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准噶尔古大洋作为古亚洲洋北部的重要分支及阶段性演化产物,其洋盆的俯冲、闭合时限以及盆地基底属性一直存在分歧。本文选取准噶尔盆地东北缘(乌伦古地区)石炭系火山岩来说明其岩浆来源及成因机制,通过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进一步阐明准噶尔洋盆在晚古生代的闭合时限。本次研究包括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和安山岩三类火山岩,岩体显示低TiO2(0.60%~0.84%)、较高的全碱K2O+Na2O含量(1.18%~8.59%),玄武岩为岛弧拉斑系列,安山岩类的钙碱元素含量高,具有火山弧火山岩特征。中-低87Sr/86Sr(i)(0.703 250~0.704 559)、相对亏损的Nd同位素(+4.8~+6.8)以及tDM2(483~625 Ma)值表明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和安山岩同为亏损地幔熔融岩浆分异结晶的产物,安山岩为地幔熔融岩浆后期分离结晶形成;微量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示踪暗示玄武岩、玄武质安山岩和安山岩含有洋壳俯冲过程的脱水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的消减组分,安山岩在深部岩浆房经历了壳-幔混合作用,受地壳成分的混染程度更大。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和轻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Th、U、K)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Nb、Ta相对亏损,以及Pb、Zr、Hf的富集,说明该区属于与俯冲消减带相关的构造背景;结合本套火山岩高Ba/La(30.14~208.86)值、低TiO2(0.60%~0.84%)值,以及Ce/Nb比(8.71~12.05)、Th/Nb比(0.93~1.74)等,表明准噶尔洋盆于石炭纪沿着大陆板块下部持续俯冲,洋壳板片的俯冲脱水流体交代地幔楔后增生岛弧。该套中-基性火山岩建造佐证了准噶尔洋盆闭合时限为晚石炭世(ca. 305.5±4.4 Ma),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提出与俯冲带有关的岩浆通过岛弧拼贴增生到大陆地壳上,进一步为准噶尔盆地基底的岛弧拼贴成因提供了新依据。  相似文献   
2.
王圣柱  梁毅  钱克兵  金强  王力 《沉积学报》2007,25(3):474-481
东营凹陷南斜坡王家岗地区处于丁家屋子鼻状构造带背景之上,紧邻牛庄生油洼陷,油源丰富,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面相互配置为油气运聚提供了良好的成藏条件。油源对比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三种成因类型的原油:北部Ek2~41深部油藏和王古1井奥陶系油藏为孔二段烃源岩提供的原油;而Ek1~21浅部油藏为孔二段和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混合型原油;浅层沙河街组油藏主要为沙四上亚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对该区深层典型油藏成藏要素分析,认为丁家屋子构造带继承性鼻状构造背景、沙四上亚段—孔二段两套烃源岩和输导体系—圈闭的有效空间配置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不同沉积环境发育的多种类型的烃源岩,通过烃源岩生烃热模拟实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烃源岩的生烃产物、产率特征及生烃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石炭系不同沉积环境发育的烃源岩产烃能力差异较大,最大烃产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弧间盆地泥岩、弧后盆地泻湖相泥岩、残留洋盆滨浅海相泥岩、沉凝灰岩。烃源岩的产烃率大小受控于其母质与埋藏热演化条件,有机质类型越好,产烃率相对越高;而受火山作用影响越剧烈,产烃率越低。下石炭统广泛发育的弧间、弧后盆地暗色泥质岩类烃源岩具备高产烃率,为有利烃源岩发育区,乌伦古坳陷和滴水泉地区为准噶尔盆地石炭系油气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博格达山东北缘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上二叠统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与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发育泉子街组、梧桐沟组与锅底坑组;泉子街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冲积扇、曲流河,冲积扇砂砾岩体内有大量的砂岩砾石与油页岩砾石,为博格达山周缘地区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芦草沟组被剥蚀后在山前沉积的产物;梧桐沟组沉积期,博格达山隆升为物源区,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砂砾岩体内火山岩砾石较多;锅底坑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5.
波动问题有限元离散后会引起数值误差, 数值频散的本质就是数值误差传播引起的非物理解. 数值频散不仅没有实际意义, 而且还会影响对真实波动现象的认识. 为厘清有限元三角网格中波动数值频散的影响因素, 本文推导了集中质量矩阵和一致质量矩阵的频散函数, 同时给出了组合质量矩阵的频散函数, 并对不同质量矩阵的数值频散进行了对比研究. 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 有限元三角网格中波动的数值频散受网格布局、 波传播方向、 单元网格纵横比以及质量矩阵的影响; 一致质量矩阵的数值频散比集中质量矩阵更易受到波传播方向的影响; 不合理的三角网格单元会对数值相速度(数值频散)产生不良影响; 正三角网格中波动的数值频散几乎不受波传播方向的影响; 一致质量矩阵与集中质量矩阵的线性组合能够有效地压制数值频散.   相似文献   
6.
西准噶尔萨吾尔地区吉木乃组为一套以火山碎屑岩、火山熔岩、沉积岩为主的火山-沉积地层。对该剖面顶部玄武安山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吉木乃组顶部火山岩结晶年龄为(294.0±1.4) Ma,为早二叠世。结合吉木乃组内古生物化石组合,将其时代归属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该组火山岩w(SiO2)介于48.10%~54.35%之间,主要为玄武岩、玄武安山岩;w(TFeO)为7.38%~10.92%,w(MgO)为3.35%~5.16%,Mg#介于41.02~55.05之间,主要为拉斑系列。稀土分配模式呈右倾型,轻稀土富集((La/Yb)N为4.00~6.04)且重稀土轻微分异((Gd/Yb)N为1.68~2.26),δEu=0.91~1.07,δCe=0.91~1.06。微量元素蛛网图上表现为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P)富集,除样品JM2和JM3外均表现为高场强元素(Nb、Ta、Ti)相对亏损的特征。大部分样品(Th/Nb)N值介于1.39~2.10之间,Nb/La值介于0.39~0.74之间,显示样品受到岩石圈地幔和地壳的轻微混染。吉木乃组火山岩Zr/Y值以及微量元素质量分数较高,结合相关判别图解,该组火山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背景,是源于软流圈地幔的玄武质岩浆上涌,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岩石圈地幔和地壳轻微混染后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川西南五指山-美姑地区油气资源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川西南五指山-美姑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工区内无钻井,在大量野外地质调查、样品系统采集及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对可能烃源岩的分布、厚度、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主要发育筇竹寺组、龙马溪组、临湘-五峰组和须家河组泥页岩类烃源岩和栖霞组、茅口组碳酸盐岩类烃源岩.采用有机碳法对资源量进行了计算,6套烃源岩的总生烃量达1 193.89×1011 m3,总资源量为5.157×1011 m3,表明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其中,龙马溪组烃源岩厚度大、分布广,尤其是中、下部有机质丰度高,有机碳质量分数为0.40%~6.07%,资源量为2.12×1011 m3,占总资源量的41.28%,为最好的烃源岩;其次为筇竹寺组烃源岩,资源量为1.218×1011 m3;栖霞组和茅口组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大部分地区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0.4%,资源量分别为0.99×1011,0.42×1011 m3;临湘-五峰组和须家河组烃源岩在工区内厚度较薄、分布局限,生烃量较为有限.综合分析表明,雷波鼻凸北部、马边-绥江凹陷和凉东-美姑断凹中部资源量丰富、保存条件有利,是下一步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8.
南盘江坳陷的海相油气勘探潜力巨大,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储集岩特征的认识不清。在储层沉积学各种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大量地面和井下资料,论述了南盘江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岩特征及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本区储层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如沉积相带及成岩作用等,研究区储集岩类型以礁滩灰岩和白云岩较好,有利储层发育的层位主要集中于中泥盆统、中上石炭统和二叠系,总体储集性能评价为Ⅱ—Ⅲ类储层,有利储层分布区主要位于研究区西北部的碳酸盐台地边缘一线,以及孤立台地周缘的礁滩环境。  相似文献   
9.
哈山构造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的叠加改造,造成地层的重复、缺失或倒转,地质结构复杂,油气成藏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研究区的高效勘探。以已发现的油气藏和探井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单元解剖、地质与地化分析相结合的思路方法,运用有机地球化学手段追踪油气运移路径,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的油气输导配置样式,建立了4种油气运聚模式。研究结果认为:玛湖凹陷和哈山地区发育的风城组烃源岩在水体盐度、氧化-还原性等沉积环境指标方面存在差异。原油(油砂)生物标志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等多参数运移路径示踪表明,浅层斜坡带与中深层推覆-冲断带的原油具有不同的油气来源,两者分属于不同的油气输导系统:斜坡带的原油来源于玛湖凹陷的风城组烃源岩,其生成的油气通过“断-毯”高效输导路径运聚成藏,具有远源供烃、横向输导的特点;推覆-冲断带的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的风城组烃源岩,整体表现为烃源岩近源供烃、断层垂向输导的成藏特征,可进一步细分为3种运聚模式:推覆叠置区断裂、溶蚀孔缝发育,为“断-缝”复杂网络输导,冲断叠加区为“断层-砂体”阶梯状输导,褶皱变形区为断层优势输导-砂体辅助输导。上述研究成果对哈山构造带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