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汉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其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备受关注。本文基于1991年和2009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武汉市近19a的土地利用/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此成果能够为武汉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MapGIS平台上,采用关系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设计了中国区域地质志中各类专业图数据库图层命名的原则,各类要素编码的方法,各类属性表的内容、结构,开发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一系列辅助软件,在提高建设数据库的效率和保证数据库质量精确的同时,实现了数据库系统用户访问、数据共享、数据查询等多种功能.中国区域地质志系列图...  相似文献   
3.
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是进行区域水循环研究的基准。受监测站点数量的限制,大多数地区无法获得,只能参考最近监测站点的降水线或全球大气降水线(GMWL),或者需要较长时间的监测后才能获得。传统的获取方法存在较多的限制。本研究以北京平原区为例,提出了一种获取地区大气降水线(LMWL)的新方法:通过对不同深度的第四系地下水进行取样测试获取同位素数据,然后拟合获得。通过与传统方法所得的本区大气降水线对比,表明本次所得方程的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小,样本量大,拟合效果更好。同时可以节约大量的监测时间与人力物力,且可获得长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较为简单实用。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要求取样时尽量选取颗粒细小的冲积平原地带。  相似文献   
4.
北京平原地下水可持续开采方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过量开采已经引起北京平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降落漏斗逐年扩大以及一系列环境问题。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以达到地下水可持续开采应当成为北京市水资源管理的重要任务。本文根据北京市中长期供水规划、水资源特点和地下水开采现状设计了4种地下水开发利用开采方案:即维持现状开采、增加补给量、减少开采量以及联合方案。运用已建北京平原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对4个方案进行了模拟,分析了地下水系统水均衡量变化,地下水流场变化以及地下水动态变化,以此确定可能的可持续开发方案。结果表明,维持现状开采必将使含水层地下水疏干;增补和减开单独实施虽能改善现状,但难以实现。只有应用增补和减开的联合方案,才有可能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其为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京“洼里砾岩”的成因及时代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北京“洼里砾岩”成因的争议由来已久,主要有构造成因和沉积成因两种不同的观点。在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新的地热钻井资料,绘制了地质剖面图,进行了地层比对与构造分析,发现剖面中存在数条、多期、规模不一的逆断层,存在相互切割,这使得地层受到较大扰动,体现出八宝山断裂的逆冲作用非常强烈,且具有多期性;并在构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砾岩的成分、结构、岩溶发育及出现层位等岩性特征,以及北京凹陷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其形成机制,提出“洼里砾岩”属于八宝山断裂带断层角砾岩雾迷山组内的部分,形成时代大约是在中生代中晚期。   相似文献   
6.
选择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的北京山区基岩水(包括泉水)和北京平原区隐伏基岩水进行取样测试,分析水质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演化规律。分析结果:一是地层岩性对水质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不同岩性介质中的水质会有不同特点;二是运移时间长短的不同,会影响水质特点;三是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原始状况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故背景值的选取应尽量避开地层岩性、运移时间、人类活动的影响。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本区地下水背景值选取的3种方案并进行了对比探讨,包括:(1)工业化之前的大气降水;(2)工业化之前的地下水;(3)当前水质最好的地下水。经综合分析研判,基于极限推理的方法,认为可参照工业化之前的大气降水水质浓度值作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这在原理上更加符合背景值的含义,同时便于不同岩性区(包括第四系)统一对比,方便使用。通过资料收集,初步给出了一套可作为北京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的主要离子浓度值,同时在有机指标方面也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俄、哈、蒙、韩五国合作编制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计算机制图的基本情况,详细地阐述了制图区域范围内地理概况、地理底图的编制、地质图系的成图过程、各图层划分的命名规则以及图件出版的各个部分。1:250万地理底图是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的基础,其成图过程与地质图、能源矿产成矿规律图等是基本一致的。本文充分反映和总结了1:250万亚洲中部及邻区地质图系从设计、编制到出版的计算机制图的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北京水资源主要由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组成,其中地下水供水量约占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的三分之二,显而易见地下水资源在北京城市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尤其重要的作用。北京地区经历了1999—2011年连续12年的干旱。干旱对地下水资源有直接的影响,即减少了自然补给。同时,干旱增加了应急供水需求,导致了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分析了北京平原地下水资源及变化特征,应用标准化降水指数分析了近50年北京平原的干旱时间分布特征,建立并运用非稳定地下水模型分析了干旱对地下水资源储量消耗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研究显示干旱加速了地下水资源储量消耗和地下水位下降,在潮白河和永定河冲洪积扇尤其明显。为实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地下水开采,增加地下水补给。针对北京市干旱发生状况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应对干旱的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相似文献   
10.
华北平原典型地段地面沉降演化特征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华北平原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系统之一,地面沉降问题突出。由于沉积环境变化多样、地质条件差异性显著和人类开采活动强烈,使得该地区地面沉降成因机理复杂。本文采用卫星对地观测技术与传统手段相结合,监测地面沉降灾变过程,分析华北平原地面沉降发展历史和现状。结合应力-应变图解法及土工实验研究地面沉降差异性特征及滞后变形成因机理。取得了以下关键认识:(1)华北平原地面沉降空间分布差异性明显,沉降主要分布在平原区第四纪沉积凹陷,呈现东西分带、南北分段特点。地面沉降空间发展部分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构造控制。在沧县隆起区,地面沉降也比较发育,主要原因是沧县隆起在第四纪时期构造运动相对不活跃,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存在与构造走向一致的3期古河道,该地区赋存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并被大量开采。(2)地面沉降发生发展与地下水开采历史密切相关,沉降主要压缩贡献层随地下水开采层位变化而变化。北京平原100 m以深地层对地面沉降贡献呈增加趋势。天津平原目前地面沉降的主要贡献层来自300 m以下地层。(3)气候干旱导致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同时增加了地下水的开采,因而是引起地面沉降的重要间接驱动因素。高层建筑荷载、基坑降排水、地热开采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应引起足够重视。(4)地面沉降具有很强的滞后性,最大滞后时间可达25年。除了渗透固结成因以外,土体蠕变是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更新世地层在不同荷载下,蠕变特征明显。沧县隆起晚更新世地层次固结可达到总变形28.3%。(5)土的物理性质、地下水位变化模式对土层变形特征具有重要影响。不同埋深地层在地下水位变化条件下的变形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弹性、黏弹性、黏弹塑性)。浅部含水组呈现以弹性为主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