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7篇
  2007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新疆伊犁盆地侏罗纪煤岩特征及煤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煤岩学方法,探讨了新疆伊犁盆地侏罗纪煤的煤岩特征及煤相划分,将煤相划分为9种类型即干燥森林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草木混生型沼泽相或芦苇沼炭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为伊犁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2.
发现于河南省义马盆地中侏罗统义马组的一个蕨类新属Klukiopsis以成两排着生于小羽片背面的孢子囊及其顶生而完全的环带和产 80 0个以上光面三缝孢子为特点 .与中生代和现生海金沙科对比表明新属应归入海金沙科 .新属对于海金沙科的起源与演化研究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3.
王士俊  霍占刚 《地质论评》1995,41(6):559-563
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我国晚三叠世,侏罗纪及第三纪煤中一种植物生殖器官残体,它们类似于蕨类植物的大孢子,壁的表面具网状纹饰,但无单缝或三缝构造,有证据表明它们是裸子植物种子内的大孢子,这也是国内首次报道煤中的这种残体,利用生物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上述各时代煤中的裸子植物大孢子壁的显微及来显微构造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就其所具有的古植物学,煤岩学和石油地质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山西太原西山煤田早二叠世早期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具解剖构造的两侧对称的莲座蕨目聚合囊,这是目前为止华夏植物区已知地质时代最早的两侧对称的莲座蕨目聚合囊。经对比研究,将当前标本归入始莲座蕨属Eoangiopteris Mamay,并建立一新种:山西始莲座蕨E.shanxiensis sp. nov.。新种的主要特征:生殖小羽片至少2.6 mm宽,长度不明,中脉具一“C”形维管束。小羽片明显背卷,但没有影响到聚合囊的排列。聚合囊两侧对称,长0.75~1.1 mm,宽0.35~0.55 mm,由8~12枚孢子囊构成,孢子囊侧向相互接触。聚合囊具短而明显的托,由薄壁组织包围着维管组织构成。孢子囊直径150~250 mm,高550~850 mm,纵切面上呈筒状,具明显的实心的顶端。孢子囊面向外的壁在中下部为2~3层细胞厚,在顶端为3~4层细胞厚,细胞近等径,壁较厚;侧壁和面向内的壁1层细胞厚,在孢子囊中下部呈弦向伸长状,在顶端则呈径向伸长状,壁较薄。孢子数量多,可达1 000粒以上,小,近球形,直径8~13 mm,具三缝构造,孢子壁由外壁和周壁构成,外壁光滑,周壁具细颗粒纹饰。讨论了本新种的系统分类位置,很可能属于辉木科。根据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两侧对称的莲座蕨目聚合囊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本新种的古植物地理学意义。并结合7号煤层煤核中植物化石的组成特征和一些植物的生态解剖学构造简要探讨了本新种的生活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5.
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及其与煤成油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研究了新疆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并与我国北方其他地区侏罗纪植物进行了对比,认为吐哈盆地侏罗纪成煤植物中银杏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所形成的煤具有较高的煤成油生成潜力。  相似文献   
6.
太原西山煤田一种新的科达根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太原西山煤田太原组7号煤层煤核中一种科达植物根部化石──太原无髓根(新种)Amyelon taiyuanense Wang et Tian,sp.nov.,它有别于无髓根属其它的已知种,其主要特征是:a.内部皮层具板状厚角组织并通气组织化;b,具外皮层,其细胞的径向壁发育,有栓质化加厚带;c,皮层可以较长时期留存。它与现代一些红树植物和如红树属Rhizophora,白骨壤属Auicennia,  相似文献   
7.
新疆哈密侏罗纪几种成煤植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新疆哈密三道岭露天煤矿中林罗统西山窑组煤岩中几种成煤植物的角质层、丝炭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四种角质层:本内苏铁类、银杏类(Ⅰ)(可能属于Phoenicopsis)、银杏类(Ⅱ)(可能属于Ginkgo)和松柏类;一种半丝炭化的木材(属于松柏类的罗汉松木属Podocarpoxylon)。在这几种成煤植物中,银杏类和松柏类植物较为丰富,而苏铁类则较贫乏,说明前两者是西山窑组主要的成煤植物,同时也反映出成煤时期的古气侯较为温凉。  相似文献   
8.
徐州煤田晚古生代煤中的分散角质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了徐州煤田晚古生代煤中七种分散角质层:真蕨植物(?)角质层、种子蕨植物角质层(类型Ⅰ)、种子蕨植物角质层(类型Ⅱ)、种子蕨植物(?)角质层(类型Ⅲ)、银杏植物(?)角质层、科达植物角质层(类型Ⅰ)、科达植物角质层(类型Ⅱ)。这七种分散角质层中,除科达植物角质层(类型Ⅱ)仅见于太原组20号煤层外,其余的六种均分布于山西组7号煤层和下石盒子组1号煤层中。这些分散角质层具有一定的古植物学、地层学和煤田地质学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