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烃源岩的形成取决于生烃母质生物的生存环境和有机质良好的保存条件,这两大因素从根本上来说又取决于生物繁殖时和埋藏时的古气候、古洋流、古构造及古环境等各要素的良好匹配。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与大气中的中等含氧量、干热的气候、冰期-冰后期之交的气温快速转暖、冰川迅速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快速上升等密切相关。大洋环流的形成和演变也是控制海相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的主要因素,上升洋流富磷、富硅、富铁族元素等营养盐和富绿硫细菌极大地促进了有机质生产力、埋藏率的激增。通过研究,建立了中国华南和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上升洋流分布模式、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台缘斜坡灰泥丘相源岩形成时的反气旋洋流分布模式。研究发现,优质烃源岩仅发育于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裂谷、克拉通内裂谷、克拉通内坳陷盆地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欠补偿盆地、蒸发潟湖、台缘斜坡(灰泥丘)和半闭塞—闭塞欠补偿海湾,是高丰度烃源岩发育的有利环境;低的无机物输入和低的沉积速率,有利于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形成;呈斜坡的海底地貌,有利于烃源岩形成。  相似文献   
2.
位于我国湖南省冷水江地区锡矿山矿区的老江冲剖面为发育良好的浅水台地相沉积,出露著名的上泥盆统弗拉斯-法门阶(Fr/Fa)界线,多年的地层古生物学工作已详细地了解了该区的古生物面貌,本研究采用了基不可一世保存完好的腕足动物Cyrospirifer uernemili壳体进行了稳定C、O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δ^18O值为-8.4‰-9.6‰,δ^13C值为-2.2‰-0.5‰,二值在弗拉斯-法门阶交界处均发生了异常波动,将此值与其他地区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可以认为,弗拉斯-法门期交界时所发生的剧烈而大范围的事件所造成的同位素波动可以作为大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经过计算,推断从弗拉斯期末至法门期初,我国华南地区的古海洋发生了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3.
第八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于 2000年 12月 1日至 4日在厦门召开。共有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三大国家石油公司所属的 21个油田、 15所高等院校、 13个科学院及企事业单位的科研院所、 4个国外大学及研究公司、 2个学会和 1个出版社,共计 56个单位、 218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是我国各专业性学术会议中出席单位和人数都较多的一次会议。   这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 346篇。会上进行了 18个大会报告,随后分 5个组就 10个专题进行了 116个分组报告。会议还举办了“油源对比中生物标志物指标的选择”、“碳酸盐岩生烃问题”、“天…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石油学会地质专业委员会、中油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中油股份公司科技与信息管理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油集团公司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的,以油藏地球化学为主题的“油藏地球化学研究与技术进展”专题研讨会,于2001年9月底在昆明召开。这是国内举办的首次油藏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石油学会理事长、中油集团公司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邱中建院士、我国著名天然气地质地球化学家戴金星院士以及中国石油地质学会副主任、中油股份公司总地质师贾承造教授等知名专家以及国际著名的油藏地球…  相似文献   
5.
8亿多年前由红藻堆积而成的下马岭组油页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河北下花园新元古界青白口系(距今900~873 Ma)下马岭组第三段厚约350 m的碳-硅泥岩建造中, 发现一套主要由黑色含泥硅质岩和黑棕色纸片状页岩构成的油页岩. 油页岩中的有机碳含量介于21.41% ~ 22.91%, 沥青“A”介于0.5776% ~ 0.8787%, 含油率介于5.29% ~ 10.57%; 对黑棕色纸片状油页岩进行超薄切片观察及干酪根鉴定, 发现其生烃母质主要是底栖红藻, 红藻特有的四分孢子囊清晰可见, 且相当丰富. 这种主要由红藻构成的生烃母质具有如此高的TOC和沥青“A”含量从而成为优质烃源岩的实例鲜见报道. 油页岩抽提物中富含17α(H)-重排藿烷和正烷基三环萜烷系列化合物; 甾烷含量较少. 这些特征明显有别于该区元古代海相碳酸盐岩抽提物中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 由于该套沉积岩中的生物构成简单, 因此, 这些分子标志物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底栖红藻生物的分子组成特征. 根据岩石类型组合和沉积层序分析, 这套含油页岩的碳-硅泥岩建造发育在下马岭组第三段最大海泛面时期的深水海湾环境中, 并受到了海底热水流体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Dinosteranes and 4-methyl-24-ethylcholestanes are usually to be thought of as biomarkers for dinoflagellates, and 24-norcholestanes and C28steranes for diatom. Therefore,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compounds are typically found in strata deposited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Mesozoic. However these compounds appeared widely and abundantly in extracts from organic-rich sediments in the Sinian and Cambrian of the Tarim Basin. This suggests that some of the planktonic algae such as dinoflagellates and diatoms have an earlier origin than the Mesozoic. Some of the remarkable algal fossils observed in the Cambrian, in both well He 4 and the outcrop section of Xiao-Er-Bulak, Tarim Basin, provide possible biological evidence for this kind of inference.  相似文献   
7.
广西中-上泥盆统界线附近的化学地层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中国广西是世界上泥盆系发育最好的地区之一 ,沉积相齐全、出露良好 ,是进行地层学及沉积相研究的理想地区。大乐剖面与马鞍山剖面直线距离约为 7km,根据生物地层学的研究 ,两剖面中 -上泥盆统 (D2 - D3 )界线附近发生了明显的穿时现象。化学地层学的研究表明在这两条剖面上的界线附近 disparilis带内碳同位素组成发生了明显的两次负向波动 ,波动幅度分别可达 1.1‰和 0 .8‰ (马鞍山军田剖面 )和 1.5‰和 1.3‰ (大乐剖面 ) ;两条剖面上该牙形石化石带内及上下地层中元素锶 (Sr)的含量波动趋势同样可以很好地对比 ,本研究结果显示了岩石地层学界线的穿时现象并纠正了以往用岩石地层学特征划定 D2 - D3 界线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甲藻甾烷、4-甲基甾烷、24-降胆甾烷及C28甾烷等常被作为沟鞭藻和硅藻的生 物标志,所以它们在中生代以来的地层中常常具有很高的浓度.然而,这些公认具有特 殊结构和局限生源的化合物却在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和震旦系含较高有机质丰度的岩石 抽提物中普遍存在,且具有异常高的浓度.这种结果意味着某些浮游藻如沟鞭藻和硅 藻可能具有更古老的前驱种属,在塔里木盆地和4井及肖尔布拉克剖面寒武系地层中 观察到的一些异常的藻化石,为这种推测提供了可能的生物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我国首次南大洋考察区——南极半岛西部海域的底质表层有孔虫,鉴定了66属150种,划分了垂直分带的两个类型和四个亚型.论述了有孔虫分布与温度、深度、含氧量的关系,讨论了有孔虫不同壳质类型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塔东2井上震旦统和寒武系-奥陶系样品进行TOC和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该井稳定碳、氧同位素值在寒武系-中奥陶统发生明显变化,该层还赋存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其TOC值的高低可反映当时的生物产率和埋藏率.碳和氧同位素值在寒武系/上震旦统分界处正向漂移,说明正好在进入寒武纪前气候明显变冷,海平面下降.接着,下寒武统底部以碳和氧同位素值的快速负向漂移为标志,表明古气候迅速变暖和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烃源岩TOC值也达到全井柱最高值.古气候显著波动、海平面最高及其频繁变化和沉积物高TOC是早寒武世的显著特征;而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同位素正向漂移,暗示海平面下降,沉积物TOC也随之下降并降至最低;到了早奥陶世末,即早、中奥陶世的过渡时期,同位素又开始负向漂移,TOC又开始升高;中奥陶世,同位素强烈负向漂移,TOC又升至新高.稳定碳、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及其所指示的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与TOC的响应关系,指示冰期、冰后期之交,古气候迅速变暖和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同时暗示,δ13C、δ18O与生烃母质生物的有机生产率、有机埋藏率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即高TOC含量反映高的有机生产率和高的有机埋藏率;而与其同步反方向变化的δ13C、δ18O则暗示海平面较高,沉积环境属远陆海域,表层水中生烃母质生物的光合作用很强.而有机质的高产率和高埋藏率,导致海水中δ12C和δ16O被大量地固定在沉积物中.这样,就使海水中相对富集13C和18O重同位素而使海水变"重";而这种"重"海水,又导致了同时期浅水区碳酸盐沉积物的δ13C和δ18O值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