,双井片岩和蛇绿混杂岩共同经历了中、晚侏罗世源自北侧蒙古-阿霍茨克大洋关闭导致的近南北向挤压、早白垩世期间遍及东亚的区域性伸展以及晚白垩世短暂的构造反转事件。  相似文献   
10.
全州县上塘村铅锌矿位于南岭成矿带桂东北,矿床产于中泥盆统棋子桥组(D2q)碳酸盐岩地层中,矿体赋存于构造复合部位的旁侧破碎带及层间裂隙中,具多期矿化特点。文章在全面分析了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物质组成及围岩蚀变的基础上,认为该矿床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地下热水成矿作用、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及岩浆热液叠加成矿作用,最后总结了五点找矿标志,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找矿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